手术室SOP管理对MVD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
2020-06-03郭迎
郭 迎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手术室(北京),北京 100040)
显微血管减压术作为临床治疗颅神经疾患的常用手段,在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等治疗中均有显著疗效,因患者施术部位特殊,发生感染后危险性大,其临床手术室护理管理要求更高[3]。以往传统护理管理中,由于护理方法缺乏标准,护理管理质量较差,感染控制效果不佳[4]。本文为进一步探悉切口感染同手术室护理管理间关系,为患者切口感染切口预防提供相关意见,以我院研究观察时段,对实施标准化护理管理前后各50例患者的临床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观察,详细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7月~2019年9月作为本次研究观察时段,自2018年7月~2019年1月选取50例患者进入传统组,从2019年2月~2019年7月选取50例患者入改进组,纳入标准:(1)满足显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指征,且均接受手术治疗;(2)年龄≤80岁;(3)经检查免疫功能与同龄人对照处于正常水平;(4)知情研究后自愿加入;(5)检查确定血小板功能正常;(6)依从性良好,无重度精神疾病。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合并重度感染;(3)6项纳入标准均不满足。传统组男女之比为30:20,年龄26~78岁,平均58.57±3.69岁,其中有面肌痉挛患者2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改进组男女之比为31:19,年龄25~79岁,平均58.71±3.71岁,其中有面肌痉挛患者27例、三叉神经痛患者23例。两组患病类型、性别、年龄对照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管理,包括记录临床感染发生情况,日常手术室清洁消毒,常规术后切口护理等。
改进组我院改进护理管理办法,应用标准化手术室管理,详情可见下文。
1.2.1 组织培训
鉴于显微血管减压术作用部位特殊,需更高护理技巧,临床护理工作者普遍存在专业护理技能熟练度不高的问题,组织护理人员接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日常手术室消毒操作、显微血管降压术手术中感染预防注意事项、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护理办法等,重点培训手术室切口感染标准化防治方案,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手术护理方案。培训期间不定期抽检培训效果,考核护理人员是否严格掌握相关护理技巧,培训不合格者不考虑进入手术室护理,并重复培训至完全掌握。
1.2.2 手术室及手术器械消毒
每次手术结束或手术开始前,严格落实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不定期抽检手术室消毒效果,进行空气细菌含量检测,对手术器械或仪器设备进行细菌培养,若手术室消毒不合格给予负责护理人员相应处分。
1.2.3 落实围术期感染防治策略
(1)局部合理使用抗生素液体冲洗: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局部脑脊液缺少吞噬细胞,术中细菌带入基本不可避免,细菌容易在此存活繁殖,而常规术前抗菌药物输注,患者的脑脊液抗菌药物含量低,难以起到良好抗菌效用,诱使颅内感染发生。鉴于显微血管减压术不同于肿瘤切除必须将血脑屏障开放,脑外操作过程中患者血脑屏障较为完整,可给予局部抗菌药物冲洗。在Tefldon垫棉置入时,无论置入的数量及大小,均属于脑内异物,属于高危因素,因而在置入前必须在安全浓度的抗菌素盐水中反复冲洗。
(2)严格实施院内制定的Teflon垫棉制作规范:①绝对无菌操作,不提前制备Teflon垫棉小球。②更换新手套,更换手套时也必须落实无菌操作。③制备的小球放进去甲万古霉素0.4/100 mINS浸泡备用。④若不小心脱落切口外区域,需丟弃不用。严格根据脑室腹腔分流管的相关手术流程和植入物预处理。
(3)科学规范全身使用抗菌药物:①品种选择:二代头孢,即头孢呋辛,或者头孢孟多,如果头孢过敏,改用克林霉素,或者万古/去甲万古。②使用时机的选择:术前0.5~1 h给予患者头孢类、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物,术前1~2 h则给予万古霉素。③术中追加:若患者手术时间≥3 h,或者失血量≥1500 mL,多追加一剂抗菌药物。④疗程:最多术后48 h,若不能排除术后感染,需先进行细菌培养实验,确定细菌类型后给予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1.2.4 术后切口感染护理
手术结束后严格落实手术切口感染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深入宣教手术切口感染预防知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日常自我护理或监护中需避免挤压伤口,禁止弄湿敷料,若出现切口红肿、渗液现象立即向护理人员反馈,防止感染加重。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对比两组治疗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测得患者施术当日空气细菌含量。
根据手术室消毒、手术器械消毒、术中抗菌药物使用等各方面评估护理管理质量,满分100分,分值同护理管理质量成正比。
通过知识调查表收集患者感染预防知识掌握情况,从感染的发生原因、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等方面完成评分,量化评估知识掌握情况,100~85分为知晓,84~60分为基本掌握,59~0分为不知晓,知识知晓率=(总例数-不知晓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改进组与传统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比
改进组出现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传统组为8.0%,改进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x2=8.333,P=0.001),见表1。
表1 改进组与传统组手术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对比(n,%)
2.2 改进组与传统组治疗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手术当日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对比
改进组治疗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更少,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室当日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为4.97±0.45万元、0.79±0.13万元、6.71±0.35d、361.54±47.14cfu/m3,传统组对应为6.78±0.67万元、0.91±0.31万元、7.96±0.64d、674.17±45.21cfu/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57、2.524、12.117、33.845,P=0.001、0.013、0.001、0.001)。
2.3 改进组与传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改进组护理管理质量为91.35±3.14 分,传统组为82.17±5.13分,改进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92,P=0.001)。
2.4 改进组与传统组感染预防知识知晓情况
改进组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8.0%(知晓31例、不知晓1例、基本知晓18例),传统组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为74.0%(知晓20例、不知晓13例、基本知晓17例),改进组显著高于传统组(x2=23.920,P=0.001)。
3 结 论
一般显微血管减压术中感染发生率是8.0%,感染原因与患者自身、环境、工作人员无菌技术等有直接关系。手术室作为患者切口感染预防重点场所,临床护理管理中,如何控制此类患者手术切口感染是保障手术治疗安全性,巩固手术效果的关键[6]。以往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在患者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未表现良好效果,遂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护理管理方案[7]。
我们近期实施的的清华大学玉泉医院SOP方案,研究发现可以有效降低MVD围手术期感染。在手术护理管理中,由于患者颅脑部位抗菌药物浓度低,常规术前抗菌物使用难以起到良好抗菌效果,遂需给予患者局部抗菌药物冲洗,Tefldon垫棉落实现现制现用原则,保障制作无菌、用前灭菌,减少由Tefldon垫引起感染风险,在抗菌药物使用上,不同时间点应用不同抗菌药物,并落实“针对”抗菌的抗菌原则,提高抗菌效果,避免抗菌药物滥用增加患者医疗负担同时,避免耐药菌出现[8]。
除上述围术期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护理管理标准外,做好手术室消毒、各类手术器械消毒,保障手术室长时间处于无菌环境,通过系统培训增强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及防控能力,落实患者宣教工作利于术后患者自我切口护理管理能力,达到全面防控切口感染发生的目的[9.10]。结果显示本次我院落实标准护理管理,针对患者手术特点、感染防控要点,制定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总体效果良好,改进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更低,治疗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患者手术当日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更低,在感染预防知识知晓率及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观察中,改进组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有明显关联,确立有效的手术室护理管理标准利于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控,我们提出的SOP方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