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临床护理体会

2020-06-03刘利芳柳孙艳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陈 娜,刘利芳,柳孙艳

(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血透中心,广东 江门 529000)

终末期肾脏病患者多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法治疗,血液透析治疗优势明显,效果较好。血管通路是治疗的生命线,保持血透通路完善,才能维持性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临床首选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实施动静脉内瘘这种血管吻合手术后,容易发生血栓、感染、狭窄等并发症,影响内瘘使用,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为提高动静脉内瘘使用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本文取两组患者分组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8月收治的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组,先就诊41例设作对照组,其中男性24例,女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0.5±7.8)岁;病程1~12年,平均(4.0±2.1)年;后就诊的41例设作观察组,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35~71岁,平均(51.2±8.0)岁;病程1~12年,平均(3.8±2.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研究。

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对象均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研究同意书,经医院血液透析专科护理小组审核同意后分组研究,糖尿病肾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病情稳定未见生命危险,患者具备正常的沟通能力,未见其他合并疾病。排除了不愿意参与研究,病情不稳定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2]。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为提高动静脉瘘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使用周期,护理人员与患者和家属要保持主动积极的沟通,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坚持无菌操作,保持创口干燥和清洁,当渗液多或发生渗血时要及时为患者更换敷料[3]。观察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对动静脉内瘘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提前评估高危因素患者。对评估出有高危因素患者要加强护理干预,尤其是对合并三高,有内瘘失效史,年龄过大的患者要加强对此类患者内瘘的监测,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完成各项操作,每周透析前后都要监测和记录评估结果。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例如:营养差的患者,指导家属为患者提供丰富营养的饮食,采血时要选择健康侧上肢,防止发生感染。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动静脉内瘘,是否存在血管杂音,对患者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并记录[4]。

(2)提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和患者主动积极的沟通,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与变化,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以此帮助患者减轻不良情绪,调节心理状态。为患者讲解内瘘知识,使患者了解到造瘘的作用,造瘘后并发症与自我维持方式。

(3)提前对患者动静脉内瘘进行护理干预。选择患者不习惯使用的一侧手臂血管造瘘,模拟造瘘后患者的肢体运动,指导患者学习保护此侧肢体血管,防止发生穿刺,测量血压等,避免血管壁完整受到影响。护理人员要提前为患者讲解内瘘血管吻合、分支等情况,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穿刺方式[5]。

(4)对动静脉内瘘形成后的护理干预。指导患者学习保护内瘘方式,例如:及早活动手指关节,将肢体抬高,要避免选择紧袖衣物,做好局部的保暖,防止受到压迫。术肢要避免下垂,保持内瘘侧手臂的干燥与清洁,保护穿刺处不要接触水。透析结束后,指导患者学习按压止血方法、时间,同时对患者伤口、肢端循环进行观察,观察内瘘是否通畅,加强肢体功能锻炼,开展适当的运动,避免形成血栓[6]。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院自拟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100分,以得分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高;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维持血透治疗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包括术后出血、形成血栓、感染、血管狭窄、血管瘤、肿胀手综合征及静脉窃血综合征等。根据我院自拟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满分一百分,分别用≥90分、70~89分、≤69分,满意度=(满意+一般)/总例数×100%[7]。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

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评分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1 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护理前 护理后 t P观察组(n=41) 53.2±3.8 89.5±6.7 14.1500 0.0001对照组(n=41) 52.6±4.0 75.3±6.0 6.1031 0.0134 t 0.0762 6.6396 P 0.7825 0.0099

2.2 比较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时间

观察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时间(23.0±2.6)d短于对照组(29.5±3.7)d,t=5.1923,P=0.0226,两组透析治疗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高于对照组80.5%,两组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n(%)]

2.4 比较两组动静脉瘘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并发症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6.8%,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比较两组动静脉瘘并发症情况[n(%)]

3 讨 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时动静脉内瘘容易发生并发症,及早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常规护理在动静脉内瘘术后才开始,而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早期护理干预,在手术前就开始对患者开展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及早掌握动静脉内瘘相关知识,可以更好的保护造瘘侧的肢体血管,避免血管壁受到损伤,掌握患者依从性与生活习惯后,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对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后,可以帮助患者掌握内瘘维持作用,从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与依从性。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维持血液透析治疗时间(23.0±2.6)d短于对照组(29.5±3.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1%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动静脉瘘并发症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研究结果一致[8]。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可以利于降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综上所述,早期护理干预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临床护理中,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血液透析充分性,可以应用于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维持性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中药泡手结合按摩用于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护理中的效果与并发症分析
八段锦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有效性的meta分析
远红外线治疗仪联合预见性护理对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体液分布情况与营养状况的关系
人文关怀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提高动静脉内瘘绳梯式穿刺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