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WiFi通信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2020-06-02董文博高思伟

工矿自动化 2020年5期
关键词:信号强度漫游延时

董文博, 高思伟

(北京天地玛珂电液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3)

0 引言

现有无线通信技术中,WiFi通信技术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安装简单、通信速率快等优点[1-2],更能满足煤矿井下局域网环境的通信需求。目前,WiFi通信技术已经在煤矿不同场景下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在煤矿巷道应用WiFi通信技术进行人员定位和安全管理[3-4],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与通信网络[5-6]实现气体监测、数据采集和应急通信[7];但很少有针对WiFi通信在综采工作面特定环境下的应用研究。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采高低、空间狭窄,应用于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巡检机器人对无线通信提出了高可靠性、高带宽、低延时、广覆盖等需求[8-9]。因此,本文以神东煤炭集团榆家梁煤矿4310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WiFi通信方案,可实现工作面无线信号全覆盖和快速漫游切换。

1 WiFi通信方案

1.1 工作频段

当远距离通信时,要求收发天线之间实现“视线无阻挡”,其含义是在收发天线之间连一条线,以这条线为轴心,以R为半径的一个类似于管道的区域内,没有障碍物的阻挡。这个管道称为菲涅尔区,菲涅尔区是一个椭球体,收发天线位于椭球的2个焦点上,R为菲涅尔半径,如图1所示。

图1 菲涅尔半径Fig.1 Fresnel radius

菲涅尔半径计算公式为

R=0.5(λD)0.5

(1)

式中:λ为波长;D为收发天线之间的距离。

WiFi通信网络通常工作在2.4,5.8 GHz频段,假设WiFi收发天线距离100 m,根据式(1)可知:使用频率为2.4 GHz的WiFi通信时,λ=0.125 m,R=1.77 m;使用频率为5.8 GHz的WiFi通信时,λ=0.0517 m,R=1.14 m。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由于采高限制,地势起伏,收发天线之间容易出现阻挡,因此菲涅尔半径更小的5.8 GHz WiFi可减小反射带来的干扰,有利于信号稳定传输[10]。

此外,与2.4 GHz WiFi相比,5.8 GHz WiFi可用频段范围更宽,抗干扰能力更强;支持更先进的802.11ac无线上网标准协议,大大提升无线通信速率[11]。因此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5.8 GHz为WiFi通信优选频段。

1.2 网络拓扑

根据WiFi技术特性,结合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环境特点,一般采用2种WiFi通信网络拓扑[12],如图2所示。方案1是在缺少有线网络的工作面,通过Mesh网络实现多基站之间的互相通信。方案2是在已铺设有线网络的工作面,基站直接连接到有线网络。

(a) 方案1

(b) 方案2

方案1无需依托有线网络,拓扑结构简单灵活,但基站之间通过无线Mesh传输,损耗较高,且在工作面过长、基站数量较多的情况下,通信速率无法得到保证,延时较高。方案2是在有线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延伸扩展,无需基站之间的无线传输,具有高可靠性、低延时的特点。榆家梁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已经铺设了有线以太网,所以实际应用时选择方案2。

1.3 基站布置

薄煤层综采工作面WiFi信号传输损耗非常大,其传播特性符合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12-14]:

P(d)=P(d0)+10γlg(d/d0)

(2)

式中:P(d)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路径损耗;d为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距离;P(d0)为参考距离处的路径损耗;d0为参考距离,一般为1 m;γ为路径损耗指数。

为确定WiFi基站之间的间距,在榆家梁煤矿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选取2个测试点进行信号强度测试。基站在通信距离为14 m处的信号强度为-40 dB·m,基站在通信距离为21 m处的信号强度为-50 dB·m。由于路径损耗是测试点信号强度与基站安装位置信号强度的差值,根据测试数据并结合式(2),可得该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信号传播损耗模型为P(d)=24-57lg(d/m)。根据客户端的接收灵敏度(-90 dB·m),计算得出基站覆盖范围为100 m,而工作面支架宽度为1.75 m,即基站覆盖范围约占57个支架的宽度。考虑到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倾斜、起伏,支架动作过程中产生的遮挡等因素,需要每隔约57个支架设置1个WiFi基站,确保相邻WiFi基站之间无线信号重叠覆盖,实现工作面WiFi信号无死角全覆盖。

1.4 快速漫游切换

快速漫游切换基于在线扫描、CCQ(Client Connection Quality,客户端链接质量)排序、智能学习、预连接、数据缓存5种主要技术完成,其工作原理:客户端在与当前基站连接的状态下,通过空闲区间进行多信道扫描,并将扫描结果通过CCQ权重进行优选排序;当达到设定阀值时,根据优先列表进行预连接操作;在新基站收到预连接指令后,其会广播网络其他基站交接认证数据与未完成的数据包,在收到当前基站交接数据后在适当的时机切换基站;如果此时客户端仍有数据未传完,则由客户端缓存数据;当新的基站连接成功后由新基站进行数据转发;每完成1次交接过程,智能学习模块都会主动学习可能切换的下一个基站,在后续的切换中会优先侦测之前的基站路径。

快速漫游切换机制如图3所示。客户端在区域1中连接基站1;当客户端移动至区域2,实际连接基站1且预连接基站2,此时减小扫描周期,快速搜索周围WiFi信号,当客户端检测到预连接的基站2信号强度大于基站1时,客户端切换连接基站2;当客户端移动至区域3,增大扫描周期,保持与基站2的连接状态。该机制可保证工作面的客户端始终保持连接最佳信号的基站,并且实现快速漫游切换。

图3 快速漫游切换机制Fig.3 Fast roaming switching mechanism

2 应用测试

榆家梁煤矿43101薄煤层综采工作面总长度约为350 m,采高为1.4~1.6 m,共布置有206台液压支架(支架编号为1—206号),分别在1,56,104,164,205号支架内部安装体积小、质量轻的5.8 GHz WiFi基站,各基站均接入有线网络。使用磁吸式安装架将基站天线安装在液压支架顶板上,保证基站天线周围无遮挡。工作面两端空间较大,使用定向天线向工作面中部辐射无线信号;工作面中部空间有限,使用体积较小的全向天线向工作面两侧辐射无线信号。

2.1 信号强度

根据GB/T 32420—2015《无线局域网测试规范》的6.2.2.1条,煤矿综采工作面属于开阔区域,信号强度宜不低于-75 dB·m。

笔记本电脑使用信号强度测试软件AirMagnet,利用测试网卡测量各基站信号强度分布,如图4所示。

图4 基站信号强度分布Fig.4 Signal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base stations

在2个基站信号重叠处,选择2个基站信号强度中的较大值作为该处的信号强度,根据图4可得工作面信号强度分布,如图5所示。可看出工作面信号强度最小值为-67 dB·m,最大值为-30 dB·m,平均值为-46.4 dB·m,满足GB/T 32420—2015的要求。

图5 工作面信号强度分布Fig.5 Signal strength distribution of working face

2.2 网络稳定性

根据GB/T 32420—2015的6.2.3.4条,不少于95%路径的数据包丢失率宜小于5%。

笔记本电脑在工作面信号强度较小的位置(如25,80,130,180号支架处),通过认证接入WiFi通信网络,使用测试网络连通性ping命令测试无线通信链路的网络延迟时间并统计丢包率,每个测试点每次测试持续5 min。测试结果表明,网络最大延时为3 ms,最大丢包率为1%,满足GB/T 32420—2015的要求。

2.3 通信速率

笔记本电脑直接连接客户端,利用IxChariot软件测试从客户端到监控中心主机之间的通信速率。客户端分别使用定向天线和全向天线情况下,通信速率测试结果见表1。可看出整个工作面通信速率在30 Mbit/s以上,满足现场对于高带宽的需求。

表1 通信速率测试结果

Table 1 Communication rate test results Mbit·s-1

架号通信速率定向天线全向天线架号通信速率定向天线全向天线27870105716777565110686115635511760522055531255543254040130433530504713553443764501446450456557152665555706816070606567611657063726057173635780423418050508557501875840906552195645597655720070581007060

2.4 漫游切换延时

监控中心主机按固定的时间间隔100 ms给客户端发送数据包,统计客户端接收到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当客户端持续连接1个基站时,接收数据包的时间间隔保持100 ms。当客户端进行漫游切换时,接收数据包的时间间隔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间隔时间可计算出漫游切换延时。经多次测试,漫游切换延时为25~50 ms,达到快速漫游目的。

3 结语

根据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实际工况,从频段选择、网络拓扑、基站布置、快速漫游切换机制等方面给出了WiFi通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5.8 GHz WiFi通信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应用,可实现无线信号全覆盖,具有较好的通信稳定性,通信速率达30 Mbit/s以上,漫游切换延时为25~50 ms,实现了快速漫游功能。

要进一步提升5.8 GHz WiFi通信在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的应用效果,需要深入完善漫游切换机制,如探究双模无缝漫游切换机制,进一步提升漫游切换速度,最终达到零延时漫游切换;还需要对无线信号在工作面的传播进行大量实验,建立可靠的无线信号传播数学模型,用于指导不同工况下基站的布置。

猜你喜欢

信号强度漫游延时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不同扫描信号强度对视盘RNFL厚度分析的影响
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法检测60Co-γ射线辐照中药材
基于级联步进延时的顺序等效采样方法及实现
日光灯断电关闭及自动延时开关设计
霹雳漫游堂
室内定位信号强度—距离关系模型构建与分析
WiFi信号强度空间分辨率的研究分析
NASA漫游记
Two-dimensional Eulerian-Lagrangian Modeling of Shocks on an Electronic Package Embedded in a Projectile with Ultra-high Acceleration
桑塔纳车发动机延时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