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起点、原则、活动”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中的作用

2020-06-01孟连营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0年23期
关键词:原则

摘 要:“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此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重点思考三方面:一是教学设计的起点要抓实教材中的“一”。二是教学设计要紧扣“语文性”开发阅读课程。三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具有活动性,活动具有可操作性。优化教学设计细节,提高“整本书阅读”效率。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教材起点“语文性”原则 活动多样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3.012

“整本书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针对不同的整本书,应以不同的阅读方法为重心,收获知识,提高的阅读能力,为此,教师如何指导阅读“整本书”,对学生的意义非常重要。“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注重起点的深入挖掘,然后阅读迁移。坚持“语文性”原则,努力开发阅读课程。创设活动性课堂,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起点要抓好两个“一”。

1.从教材中一篇文本内容入手,做好阅读起点的深入挖掘,为阅读迁移作铺垫。单篇《杨修之死》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学习《杨修之死》时,通过品读文本,引领学生分析杨修的恃才放旷、才思敏捷和曹操的阴险狡诈、表里不一。两者在故事发展中构成矛盾体,随着故事的发展矛盾不断升级,一个不知收敛,另一个杀心已起,从而导致杨修的悲剧命运。学生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就会思考杨修这种性格是怎么形成的?曹操作为一代枭雄,最看重的是什么?这就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学生才能在整本书中津津有味的读两人的人生经历,了解两人的性格特征,从而满足了阅读期待。《范进中举》之于《儒林外史》、《荒岛余生》之于《鲁滨逊漂流记》等,都可以在单篇精读的基础上,课内外结合完成整本书阅读。

2.从教材这一“整本书”着手,传授 “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初中语文教学用书,目前使用的部编本教材,只有后记没有前言,后记要先读,因为这一部分介绍了这一“整本书”的来历,教材部分板块的说明等。然后,指导学生读目录和各单元“单元导读”,给学生明确教材的双线组元的结构,教读精教、自读自练,以及阅读和写作的共生关系。最后,再关注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名著推荐等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初步掌握“整本书”的阅读方法。以此为起点,指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才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阅读《三国演义》时,就需要先读本书的前言,前言介绍了故事取材,作者身份,毛氏父子对此书修订和评论等方面。让学生较为立体的感知整本书的信息。然后看目录,在目录中能看到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人物形象,如关羽的形象,随着桃园三结义、千里走单骑、义释曹操等情节发展而逐渐鲜明。由此,抓住起点“教材这一整本书”分析指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学生在读其他整本书时,才能有章可循。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的原则要凸显“语文性”,努力开发“整本书阅读”课程。

“语文性”的原则是突出语文最核心的素养之一——语言的运用。为学习语文而开展的“整本书阅读”,应把重心放在两点上:一是以掌握整本书阅读方法为重心的发展性阅读。二是为实现一定目的和解决一定问题而进行的功能性阅读。发展性阅读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本领,比如阅读《三国演义》是为学生掌握阅读小说方法,阅读《朝花夕拾》是为学生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应用不同阅读方法去阅读不同整本书,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功能新阅读是为培养学生深入阅读能力,梳理分析语言表达和主题的共生关系。《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武侯弹琴退仲达,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琴声真的能退司马仲达吗?司马仲达撤军时,内心想的是什么?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从语言的角度思考主题的过程。

为突出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性”原则,语文教师就要努力开发整本书阅读的“语文性”课程。教师在多读整本书的基础上,开发课程的角度很多,例如专题研究式阅读,可以从文本结构中开发整本书阅读课程。《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意思的“数字”,如“三顾茅庐”“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每次都很精彩,精彩之处又处处不同。通过个性的解读,共性的分析,才能让学生读的有趣,才能学到写作的方法。阅读教学的本质不是让学生知道和懂得,而是教会学生用方法能阅读、会阅读。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在阅读不同“整本书”时,会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阅读过程,根据阅读目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已有的阅读经验,选择合理的阅读方法,调整阅读步骤,实现教师个体的高效阅读。教师高效阅读“整本书”,才能指导学生高效阅读“整本书”。教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时,可以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实践和探究”等阅读实践活动展开。诸葛亮擅长火攻:凭借地利火烧博望坡,凭借天时火烧新野,依靠人和火烧藤甲兵,次次写火攻,每次攻不同。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指导学生阅读中前后勾连,根据共性和对比分析,形成知识卡片,开展阅读鉴赏展示课。诸葛亮擅长言辞:舌戰群儒、采桑口吊丧和痛哭庞统等环节中有大量的语言描写,语言中有智慧有情感。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设计成语言训练课,指学生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人物的目的。再如关羽义释曹操,武侯弹琴退仲达等环节中,设计假设性问题:诸葛亮为什么不让执行力强的赵云去守华容道?如果曹操命丧华容道,结果会怎么样?以上问题可以设计成思维训练活动课,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为更好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阅读进程做合理的把握,可以通过设计阅读过程量表、任务型阅读卡等,指导学生记录阅读的天数和阅读的进度,力求做到阅读过程“可视化”,也可以借用网络实时互动:发表读书发现、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乐趣,让“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变得精彩。

综上所述,对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应抓好“起点”,激发兴趣,做好“整本书”的推荐;明确“整本书”阅读教学目的,坚持 “语文性”原则,结合阅读实际,开发“语文性”课程资源;把握好“整本书”阅读训练方向,努力做到以“活动性”推动“整本书”阅读。据此,教师结合自身阅读特长,在具体教学中优化教学设计细节,相信“整本书阅读”教学前景会更光明。

(孟连营,男,汉族,山东省济宁人,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原则
第二章 暴力原则
骨髓炎的诊治原则
浅谈诚实信用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超越伤害原则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坚持四原则助民企建好关工委
养生之道应遵守九不原则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