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代突厥语言中的领属关系{A-领格+B-属人称}

2020-06-01邱新霞

文存阅刊 2020年2期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古代突厥语中的领属关系{A-领格+B-属人称},然后比较了现代突厥语中不同语支的领属关系,发现其中的领格具有隐现性,随后对不同语言中领属关系的语法形式{A-领格+B-属人称}、{A+B-属人称}、{A-领格+B }、{零形式+B-属人称}的语法分布进行了论述,最后文章又以哈萨克语为例,论述了领格“-NI?”的隐现规律。

关键词:现代突厥语言;领属关系{A-领格+B-属人称};领格的隐现

在突厥语族语言中,领有和从属这两种附加成分通常配合使用表示领属关系,领属关系存在于两个事物(A、B)之间,我们一般用{A-领格+B-属人称}这一语法形式表示。“A-领格”是领有词作为修饰限制语存在,A是名词性词语或代词,“领格”是附着在A后的领格词尾,表达领属意义。“B-属人称”是被领有者名词作为中心语被修饰限定,B是事物性名词,“属人称”是附加在B后的领属性人称词尾,表达被领者有意义。领格词尾的作用相当于汉语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常做定语。

一、{A-领格+B-属人称}的变体

在古代突厥语中,领属性定中结构关系以{A-领格+B-属人称}形式出现,随着语言的发展,这种表达形式在现代突厥中有了些许不同。下面先从古代突厥语入手,而后选取现代突厥语中几种有代表性的语言来论述{A-领格+B-属人称}中的领格和属人称的附加条件。

1.古代突厥语中的领格和领属性人称附加成分

对于领格词尾,在鄂尔浑碑铭中大多用“-ni?/-n??或-i?/-??”形式表示,在回鹘文文献中大多用“-ni?/-n??”形式,在摩尼教文献中多为“-nɑ?/-n??”形式。对于领属性人称附加成分,耿世民、魏萃一在《古代突厥语语法》认为它们的具体词尾如下:

其中的“0”指?、i、u、y,在摩尼教文献中,有时为ɑ、?。“/”符号的左方表示以元音结尾的词干后加的词缀,右方表示以辅音结尾的词干后加的词缀。

2.现代突厥语中的领格和领属性人称附加成分

突厥语族语言按其分布区域可分为六个语支:a.西北语支又称克普恰克语支语言,包括塔塔尔语、巴什基尔语、哈萨克语、诺盖语、柯尔克孜语等;b.西南语支又称为乌古斯语支,包括土耳其语、土库曼语、撒拉语等;c.东北语支又称为西伯利亚地区突厥语族语言,其中有雅库特语、图瓦语等;d.东南语支又称为葛逻禄语支,包括乌兹别克语、维吾尔语、西部裕固语等;e.布尔加尔语支又称乌古尔语支,其中包括楚瓦什语;f.阿尔古语支中仅有哈拉吉语。

本文选取突厥语族中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语言进行分析,它们分别是西北语支中的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西南语支中的土耳其语,东北语支中的雅库特语,东南语支中的维吾尔语。首先,先论述一下{A-领格+B-属人称}中的领格和属人称的变体,即它们的附加成分的缀接规则。

(1)领格的变体

领格表达相关名词性词语是其后事物的领有者。相关领格附加规则如下:

A.柯克孜语

B.哈萨克语

C.土耳其语

D.维吾尔语

名词词干结合附加成分-n??/-ni?,就构成名词的所有格形式。

E.雅库特语

没有领格

综上,柯尔克孜语在语音和谐规律上比哈萨克语、维吾尔语都要严整,同时柯尔克孜语、土耳其语的领格末尾音已由“-?”变为“-n”。从整体上看,领格的变体在现代突厥语中逐渐减少,甚至在雅库特语中就没有提及领格。

(2)领属性人称词尾的变体

人称意味着某一方,即说话者、听话者,以及除说话者和听话者以外的第三方。领属性人称是一种归属关系意义,即某事物归某一方领有或拥有。所有归属关系意义形成的系统就是领属性人称范畴。

A.领属性人称单数

B.领属性人称复数

由上面的领属性人称词尾单复数形式,可以发现语言的发展是不一致的,尤其是第二人称,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第二人称有尊称、普称的变体,而土耳其语、雅库特语则无尊称和普称之分。

3.反思

综上,很多现代突厥语言在领属性定中关系的表述上与古代突厥语相异。在领格形式方面,有些语言语音和谐规律严整,如柯尔克孜语共有12个领格附加成分;有些语言随着时间的发展,语音规则变得相对简单,如维吾尔语只有1个附加成分,而雅库特语领格已经消失。在领属性人称词尾方面,我们发现突厥语言黏着性特征依旧明显,缀接规则比领格更为严整。这就引出一个问题,在领属性定中关系{A-领格+B-属人称}中,为什么“A-领格”在语言的发展中语音和谐规则会日趋松懈,而“B-属人称”的附加成分则相对不那么自由?

一些人可能认为那是因为领属性人称词尾分第一、二、三人称,所以就显得比较严整,这是其中一个原因。如果单独以某一人称进行类比,也可以发现“B-属人称”附加成分变体相对繁琐,只不过各个语言发展步调不太一致,有些语言变体少,有些语言变体多。对此,本人还有些不成熟的看法:

(1)领属性定中结构关系,中心语是核心,对于相对不重要的信息,人们的关注力自然要少一些。李佐丰在对结构助词“之”进行分析时,曾做过这样的描述:作为使用单位的句子,主语是已知的,谓语则是未知的,整个句子向人们提供一个新的信息,表述一个命题。而作为备用单位的“之”字短语所表示的这种认识的结果,往往已经存在于人们意念中,常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是一个事件或是一种状况。这种事件或状况,对于言语交际双方来说,都是已知的;(2)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对语言发展产生影响,只要不影响理解与交际,一些成分就会呈现隐性状态。

二、{A-领格+B-属人称}的语法表现形式

在表达领属关系時,现代突厥语言主要采取{A-领格+B-属人称}形式表达,但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也会出现相应成分的省略。{A-领格+B-属人称}是抽象的语法形式,具体表现为{A-领格+B-属人称}、{A+B-属人称}、{A-领格+B }、{零形式+B-属人称}。

下面以柯尔克孜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为例,对这四种类别进行描述:

综上,{A-领格+B-属人称}省略部分出现概率最高的是“A-领格”中的“领格”。 {A-领格+B }普适性很差,《柯尔克孜语简志》描述为“有领格的人称代词作定语,作中心语的名词后的领属人称附加成分有时也可以省略”;在维吾尔语中“带人称从属标志的名词和领格形式的人称代词修饰语连用时,复数第一、二人称通常可以省略从属性人称标志”而哈萨克语中{A-领格+B }的出现条件为:当领有者是bizdi?、sizdi?、?zimizdi?时,其后被领有者领属性人称词尾可省略。

对比{A-领格+B-属人称}和{零形式+B-属人称},后者少了“A-领格”,在现代突厥语中,通常前面部分“A-领格”中的修饰限定语A仅为人称代词时,此部分才可省略,若A为任何其他具体词语时都不可以省略。

三、哈萨克语中的{A-领格+B-属人称}和{A+B-属人称}

对于领格词尾的用法,存在不能省用和省用两种情况。

1. 领格“-NI?”不能省用的情况

(1)一般临时搭配的词组中,领有者定语名词后领格词尾不能省用。如,

ɑdɑmzɑtti? ymiti人类的希望

mektepti? ?qpɑl?学校的影响

(2)领有者名词做一个词组的定语时,其领格词尾不能省略。如,

memleketti? tɑs?mɑl d?ospɑr?    国家的运输计划

(3)人名作定语时,其领格词尾一般不能省用。如,

bɑq?tt?? boj?  巴和提的个子

但在固定词组中,人名做领有者定语时领格词尾照样可以省略。例如,

mɑwz?du? tɑ?dɑmɑl? ???ɑrmɑlɑr?  《毛泽东选集》

(4)缀接领属性人称词尾的领有者定语名词后的领格词尾不能省用。如,

turm?s?m?zd?? ?resi 我们的生活水平

(5)代词、形容词、数词、形动词做领有者定语时,其后领格词尾不能省。

sizdi? k??ili?iz  您的心意

(6)领有者定语本身受到限制后,其领格词尾不能省略(否则其前的词语将直接限定其后的词语)。如,

eki ɑ?ɑ?t?? d?ɑp?rɑ?? 两棵树的叶子

eki ɑ?ɑ? d?ɑp?rɑ??两片树叶

2. 领格“-NI?”可以省用情况

(1)作为专有名词的固定词组中的领有者定语的领格词尾一般要省用,否则整个词语失去专名身份。如,

?ind?ɑ? ɡɑzeti新疆日报

?ind?ɑ?n?? ɡɑzeti新疆的报纸

(2)说法趋于固定,常作为一个名词来使用的熟语或半熟语化了的词组中,领有定语名词的领格词尾一般省略。如,

memleket orɡɑn?国家机关

qoj eti羊肉

(3)由连接助词连接的并列词组做定语时,领格词尾只能缀接在后一个并列成分上(前一并列成分不能缀接)。如,

pɑrtijɑ men memleketti? bɑs??lɑr?党和国家领导人

3. {A+B-属人称}结构中的非领属关系

这里要特别强调{A+B-属人称}在{A(主格)+B(领属性第三人称词尾)}这一分布中,A和B之间并非真正的领属关系,总体看,B是类别,A是其名称,A后不缀接领属格词尾,也不能补出领属格词尾。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1)A是山、水、路、报纸杂志、行政区域的名称。如,

tijɑn?ɑn tɑw?天山

dost?q kijnoxɑnɑs?友谊电影院

(2)A是与节日、事件、会议等有关的典型特征事物名称。如,

koktem merekesi   春节

zunji m?d?ilisi     遵義会议

(3)A是中心语的性质或服务对象。如,

qɑt?nɑs ɑsxɑnɑs?   交通食堂

zɑ? d?riɡeri       法医

(4)A表达中心语事物的功能。如,

belet sɑt?w orn?       售票处

tuq?m sebiw mɑ?inɑs?  播种机

综上,领格“-NI?”省用的情况如下:

A.句法结构制约原则:不造成歧义,就可省略;

B.约定俗成原则:某些固定词组、熟语中的领格“-NI?”可省略;

C.经济原则:并列成分做定语,只在后一词语上缀接领格,前一词语省略;

D.板块原则:当偏正结构作为一个板块使用时,可省略;作为非板块使用时,不能省略,如上文的“?ind?ɑ? ɡɑzeti”(新疆日报)。

四、总结

本文首先论述了古代突厥语中的领属关系{A-领格+B-属人称},然后描写了现代突厥语中不同语支语言的领属关系,发现其中的领格具有隐现性,随后对不同语言中领属关系的语法形式{A-领格+B-属人称}、{A+B-属人称}、{A-领格+B }、{零形式+B-属人称}的语法分布进行了阐释,文章最后又详细描写了哈萨克语中{A-领格+B-属人称}中领格“-NI?”的隐现归规律,认为领格“-NI?”隐现与句法结构制约原则、约定俗成原则、经济原则、板块原则等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埃·捷尼舍夫.土耳其语语法[M].科学出版社,1959.

[2]李增祥.突厥语言学基础[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李佐丰.古代汉语语法学[M].商务印书馆,2004.

[4]耿世民,魏萃一.古代突厥语语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0.

[5]郭丽萍.哈萨克语{A-NI?+B-(s)I}语法形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015.5.

[6]胡振华.柯尔克孜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6.

[7]张定京.现代哈萨克语实用语法[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

[8]赵相如,朱志宁.维吾尔语简志[M].民族出版社,1985.

作者简介:

邱新霞(1988年—),女,汉族,河南商水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2018级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哈萨克语语法、哈萨克语-汉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