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
2020-06-01张艾琳
张艾琳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衍生出了很多新型教学模式,微课便是其中一种。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通过对微课的应用,可以有效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丰富教学模式,对于集中学生精力和提升教学质量具有较为积极的意义。文章针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进行初探,希望可有效提升名著导读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导读;微课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8-056-1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名著导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名著阅读中,可以使学生学好母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现阶段,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生活变得较为紧凑,能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之缺乏系统性的读书计划,这给名著导读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而微课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名著导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并且对于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将其应用到名著导读教学中,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意义
1.有助于激起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生动感性、生活化的信息更加愿意接受。微课,集合了教师的讲解、音乐、图片、视频,具有良好的视听效果,将其应用到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缩短学生和名著之间的距离。并且,微课可以展现出名著中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激烈紧张的场面、丰满血肉的人物,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使学生可以感受到名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2.有助于丰富教学模式
和以往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模式相比,微课的教学时间相对较短、内容较为精炼、容量相对较小。微课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决定了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在学生对微课观看时,针对不懂的地方,或者是重要知识点,可以多次、反复的播放,也可以随时暂停做笔记和思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可以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若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存在没有完全掌握的内容和知识点,学生可以利用微课进行查缺补漏,在课后时间观看微课,继续进行学习,进而巩固知识点,提升学习质量。
二、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微课的应用策略
1.利用微课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微课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产物,之所以受到师生的青睐,因为其独特的呈现方式。微课视频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例如,在名著导读骆驼祥子时,很多导入方式都是播放骆驼的视频或是展示骆驼图片来进行骆驼特点介绍的,二十一天骆驼可以不吃不喝继续行走,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之后将具有相同特点的“祥子”导入其中,骆驼便是其外號。祥子便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名著教学中,利用此种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在互动的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丰富多彩的课前导入,让学生们去学习、去阅读、去累积。教师在导读阶段,可以制作一个微小的视频,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来,内容可以讲老舍先生的生平,也可以是教学资料,通过新旧教学方法结合,让学生对名著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文学素养。
2.利用微课凸显名著导读的个性
每个人阅读同一个文学作品,都会存在不同的感受。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指引学生结合自身的喜好,对文学作品进行探究,进而获得不同的见解。例如,在骆驼祥子名著导读教学中,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祥子这么勤劳,但是没有过上富裕的生活,而且下场非常悲惨。有的学生提出:若祥子生活在如今社会,他通过勤劳可以获得什么样的生活?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祥子一直不离开北平。学生们阅读的越深入,在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等方面会具有更加独特的见解。教师可以指引学生把独特的见解制作成为一个微课,在课堂上播放给其他学生,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例如,在名著导读课中,一个学生展示其制作的微课:祥子辛勤的拉车情境,紧接着出现现代社会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以后过上小康生活的画面。在该段微课播放以后,学生们开始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祥子若生活在现代社会会摆脱贫穷,有的学生觉得祥子的性格使得其生活较为悲惨,无论是在哪个年代。通过对微课的应用,有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具有个性。
总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应用微课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微课进行灵活运用,进而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动力和欲望,使学生可以更好的对名著进行阅读,获得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最终实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顾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实践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8).
[2]徐文凯.微课在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中的应用[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2016(7):14-16.
(作者单位:重庆市字水中学,重庆 4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