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
2020-06-01鲁禄
【摘要】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种民俗音乐被称为“花儿”,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2009年,“花儿”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独具特色的传统民歌。但是,由于年轻一辈深受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对“花儿”这种民歌的关注度逐渐下降,使其传播和生存遇到一定的困难,传承和学习的人数也大量缩减。因此,本文将系统性地介绍西北民歌“花儿”的起源和音乐特点,并通过分析“花儿”音乐的传播特点和范围,讨论目前西北“花儿”面临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西北民歌;音乐传播;生存困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8-0017-02
【本文著录格式】鲁禄.浅析西北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J].北方音乐,2020,04(08):17-18.
引言
“花儿”作为一种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形式具有高亢嘹亮的特点,由于2009年申遗成功,同时随着南北文化的融合与传播,越来越多的其他地区的百姓也被这种豪放粗犷的音乐形式所吸引。但是近年来,大众对“花儿”这种音乐风格的关注热度有所下降,认为这是一种转瞬即逝的“民族热”现象。有研究人员指出,主要原因是其在进一步传播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困难,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和接触这种民歌音乐,认为其不够新潮时髦,也成为“花儿”目前面临的生存困境。
一、西北民歌“花儿”的概述
(一)“花儿”音乐的起源
“花儿”是一种在西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民歌形式,在当地,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张口哼出几句“花儿”音乐。在“花儿”音乐中,不仅有以方言为主的作词和韵律,在音乐的曲调中也以高亢激昂、嗓音嘹亮为特点。关于“花儿”的起源和发展说法不一,但是主流的说法认为“花儿”这种音乐形式主要起源于元朝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花儿”的起源与发展都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劳动、爱情、游牧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花儿”有时候也被称为“少年”;还有另一种说法是成“花儿”为女性,“少年”为男性,因此,唱“花儿”也被称为漫“少年”。“花儿”是一种民族性和地域性特点十分强烈的音乐形式,“花儿”音乐诞生于民间、传播于民间,同时也是属于人民独特的精神文化。
(二)“花儿”音乐的特点
“花儿”音乐在西北地区的流传十分广泛,包括甘肃、青海、新疆、宁夏等地,不同的民族和地区都会对“花儿”音乐进行一定的民族化融合,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花儿”音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可以分为青海花儿、河州花儿和宁夏花儿。但是从整体风格来看,在“花儿”音乐的歌词创作中,用语大多数来源于口语和生活,具有较强的即兴色彩,经常会使用一些当地的俚语或者俗语,歌曲中塑造的形象也鲜明活泼,让人一听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西北地区风格[2]。“花儿”音乐的曲调粗犷奔放,因为西北地区多高山,如果不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很难进行传播。尽管“花儿”音乐是流传兴盛于民间的,但是它的音乐主调令多达100種,在每年固定的时间还会举行“花儿会”,一起进行庆祝联欢。
二、“花儿”音乐的传播
(一)“花儿”音乐的传播特点
“花儿”音乐主要是以辐射状进行传播的。最早的时候,“花儿”音乐主要在民间以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这种传播的范围很小,受众人群十分有限。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民族的迁徙、交流,“花儿”音乐的传播区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逐步形成了今天所能看到的局面。“花儿”音乐的中心地区主要集中在河州,以河州花儿为最主要的形式,经过了不同载体的传承后,逐渐形成了目前的三种风格,即河州花儿、青海花儿和宁夏花儿[3]。“花儿”音乐的传播从地域性范围来看,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包括大夏河、大通河、六盘山等。此外,在新疆还有一种“花儿飞区”,是在音乐传播过程中较为独特的一种现象。“花儿飞区”是指在传播时音乐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播,其中间隔了一些地区。新疆的“花儿”音乐主要流行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
(二)“花儿”音乐的传播模式
从“花儿”音乐的传播者和传播渠道进行分析,“花儿”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它的演唱者和传播者,由于缺少了常见的大众媒体作为“花儿”音乐的传播渠道,以人力和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传播效率和传播规模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关于“花儿”音乐的内容和信息,也要通过创作者才能够进行分析。
“花儿”音乐的传播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在河州花儿核心地区之外的地区,经过学习将这种核心的音乐形式向外传播,并在自然条件和民族风情相类似的地区得以保存和生长;第二种是河州花儿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主动地将“花儿”音乐向外传播,并由回族、撒拉族等民族进行自己民族化的创作和传播,使“花儿”音乐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发展。一方面,从明朝时期,由于茶马交易和游牧等的盛行,使不同民族相互交流和碰撞,“花儿”音乐得到了以不同民族为载体的传播,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形,同时传播范围也得到了明显的扩增;另一方面,回族、撒拉族人有着较高的经商天赋,他们跨越了地域限制和文化限制,带着“花儿”音乐在迁徙和经商的路途中传播了这种音乐文化,使“花儿”音乐受到了更多人的喜爱[4]。这种传播是无意识、自发性的,因此,在河州花儿的许多曲目中还记载了以经商者为主要人物的作品。
三、“花儿”音乐目前的生存困境
(一)传播环境的改变
“花儿”音乐盛行的地带主要是在一些农村、少数民族聚集的经济不发达地区。在过去,人们工作之余的娱乐方式较为简单,“花儿”音乐因此成为了一种深受西北民众喜爱的民歌。但如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资源不断冲击着传统的娱乐和艺术形式,使“花儿”音乐的传播渠道越来越狭窄,导致一些非西北地区当地民众无法接触到“花儿”音乐这种形式。由于时代发展和进步的原因,对传统文化带来的冲击和矛盾是十分常见的,需要相关文化单位积极拓展“花儿”音乐的传播渠道,使“花儿”音乐走出西北地区,成为能够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喜爱的音乐风格[5]。“花儿”音乐传承数百年,自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所在,如果可以从年轻一代人群中入手,使其了解这种民族性和地域性风格较强烈的音乐,逐渐培养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就能够使“花儿”音乐能够进一步传承。
(二)受众人群的缺失
从2009年“花儿”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起,“花儿”音乐就得到了一次广泛的传播。同时,由于国家对民族文化传播的扶持力度较大,一批包括“花儿”在内的民歌收获了一批忠实粉丝。“花儿”是一种西北民歌,音调高亢嘹亮,深受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喜爱。但是,在“花儿”音乐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的过程中,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还是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使“花儿”音乐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困境。年轻人深受流行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影响,对于民歌、民乐这种风格的接受能力有限,加上“花儿”音乐的传播渠道较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的范围很有限,故而“花儿”音乐是主要受众还是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居民和其他地区年纪较大的居民,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容易造成受众人群的断代和缺失,使“花儿”音乐的传播处于较危险的地位。
(三)传播者人数的缩减
与“花儿”音乐的受众人群缺失相类似,“花儿”音乐的传播者人数也在逐年缩减,导致“花儿”音乐的传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首先,尽管“花儿”音乐起源于民间,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花儿”音乐在用词和曲调上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且带有着浓烈的西北地域风采,有时还会使用方言词汇,非西北地区的人士有时很难理解这种语言上的内涵;其次,由于年轻一代对“花儿”音乐的接受程度较低,在“花儿”音乐的传播过程中也出现了传播人群的断代现象。年轻人不愿意花时间去学习“花儿”音乐这种民歌,致使许多带有民族色彩的音乐曲调和音乐词汇产生了流失,这种情况十分可惜;最后,在继承和发扬“花儿”音乐这一民歌时,不能仅仅是学习老一辈的音乐风格和音乐特点,也应该花心思在音乐的融合和音乐的传播上,这对继承和学习“花儿”音乐新一代传承人而言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四)与现代风格融合性弱
由于“花儿”音乐民族风格较强的特殊性,在于现代化的其他音乐风格进行融合时,会受到较大的限制。首先,从语言风格特点上来分析,“花儿”音乐多使用西北方言,许多带有西北特色的词汇,再用普通话进行表达时,无法准确地传达出词语背后的深刻含义,这就限制了“花儿”音乐与其他用普通话进行演唱的音乐进行融合。但也有一些将“花儿”音乐与摇滚进行充分融合,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乐曲,如苏阳的《贤良》就是一首较为成功的作品,同时也为其他想要传播“花儿”音乐的音乐人指明了方向;其次,“花儿”音乐的风格特点是粗犷豪放,因此与现代风格的音乐进行融合时难度较高,如舒缓的蓝调音乐、强调词曲情感的流行音乐等,很难通篇融入“花儿”音乐[6]。此时可以参考《身骑白马》这首作品,在作品中选择使用民族音乐作为流行音乐的高潮部分,在宣传民族音乐的同时也收获了大批粉丝。
四、结束语
总之,“花儿”音乐能够经历数百年的流传,必然有气吸引人的地方,民族性的音乐特点同样也会被世界所接纳,民众应该对“花儿”音乐保留着乐观的期待,其传播与生存中的困境必定会被打破。“花儿”音乐主要起源和流行于甘肃、青海、新疆、宁夏一带,深受回族、撒拉族、土族等少数民族的喜爱,也有许多汉族人士致力于推广“花儿”音乐。目前,限制“花儿”音乐传播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传播环境的改变、年轻一代中受众人群的缺失和传承人数的减少,需要文化部门加强宣传,努力做好“花儿”音乐的传播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娟.论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J].北方音乐,2018(10):115-116.
[2]柴金娣.從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探讨“花儿”面临的挑战与文化创新[J].艺术品鉴,2018(35):48-24.
[3]马英才.民歌“花儿”的传播与生存困境[J].安庆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版),2010(1):102-104.
[4]商莉萍.西北民歌信天游与花儿的语言艺术特色[J].艺术博览,2014(3):59-63.
[5]董卿基.对青海民歌在当地高校传承与发展的思考——以青海花儿和小调为例[J].大舞台之艺术教育,2015(10):178-180.
[6]丁哲奎.西北民歌的奇葩——花儿[J].民族民间文化研究,2014(5):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