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儿童本位”的思与行
2020-06-01庄芷绮
庄芷绮
當我在园级教育茶话会中拿出“希希不吃蔬菜”的案例和老师们分享时,大部分老师的做法和案例中老师是一致的,有的老师还认为,只要家园合作巧妙地“逼”孩子吃几次,孩子自然而然会发现吃蔬菜并没有那么可怕。我不禁思考在当下倡导“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下老师的理解与践行程度。
“儿童本位”,顾名思义是站在儿童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根本。
回溯本案例,表面“症结”是希希不吃蔬菜只吃米饭,其他幼儿想模仿,老师制止后幼儿觉得老师偏心,导致老师陷入两难的局面。
首先,要肯定案例中教师的教育初心——爱儿童。针对偏食的幼儿,她希望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幼儿尝试吃蔬菜,慢慢克服对蔬菜的恐惧;当其他幼儿想模仿希希不吃蔬菜时,老师说“小朋友不可以挑食,挑食长不大的哦”,想以此来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结构。但从处理方式看,教师还是站在成人的角度对幼儿居高临下地提要求:可以吃一点,不吃长不大,不能不吃等,却未深入探究希希不吃蔬菜背后的原因。同时,与幼儿沟通时,从成人角度夸张化不吃蔬菜的后果——“挑食长不大的哦”。可见,案例的实质“症结”是教师矮化、弱化、忽视了幼儿的真实需求,以主导者身份高控教育现场。
如果以“儿童本位”去思考、处理该案例,可以是这样的。
希希不吃蔬菜的原因是什么?
幼儿偏食、不吃蔬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家庭饮食结构、咀嚼纤维的能力较弱、家庭成员也不爱吃蔬菜等。老师可以通过与家长沟通,了解希希不吃蔬菜的原因,进行“对症下药”。
不同食物对健康有哪些不同的作用?
幼儿对食物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挑食行为也很正常。幼儿园教育最好生发于幼儿的生活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借此契机开展有关健康领域“食物金字塔”活动,帮助幼儿正确认识不同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为幼儿构建科学健康的饮食观提供支持,从而促进幼儿自主调节饮食习惯。
针对希希不吃蔬菜、班级幼儿也想模仿的问题,老师还可以做什么?
(1)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保育知识,在家为幼儿制定膳食均衡的食谱。在幼儿园为咀嚼消化系统较弱的幼儿定制精细化餐食。
(2)利用绘本,如《一园蔬菜成了精》《蔬菜的化妆舞会》等或多媒体教育资源,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知,激发幼儿对蔬菜的兴趣。
(3)利用幼儿园菜地开展蔬菜种植活动,从播种、浇灌到丰收等过程,让幼儿深入感知蔬菜的生长,在丰收中、在亲子制作美食活动中感受自食其力的成就感。
总之,当班级出现像希希这样有特殊需要的幼儿时,教师要以“儿童本位”来思考问题,平衡好个别幼儿与集体幼儿之间的冲突点,以儿童发展需要为延伸点,展开双向或多元化的教育措施,方能呈现最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