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研究

2020-06-01刘莹郑毅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继承传承传统文化

刘莹 郑毅

【摘 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的,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都提到过的,因此,我们根据创新创造发展的要求,来宣传弘扬中华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传承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219-01

一、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批判地继承

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具有好坏两面的。无论在古代还是在近代,被统治者作为统治工具而利用的文化,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人们面对文化所拥有的智慧与勤劳又会表现出积极的态度。“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还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想要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是多元化的,就必须要做到任何一个领域、流派或者时代,任何一个人都要不拘一格。坚持“批判地继承”原则,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批判”与“继承”二者既是相互对立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也是统一的。所谓的批判,其实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不好的一面进行去除,也就是说对于不符合时代潮流的文化我们是不需要的,这就是“去其糟粕”,例如,愚忠愚孝、官本位思想、封建迷信思想、轻视科技、闭关锁国的思想等。而继承,就是保留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文化,可以弘扬我国民族精神,也就是“取其精华”,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老爱幼、自强不息等。

二、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法先行

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保护传统文化的做法就是依照法律。而世界上第一部以保护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是法国在1913年制定的《保护历史古迹法》。第二年,英国便针对古建筑保护出台了《古建筑法》。在1943年,为了保证历史建筑附近500米范围内的环境质量,德国也制定了立法。不久后的1962年,还制定了历史街区相关的法律。然而,我国虽未形成完整的保护传统文化法律体系,但近几年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例如,2011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就是为保护传统文化制定的,可是到目前为止都没有相关配套的法律出台。强制性是法律的特点,所以以法律的形式保护传统文化是十分正确的。为此我们就更应该完善相关法律,修订《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

三、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需高度重视

对于政府来说,弘扬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首先,对于相关的方针、政策,政府都需要一一贯彻落实,把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其次,传统文化是需要基础设施作为载体的,因此,政府需要极度重视文化基础。据2015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我国的博物馆有4510家,其中大多数是历史博物馆。但是,全世界各地的很多国家对于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都值得我们学习。例如,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老城区博物馆数量高达200多座,这对于人口较少的俄罗斯来说,就相当于2.3万人就有一座博物馆。还有韩国步行街上的历史人物雕像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因此,我国政府应该对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打好文化基础,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四、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金投入渠道要多元化

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继承来说,发展中国家对此是极为重视的。在印度,每年对保护文化遗产投资的金额大约是3.1亿人民币,墨西哥每年投入保护文化遺产投资的金额约14.2亿人民币。相对而言,我国仅仅投入了约6.2亿人民币。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因此这样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非政府或者是社会等慈善机构乃至个人,都会从各个方面筹集资金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在国外,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来说是有完整的系统保护机制的。例如,在英国保护文化遗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的捐赠和志愿者的义务活动,以及非政府组织所提供的固定资产等。而在日本主要是依靠个人投资。然而我国对于文化基础的建设,大多应用于捐赠事业,比如说捐赠学校,类似于逸夫小学、逸夫中学等,而对于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是十分缺乏的。所以,我们可以吸收外来文化的特点,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让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者个人来加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之中。也可以像国外一样多方面地筹集资金,有效地开发利用民间的风俗文化,传承保护修缮文化遗产。

五、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

“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是不平衡的”,这句话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的。对于国人来说拿来使用的东西太多,而对于传统文化我们所奉献的又很少。“拿”与“送”都是我国文化现在正面临的问题,这也是当代学者最艰难的任务。只有在弘扬我国文化的同时着眼于世界文化,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与外国文化相互交流融合,才能让我国文化进行创新。对于文化的价值观念和交锋来说,都必须进行一定的选择和取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作为其发展的实践基础,更要将服务于现代化建设作为依托。要想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获新生,就必须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抓住发展的新机遇,把握时代脉搏,才能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以及民族精神在人类社会当中传承。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微电影如何弘扬主流价值观[J].青年记者,2016(11).

[2]汪家华,罗立军. 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社科纵横,2019(09) .

猜你喜欢

继承传承传统文化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