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构建海外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0-06-01李戈
李戈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1- 144- 02
摘 要 截止2020年,中交一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已经形成7个国家+1个地区的海外市场结构布局,10余年的海外奋斗历程,五公司从零开始,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人才的培养和锻炼作为海外生存的关键,致力于人才的发掘和使用,尤其是属地人才队伍的培育,本文以科特迪瓦项目部为例,对五公司非洲地区属地话管理经验进行总结。
关键词 属地人才 非洲 共赢思维 发展规划
科特迪瓦阿比让港口扩建项目防波堤工程,是五公司在非洲的第一个项目,项目成员也是五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团队。开工伊始,项目部便肩负着为公司打开非洲市场、探索区域发展模式和培育海外专业人才的重任。
首次进入非洲市场,受经验不足的限制,项目部面临了诸多问题,如,通过国内翻译公司招聘的人员费用较高,积极性低,作用发挥小;属地翻译及管理人员不足,属地管理优势无法体现;当地社会组织为谋取利益,蓄意鼓动工人罢工,给项目实施带来很大干扰;属地化深度不够,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一线技术工人紧缺,管理制度落地执行难等。
面对一系列问题,项目部从人才发掘和培养上寻求突破点。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新思路、新办法,并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成绩:
一、拓宽引进渠道,做好长远人才储备
西非地区6成以上的国家都是以法语作为官方语言,项目部的长期经营,需要一批优秀的法语人才做支撑。
为此,项目部主动与河北外国语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每年有2名优秀应届生到项目部实习,从事商务与综合管理。与国内翻译公司招聘的人员相比,他们的态度更加积极、上进,能够按照项目文化的引导快速融入海外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实习,他们不仅胜任本职工作和熟识属地环境,还适应了项目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氛围,受到业主、中港和咨工的一致好评。
二、转变传统观念,挖掘属地人才潜能
(一)招聘属地化的优秀翻译人才
进入非洲后,我们发现国内翻译对当地文化理解不深,对外联络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属地翻译深知当地文化习俗和生活习惯,在谈判时,能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如带什么样的礼物、见面后的问候及谈判过程的注意事项等,在顺利解决问题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外联费用。
为了发掘优秀的属地翻译人才,项目部一方面采取 “先发制人”的招聘模式,建立当地人才信息库,收集优秀人才信息;另一方面与国内大学建立联系,收集非洲籍中國留学生的信息。
至今,项目部已招聘优秀的属地翻译6名,其中,有2名在得到项目的培养后,个人能力大幅提升,跳槽到其他企业,其余4人则分别在外联、商务、施工等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对属地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
非洲国家有其特殊的社会现状,以科特迪瓦为例,该国受法国殖民统治时间较长,整个社会法制体系沿用法国标准,在用工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规定,但与法国不同,当地民众受教育水平低,对法律知之甚少,导致一些人打着法律的幌子,鼓动工人罢工,从而谋取私利。该项目的另一家兄弟单位,因劳工问题导致长期停工,造成很大损失,影响项目履约。
在审慎分析利弊情况后,项目部决定采取培养属地员工成立企业,以属地企业的名义和项目展开合作的模式,来规避属地风险。在经过1年多的考察甄别和专业培养后,项目部选择了忠诚度高、沟通能力强、有较好管理能力的法语翻译伊迪里斯作为合作对象,帮助他在科特迪瓦注册成立了建筑公司和劳务公司。项目部将所有工人转入他的公司名下,由其代为管理,此后再未发生过社会人员恶意挑唆罢工事件。另外,伊迪里斯的劳务公司还为项目部提供安保服务,较社会安保服务费用更低,管理更高效;以其建筑公司的名义,和项目部就core-loc护面块体浇筑展开合作,为项目部节约了一大笔的人工成本,成为项目属地化分包的一次重要且成功的尝试。
(三)依托属地公司,进行未来长远规划
目前,公司在科特迪瓦地区的所有作业,都是依托平台单位,经营活动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自从属地公司成立后,为项目部提供了新的经营思路。未来,项目部将考虑与其展开工程项目以外的合作,通过扩大属地化公司的规模,进行面向科特迪瓦的社会性经营,如劳务输出、当地工程项目专业承包等等,从而在非洲本土开展多面经营。
三、树立共赢思维,共享分包人才资源
项目部积极建立与分包队伍的人才共享模式。
针对近几年科特迪瓦公路项目招标活跃的特点,为了解决公路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项目部与局合格分包商“日照荣光”建立合作,调取该单位的5名优秀公路技术人才参与线性项目前期投标工作。
通过这种模式,既补充了人员的短缺,又借助专业分包单位人才发挥专业优势。
最终,科特迪瓦奥迪内公路项目、布基纳法索高速公路项目、科特迪瓦铁布公路项目,测算及报价得到中港、路桥两家平台单位的认可,所投的尼日利亚凯菲公路成功中标。
四、打破原有观念,用好社会人才力量
在三年的实践中,面对公司人员短缺无法有效支持项目的情况,项目部大胆招聘社会人才,发掘潜能、委以重任,使他们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项目部以社会招聘方式录用了一名设备维修工,在他的努力下,项目部采石场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翻斗车40余辆,一年半总计生产运输石料40余万方。石场开采结束,设备成本虽然全部摊销,但设备自身依然保持了十分良好的状态,能够在下一个项目上发挥作用。
公司共计调遣8艘船舶进入科特迪瓦,按照配置需要船员50名左右。船员在国外的人工成本非常高,对项目人力成本构成很大压力。经过综合考虑,项目部亦采用从社会招聘的方法,累计雇佣社会招聘船员30多人,而公司正式工只有13人。
另外,项目部还从社会上招聘了一批优秀的派遣工充实到队伍中,包括质量员、安全员、物资管理员,并将他们纳入项目管理体系进行培养、考核。
实践证明,社会上的优秀人才虽然较正式工人力成本更低,但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体现出了不亚于正式工的价值。
五、明确发展规划,搭好人才成长通道
目前,项目管理人员基本以青年职工为主。但青年职工在企业内长时间得不到晋升、对未来看不到希望,个人就会产生跳槽的想法。
为了让每一个青年职工感受到自己在成长,对未来充满希望,并最终将他们培养成公司海外发展的优秀人才,项目部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其中包括《项目职工晋升考评管理办法》,该办法共计设置了10级别,让职工通过个人的努力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档级,从而增加个人的福利待遇,体现个人价值。该制度刺激了青年职工的积极性,对激活青年职工成长的内在驱动力具有较强的推动性。
六、建立激励机制,打造高效人才队伍
按照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奖金分配形式,涣散懈怠的职工越发不思进取,能力较强想发挥价值的职工内心又会产生不平衡,时间久了形成团队凝聚力不高,战斗力不强的不良局面。
为了让每一个人感受到付出与否带来的不同结果,项目部制定了以产值利润和奖金挂钩的激励模式,每月职工奖金的额度取决于当月完成的产值目标。该激励措施推出以后,职工对每月生产进度集体表现的非常关心,很好的激发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员工的积极性。
同时,为了保障总目标、保证职工收入,项目部又在总目标的基础上,推行了KSF(key successful factors)绩效考核模式,将项目管理最关键的进度、安全、质量、综合管理进行细化,每周召开例会,对于存在的问题,主要负责人员和主管领导需要在会上向全体员工进行说明,各部门管理状况一目了然,有效的刺激了从领导到员工的积极主动性。
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梳理思考的基础上,项目部以人才培养为突破口,突破思维桎梏,激发人才潜能,有针对性的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有效的贯彻执行,使项目管理从进场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的昂首阔步前进,成功的在非洲市场上站稳脚跟,为后续在非洲市场的持续经营打开了良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