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2020-06-01王兴华
王兴华
中图分类号:F272.9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 1145(2020)01- 109- 02
摘 要 企业管理期间激励理论属于一种非常有效的管理理论,在具体管理期间可以为管理工作提供许多的支持与借鉴。借助激励理论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促使员工的工作热情程度得到有效的激发,从而发挥个人价值,推动企业长远发展。对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长远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 激励理论 企业管理 相关运用
从当前的市场经济角度来看,伴随着社会的持续性发展与不断的进步,企业管理问题显得越发重要和明显。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企业管理不仅需要是制度体系层面上的问题,更多的是围绕员工本身,以发挥员工自身价值的一项重要问题。企业往往很难保障所有员工的参与意识,再加上近些年各个企业的人员流动性问题不断突出,人才流失问题比较突出,导致企业运行过程中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越发明显。借助激励理论的落实,无论是在薪酬、福利待遇等多方面都可以得到改善,可以显著提升员工的归属感,从而努力为企业发展作贡献。对此,探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一、激励理论的内涵
激励理论本质上属于对人的一种理论行为,其主要是为了激发人的创造力、积极性为目的,充分挖掘与发挥人的内在潜力。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而言,激励理论主要是提升企业中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并提升企业的综合利益。具体而言,激励理论涉及到三个方面:1.需求型理论。需求型的理论主要是构建在人的需求基础上,以人的行为、动机关系作为关联,发挥人在工作中的激励性因素,并满足激励对象的相关需求,发挥激励的价值。为了更好的形成激励效果,需要对人的需求以及结构进行深度分析,并明确激励的要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激励手段。在需求型的激励理论方面涉及因素比较多,其不仅涉及到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还应当涉及到成就需求理论以及ERG理论;2.过程型理论。伴随着需求型理论不断完善,大多数研究者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理论,也就是过程型的激励理论。在研究这一理论问题时主要是展现动态化的过程,明确影响因素以及影响方式。围绕着目标的过程做出相应的激励支持,从而保障这一过程不断的持续、改进、完善,从而达到激励的最终目的;3.状态型理论。上述两个理论都是建立在人需求上的,属于激励的气垫,而这一理论则是建立在终点上的,终点实际上就是个体需求满足的一个状态,借助对观察和分析的方式进行激励,在讨论期间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便是是否公平,是否可以发挥个体激励的效果。从这一层面来看,状态型理论可以直接理解成为公平与挫折,对人的状态形成激发。
二、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构建公平的激励机制
公平是保障激励效果的关键,同时也是最为基础的环节。员工对于自己的付出往往需要一定的回报才可以实现心理、物质层面的满足,这也是激励作用形成的基础。企业方面需要根据员工的具体能力作为职责岗位的安排,尽可能实现人尽其能。对此,为了更好的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确保管理人员的选拔严格化。从目前的市场经济以及大多数的企业管理工作现状来看,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或缺陷,员工虽然具备了相应的能力但是并不被重视,此时很容易形成不公平的感受,从而形成不平衡的心态,导致工作表面不断恶化,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对此,企业管理、领导者应当有意识的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平台,并以公平、民主作为基础,在不同方面做好管理标准的明确、公开化的制定,并确保所有制度可以有效落实,例如工资、奖金、职称等多方面都应当透明公开,这样才可以更加和谐的改善员工行为与企业的响应,从而构建一个良性的发展循环。在自身管理能力持续提升的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应当了解基层,掌握基层所有员工的情况现象,并掌握员工的差异型需求,这样才可以更好的站在员工角度上实现问题的思考,并提供员工更多的发展空间,打破平均分配所导致的懒惰现象,而提倡按劳分配,发挥每一位员工的自身功能能力。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平均分配仍然属于一个相对困难的问题,因为劳动共享方面的差异,如果是以分配量进行评价,此时贡献大的人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而贡献不足的人则占据了更多的便宜,这样的结局必然会导致懒惰作风的形成。对此,企业需要在工资与奖励制度方面进行改善,促使企业的竞争平台得到改善,强化认知考核和评价管理,高度重视绩效考核的合理性,从而促使企业长远化发展。
(二)做好心理支持
在当代社会环境之下,生活、工作节奏不断加快,员工在工作方面的压力不断加重,此时如果无法及时缓解员工所存在的各种负面压力,必然会导致员工无法解决后顾之忧,此时员工便会无心工作,导致工作积极性无法发挥出来。为了进一步为员工提供心理支持,企业方面需要做好多方面的改进,例如下面几点:1.改善福利体系。这里所指的福利体系不仅涉及到常规的社会保障以及医疗保险,同时还应当涉及到一些公积金以及企业内部的补助等体系,这一些体系可以让员工的后顾之忧得到解决,从而不必过多的担心生计与社会压力,保障岗位中的工作效率;2.保障休假体系。休假体系属于我国劳动法的相关内容,企业方面应当根据行业特征、岗位特征以及企业的自身条件等做到合理响应,一方面应当严格落实劳动法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需要尽可能保障员工的休息权利,促使员工可以有充足的放松时间以及处理自身事物的时间,促使员工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改善;3.制定资遣合同。大多数民营、三资企业工作者都很难得到良好的工作保障,所以工作期間往往不会发挥最大化效益,此时企业利益最大化也很难实现。对此,企业方面应当和员工定制相应的资遣合同,在员工能力不足或老年时,应当提供资遣费,这样不仅可以提供精神安抚,同时也可以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主动性。
(三)构建企业文化
激励理论本身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展现途径。基于激励理论的企业文化可以更好的改善企业内部环境,发挥相应的作用,不仅可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关联,还可以促使员工在企业价值引导之下可以主动创造、团结进取、积极乐观以及拼搏奋斗,从而更好的激发员工参与积极性与主动性,促使员工获得最大化利益。企业文化的建设措施相对比较多,其中不仅涉及到口号标语、行为规范以及物质保障等内容,企业方面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展体育互动、企业环境改善等多方面活动。在具体工作中,企业应当深化价值理念的宣传,企业的价值理念属于企业发展的直接导向标,具备引导性的作用,但是仍然需要参考市场的发展现状赋予更多的价值观内容。与此同时还需要设置相应的标语口号,应当浓缩企业的价值观念以及文化内涵,并将员工的情绪以及热情调动起来,例如将企业当做是“家”的文化。另外,可以定期开展体育活动或者是兴趣活动,构建一个良好的氛围,促使员工可以真正爱上企业,感受企业所带来的温馨感。
(四)强化工作满意度
工作不仅属于员工生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员工展现自我的直接载体。对此,企业方面应当有意识提高员工对于工作满意度的评价,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可以发现乐趣,并强化员工的参与积极性,从而实现对员工的有效激励。在具体工作中,企业可以從多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构建良好的环境,员工的工作环境如果狭小、阴暗、紧密,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心理暗示,这样便会直接约束员工的价值。所以需要加强环境的改善,尽可能提高员工的参与主动性。另一方面需要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企业的氛围与领导有直接关联性,领导如果可以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可以有效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另外,员工与领导交流期间也应当尽可能保持激励性语言,尽可能对付出提供回应,这样可以产生更好的心理激励。
(五)改善奖惩措施
奖惩措施属于企业落实绩效考核的主要方式,激励理论本身也是与绩效考核拥有直接关联性的存在。员工的工作结果如果得到了奖励,此时便会形成较高的动机激发,促使员工保持较高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能够感受自己被尊重与重视。在奖励期间,不仅需要提供物理层面上的奖励,同时还应当发挥精神层面上的奖励,做好两者之间的衡量,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提升企业方面的激励性作用。在激励期间还需要注重相关问题,例如激励必须保持长期与系统化,而不是因为想要激励而进行激励,必须保障制度在前、行事在后。相对而言,惩罚手段应当与奖励机制相对应,在惩罚手段方面应当尽可能以员工改过并努力发展为根本目的,对员工的行为或思想进行纠正,在处罚期间应当重视方式方法,规避不必要的矛盾冲突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想要更好的推动企业长远化发展,就必须充分应用激励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合理展现激励理论的应用价值。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措施的改进显得格外重要。对此,在今后管理人员一方面需要提高对于激励理论的认知,理解并认可激励理论的存在价值。另一方面在遇到问题时应当及时应用激励理论进行分析,在遇到问题时及时创新改进,促使企业管理可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从而提升工作人员参与积极性,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平,陈叶,张克听.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行为选择与政策激励传导机制分析——基于复制动态演化博弈视角[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29(7):366-367.
[2]陈智昌.激励理论在企业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及应用策略[J].现代企业文化,2018,14(17):344-345.
[3]王婷,张莎莎,赵晶,etal.激励理论在中小民营企业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智富时代,2017,32(9):33-35.
[4]梁雅琦.企业管理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经贸实践,2018,31(2X):235-235.
[5]柯文娣.试论双因素激励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办公室业务,2019,22(14):244-245.
[6]霍然.民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初探[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21(17):160-160.
[7]姬晓光.关于某云计算公司技术团队的激励研究[D].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