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新生儿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20-06-01林垚燕吕娜
林垚燕 吕娜
目的:分析新生儿PICC置管中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按照抽签的形式将其分为常规组(接受基础护理干预)和干预组(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各40例。将两组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分析,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50%(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5.00%(P<0.05)。结论:给予行PICC置管术的患儿集束化护理,患儿并发症情况得到改善,且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PICC置管术是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术,将PICC管通过外周静脉穿刺插管置入血管中。PICC导管材料为硅胶制品,比较柔软,弹性也比较好,且通过放射检查可显影,因此可以通过影像屏幕确认尖端以及导管的位置[1]。该种介入方式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主要是因为低体重儿长期需要静脉营养供给,加之其血管细小,弹性差等原因,需要一种有效的置管方式解决以上问题,且该种置管方式,有效避免了每次静脉输液对患儿的刺激,也避免了感染的发生,对于新生儿而言是一种极为可靠的治疗疾病、补充营养的方式[2]。但是在置管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有效的导管维护,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本文就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行PICC置管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治的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以抽签的形式将其等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中,男、女分别为23、17例;其中早产儿33例,足月儿7例。干预组中,男、女各20例,其中早产儿34例,足月儿6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进行对比,显示无差异(P>0.05)。
纳入标准[3]:患儿缺乏血管通道,例如低体重儿;患儿需要输入的液体为高渗性或者粘稠性物质;患儿的液体需要在输液泵或者是压力输液的情况下进行;患儿需要长期静脉治疗,比如营养不良;患儿家属同意参与研究;患儿耐受力较好,可参与研究。排除标准:患儿穿刺部位有严重的感染;患儿静脉细小不适合穿刺;患儿伴有关出血性疾病;患者预穿刺的部位有手术或者是外伤史。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基础的护理干预,即使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在置管时、导管维护时均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在选择静脉时要确认好适合穿刺的静脉,首选贵要静脉;密切观察置管过程中的导管情况以及患儿病情变化。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集束化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1)PICC导管的日常维护,①需要定时更换粘贴的辅料,一般在穿刺后24小时进行更换,之后隔7天更换一次;②冲管,冲管液的最小剂量一般是导管以及附加容量的2倍,且需要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管,每4小时一次;③正确封管,该项操作在输液结束后进行,正压封管能够保证静脉输液通路的通畅性,使用脉冲式方法,即一推一停,使生理盐水形成小漩涡在导管内,可以加强冲管的效果,最后以1 u/ml的肝素钠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封管。
(2)并发症的发生,①静脉炎发生的原因与导管穿刺过程中刺激静脉壁有关,且与导管内置入异物有关,也与近端不在中心静脉内时,药物刺激有关,预防静脉炎的发生与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密切相关;穿刺前向患儿家属介绍导管的性质、目的,以取得合作,尽量在穿刺之后对其穿刺的肢体进行特别照顾,以防过多活动,增加与血管壁的摩擦;若发现静脉炎应该立即抬高患肢,使静脉回流通畅,再给予肿胀部位热敷,约30分钟1次,每天一次,也可以使用喜辽妥进行涂抹。②感染的预防,由于早产儿发育不完全,抵抗力下降,因此导管周围皮肤等容易感染,护理人员应该严格无菌操作,且用碘伏消毒皮肤以预防感染。③肢体肿胀与出血点的处理,给予患肢部位抬高,使用喜辽妥进行涂抹,暂停输液;当穿刺部位出血时先分析出血的原因,在给予对症处理。
(3)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随时将患儿的情况告知其家属,以缓解其焦虑、不安的情绪;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且将患儿疾病知识,导管维护情况等告知患儿家属,以取得合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分析两组新生儿PICC置管途径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途径包括:桡静脉、腋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颞浅静脉以及头静脉。
(2)对比两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类型,内容包括:静脉炎、感染、穿刺部位肿胀、穿刺点出血、导管阻塞。
(3)对比干预后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采用我科自制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量,共计20项,总分共计100分。内容包括护士的工作能力,护理人员能在需要的时候在身边,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人员提供疾病以及治疗的类型。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将新生儿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计量资料(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的比较)(x±s)、行χ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1对比新生儿PICC置管途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分析,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低(P<0.05,表1)。
2.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分析,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7.50%(P<0.05,表2)。
2.3对比两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滿意度
经分析,干预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80.00%,明显高于常规组的95.00%(P<0.05)表3。
3.讨论
集束化护理管理是一种需要现代循证医学佐证的、不断发展的、新型的护理方法,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将新型的护理研究、医学证实的康复依据,运用于患者当中,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该种护理模式主要是针对护理方针中某些复杂的临床问题,将循证医学证实运用到护理过程中,以弥补现有护理经验的不足,也与护理措施捆绑进行干预,使得每项护理措施有据可循,可以帮助医务人员尽可能的优化护理服务,促成最有效的护理结局[5-6]。对于早产儿或者的低体重儿而言,静脉营养的补充成了较为复杂的问题,在静脉营养向经口喂养需要很长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需要保证新生儿能够顺利过渡,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而PICC置管术便解决了新生儿输液较难的问题,保证了静脉的通畅性,也较大幅度的提高了早产儿以及低体重儿的救治效率;方便为低体重儿提供营养,可以使其顺利过渡至胃肠道喂养阶段,且可以明显缩短住院的时间;有效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感染,也减少了人为的过度刺激,同时避免患儿耗氧量的增加与能量的消耗[7-8]。
本文通过基础护理与并发症的护理,使得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能够减少痛苦,在循证医学的帮助下,护理人员结合患儿的情况进行有效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P<0.05),护理人员对新生儿PICC置管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整合,并将问题进行分析,确定护理方案,患儿经干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此期间护理人员也重视患儿家属的情绪干预,并积极采取护理措施,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认可度高,研究结果显示:较之常规组,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高(P<0.05)。
综上所述:给予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陈年年. 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PICC导管行营养支持患儿的并发症效果[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 20(18):163-165.
[2]余春鹤, 朱娟娟. 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4,31(24):49-51.
[3]黄玲燕, 胡敏春, 董仙英. 集束化护理策略预防乳腺癌术后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化疗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 中国基层医药, 2019, 26(10):1275-1277.
[4]侯亚玲.集束化护理策略在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醫学信息,2015,29(42):200-201.
[5]曾旭芬. 集束化护理在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中的应用[J]. 中国乡村医药, 2014,21(21):73-74.
[6]吕卫红. 集束化护理在PICC导管维护中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5,17(3):373-374.
[7]杨新星, 梁瑾, 金梦茹. 集束化管理在预防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患者导管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9,25(17):45-47.
[8]李璐柳, 王建宁, 吴利, 等. 集束化护理对预防ICU患者PICC并发症及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15):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