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及兴趣培养的对策探究
2020-06-01解存才
【摘要】初中音樂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情感能力与兴趣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予以足够重视,遵循科学化的教学原则,采用有效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学习兴趣,打破传统教学工作模式的局限性,在全面提升整体教育水平的情况下,使得学生在积极学习音乐知识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情感能力,提升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学生情感能力与兴趣;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43-02
【本文著录格式】解存才.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及兴趣培养的对策探究[J].北方音乐,2020,04(07):143-144.
前言
初中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积极改良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和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达成音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美育的发展。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与兴趣培养的重要意义
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工作中,要想有效的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应该重点强调学生学习兴趣与情感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体验。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兴趣,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脱离低级趣味,在高雅文化的熏陶下,提升音乐知识学习的综合素养。教师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兴趣,还能有效拓宽学生思想深度与思维广度,使得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思维,全面提升学习效果,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打破传统工作的局限性,形成良好的教育指导工作模式与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由此可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与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值得进行推广。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与兴趣的培养措施
初中音乐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总结丰富的经验,重点培养学生情感能力与兴趣,打造良好的课堂环境氛围,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质量。
(一)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情感属于情感化与审美化的重要标志,而音乐属于一种情感艺术,与其他的艺术相较,可以直接的进入到学生的情感世界中,将情感作为学生主要的心理因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感受动力,还能有效提升教育工作效果。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遵循情感性的音乐教学工作原则,在燃起学生情感火花的情况下,通过情绪的激发,使学生形成音乐审美的习惯,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形成对审美对象的良好感知能力,培养学生音乐的情感能力,将教学指导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思故乡》课程时,可指导学生体会歌曲中的孤独感情、悲哀感情与思乡感情,在教学指导工作中,为学生讲解歌曲的背景知识与特点知识,引导学生欣赏歌曲,这样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对其中的情感与内涵产生良好的体会,与学生共同进行作品的探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能力,从而全面增强整体的教学效果。
(二)重点培养学生感知能力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感情能力,就应该重点提升其感知能力,通过有效的感知理解音乐感情,以此提升学习效果。首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听觉感知能力,指导学生感知不同音乐的音调、音色与时值等等,这样在学生感知与认知声音的情况下,可有效辨别各种乐器声音,增强听觉方面的灵敏度。教师将教学与操作相互整合,可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变成为技能,全面增强其乐谱识别能力和歌唱能力。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将操作练习与教学讲解整合,将感知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体的教学工作中,有效提升整体的教育工作质量;其次,要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指导,引导学生形成乐谱时值与高低的正确理解,能够从乐谱中选择出难唱的乐段,然后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1]。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音乐《弯弯的月亮》课程知识,可先挑选出难唱的乐段,重点为学生指导,然后引导对学生独立性的进行练习,在视唱的过程中,可以形成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提升学习效果。在此期间,教师应该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在学生有所进步之后给予表扬与鼓励,利用积极的评价语言感染、鼓励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感知能力与情感能力,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2]。
(三)学生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合理培养
从本质上来讲,音乐与文字之间存在不同,在文字中会将概念与思想全面表达出来,而音乐是在人们感知的情况下,对各种作品塑造形象,形成一定的想象,在情感共鸣的情况下,深入理解音乐内容。在此情况下,初中音乐教师就应该重点培养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利用视唱教学方式、音乐欣赏教学方式、实践操作练习教学方式等,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与听觉能力,在锻炼学生思维与想象力的情况下,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情感心理活动,全面提升情感能力与思维能力,在多元化的教学工作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如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初中音乐《我是中国人》课程,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用四肢语言将爱国情感表达出来,使得学生在音乐的律动中,充分感受到歌曲的爱国主义情感,形成良好的爱国情怀。且在教学期间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想象力,指导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对音乐歌曲形成全面的感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增强整体的教育指导水平,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为学生营造出良好教学环境,激发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4]。
(四)为学生营造趣味性的环境氛围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营造出具有趣味性特点的教育环境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全面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使得学生在学习各种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深入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在形成良好情感能力的情况下,激发学习兴趣[5]。
如初中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让世界充满爱》课程知识时,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关爱”元素、“大爱”元素图片与视频,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在学生体会音乐情感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音乐旋律自主编排故事,不同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相互之间基于关爱,在良好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育指导效果[6]。
三、结语:
初中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总结相应的经验,按照当前的教育工作特点与实际情况,构建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合理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不断增强学习效果,这样在合理培养学生情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从根本上增强各方面教育指导效果,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从根本上促使教学质量的增强。
参考文献
[1]赵秀平.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9,45(18):111-122.
[2]高梅.初中音乐教学中对学生情感能力及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9,11(3):155-299.
[3]刘秀娟.初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把握[J].新课程·中旬,2016,3(2):17-44.
[4]曾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音乐生本课堂的构建研究[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22(11):52-99.
[5]罗亚男.流行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南北桥,2019,46(21):202-233.
[6]孟琳.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欣赏教学重构[J].教育艺术,2019,11(10):4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