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瞿希贤艺术歌曲的“疆味儿”情怀
2020-06-01潘一鸣
【摘 要】瞿希贤是我国少有的多产女作曲家,她的阅历之丰富直接反映在音乐创作中。在她创作的二百余首声乐作品中,不仅包含多种歌唱形式,还充分地刻画出色彩斑斓的民族风韵,更体现出她对不同民族间音乐灵魂的深层领悟。新疆音乐的傳承也为我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瞿希贤;艺术歌曲;民族性;新疆音乐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086-02
【本文著录格式】潘一鸣.谈瞿希贤艺术歌曲的“疆味儿”情怀——以《伊犁河,我的母亲河》《塔里木之恋》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7):86-87.
艺术歌曲的渊源可以追溯至百年以前,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使得艺术各门类在中国得到极大的发展,并赋予其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风味。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思想的全面解放,艺术歌曲创作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随即出现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朗朗上口的作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与艺术风格也各有独到之处。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是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通道。一提到新疆,不容忽视的就是它的音乐。那带有西域风情、灵活自然、节奏韵律极强的旋律又怎能令人忘怀。
瞿希贤在我国音乐创作领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多产作曲家,声乐作品极为丰富。她的创作手法及情感表达十分细腻,艺术题材与民族风韵的融合也极具特点。
笔者以作曲家瞿希贤先生的两首带有新疆风味的艺术歌曲为对象,浅谈自我拙见。
一、音乐本体的魅力
(一)“伊犁河”
1982年瞿希贤来到新疆,在当地聆听了许多疆味儿十足的民歌曲调。深入了解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状态与音乐思维的她集聚灵感,在1984年创作出了歌曲《伊犁河,我的母亲河》(瞿琮词),这部作品充分地反映哈萨克族人民对于伊犁河的浓厚情感,将母亲河的那般美好依托。
《伊犁河,我的母亲河》为单二部曲式,采用分节歌的形式,两段歌词均以伊犁河为背景。歌曲前奏共4个小节,钢琴伴奏织体自由奔放,六连音与八度音程交相呼应。歌曲首句以弱起切分式节奏为开端,充满了强烈的力量之感,后与附点四分音符形成先紧后松的鲜明对比。当“伊犁河”主题第一次出现时,属音到主音的倾向带来恢弘磅礴的稳定之感,正如哈萨克族人民对于母亲河的信赖以及那般真挚地爱。变化多样带有切分式的节奏在歌曲中更是层出不穷。歌词“肥美的草场翻滚着绿波,羊羔儿吸吮着母羊的奶汁”中,运用舞蹈式的切分节奏模仿出新疆手鼓的特点,使得歌曲富有灵活与趣味之感,更表达出哈萨克族人民在美好生活中的那般喜悦之情。钢琴伴奏以低音声部为主旋律,形成复调式的音响效果。
在间奏中,钢琴伴奏琶音的使用很是频繁,接近四个八度的音域,使人脑海中顿时浮现出伊犁河那汹涌澎湃的样子。
在第二部分中,钢琴伴奏上又多次运用五连音与六连音来加以铺垫,强烈紧张之感愈加浓厚。此时“伊犁河”主题再次出现,旋律音向下属方向进行离调,虽只有半音的变化却形成灵魂般的音乐色彩。瞿希贤先生通过对音乐细节的艺术处理,以及对新疆音乐特征的充分理解,使疆味儿色彩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歌曲最后一部分也是整首歌曲的尾声,出现了四次“伊犁河”。在形式上构成了模进,旋律音高逐渐降低,音乐情绪从开始的激烈豪情逐渐转变为舒缓柔情。哈萨克族人民对于母亲河的情感是如此丰富与多样,也寄托了对祖国的百般热爱。
(二)“塔里木”
建国初期的塔里木渺无人烟,发展近乎停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大量的人力与物力支援如雨后春笋般袭来,劳动者们负出的每一滴辛勤汗水,滋润着塔里木的每一寸土地,逐渐将塔里木这块神圣土地打造成又一个南泥湾,将人民群众与塔里木的情意永远联结在一起。
《塔里木之恋》(刘一光词)是瞿希贤深入新疆考察后创作的另一首疆味儿色彩浓厚的艺术歌曲。乐谱首刊于《音乐创作》(1986.03),为三段体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
歌曲开始即连续使用三连音的节奏型进行阐述,棱角分明、直截了当地展现出神圣的疆味儿风情。八度音程的空旷辽阔之感,高低两声部交相呼应,卡农式的复调手法应运而生。
歌曲主旋律声部直奔主题,首段“塔里木”三字在婉转悠扬的切分节奏中得以体现,大二度音程的频繁使用也集聚新疆音乐的民族特点。钢琴伴奏的琶音使用更为旋律蒙上幽静神秘之色彩,轻柔与舒缓所带来的微波之感萦绕在心头。这让我想起瞿希贤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我希望我的音乐能够像春雨一般‘润物细无声!”(蓬勃.《瞿希贤的艺术人生与经典歌曲》.艺术评论,2009.02)。
歌曲的第二段在节奏上又做了些许变动,弱起十六分音符紧接附点四分音符,节奏对比十分鲜明。随后各类切分式节奏有序排列,富有力量与激情的动感曲调映射出创业者们对于建设美好未来的决心。创业者们付出自身芳华,为祖国的繁荣建设开垦出一片新的天地,新疆这神圣的土地永远留有开垦者们最美丽的模样。
在歌曲的最后一段,再现了“塔里木”的音乐主题,旋律上进行模进与重复。钢琴伴奏中附点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形成切分节奏,结尾处主要以连续的三度音程向上爬行,将歌曲推向最高点。在歌词方面,连续六次不停地向着“塔里木”呐喊,逐渐揭开了塔里木既迷人又令人无限遐想的神秘妆容。如此深情之感也真正表达了人民对于塔里木这片圣土最真挚肺腑地爱。
二、民族意韵的体现
(一)表象与内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音乐的发展步入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井喷一般横空出世。其中艺术歌曲的创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民族间的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对自然景观事物崇拜为题材的新疆歌曲,作曲家通过对景物的细致勾勒,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想象力,又充分地寄托情感于自然景物之中。
瞿希贤创作的《伊犁河,我的母亲河》《塔里木之恋》这两首艺术歌曲从内容上看,都是以自然景观为题材。她了解新疆人民的生活习惯,懂得新疆人民与音乐的情缘。她创作的歌曲对旋律的要求十分细致,加上新疆音乐本身充满了无限生机,富有即兴性的旋律乐思也造就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以此为出发点,借助自然界那神秘又不可逾越的崇高地位,令人心生敬畏之感,将美好的希望与憧憬寄托于此,无形中也将歌曲旋律曲调与新疆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评论家李凌曾这样评价过瞿希贤:“她很重视音乐风格,力求每一个作品带有自己的性格,而又各有各的风貌,曲风庄重、质朴、含蓄、清新。她对每一个作品,都有自己的意图,她总是根据每首不同的诗词所引起自己的曲想,力求在这一新曲的格调,乐音的风姿上,和词意吻合,而又各有自己的章回、结构,不同的布局和不同的效果。”(二)形式与手法
新疆自古被誉为“歌舞之乡”,音乐与舞蹈已然成为新疆人民日常生活当中的必要组成部分。为舞蹈伴奏的乐器中最常见的当属新疆手鼓,既方便携带又易于演奏是它的最大优势。又由于新疆人民自由而又活泼的天性,使其在演奏手鼓时即兴式地运用各种既有一定规律又复杂多变的节奏型。根据舞蹈中的舞步的变换及旋律中的情感变化,不断对音乐中的节奏型进行调整,形成更极具力量的切分音来满足于歌舞要求。
《伊犁河,我的母亲河》与《塔里木之恋》这两首作品在节奏型的选择与应用上也突显出这一特色。大量的三连音、五连音、六连音及切分音的使用,结合带有离调及和弦外音的旋律特点,加上人民对于伊犁河及塔里木的仰慕與爱恋,形成了以此为灵魂核心的独特的新疆音乐品格。这种带有西域风情的旋律曲调也成为我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闪光点。
瞿希贤凭借在音乐世界中敏锐地捕捉能力,使其在音乐创作中既注重整体上的核心走向,并且丝毫不忽视对旋律细枝末节上的把握,给听众带来身临其境之感。乐曲的风格即核心灵魂,抓住灵魂的脉搏即悟到了一切。我想瞿先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将中国艺术歌曲创作的音乐思维提升了一个高度,他对音乐负责任的态度着实令人钦佩。
参考文献
[1]瞿希贤.瞿希贤歌曲选[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9.
[2]李凌.瞿希贤和她的音乐[J].音乐研究,1985.
[3]蓬勃.瞿希贤的艺术人生与经典歌曲[J].艺术评论, 2009.
[4]汪毓和.瞿希贤及其音乐创作[J].音乐研究,1994.
作者简介:潘一鸣(1988—),男,辽宁锦州,硕士,沈阳音乐学院,中国近现代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