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盆底康复护理对产妇盆底功能近期及预后的效果分析

2020-06-01曹艳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0期
关键词:盆底剖宫产产后

曹艳萍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 423000

分娩过程中,子宫会随着妊娠期的延长而逐渐变大,在重力的作用下盆底肌纤维等组织受到长时间的慢性牵拉,导致软组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1]。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多,大部分研究结果也显示在产后早期介入盆底肌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的盆底肌功能,降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而我国对此方面的研究较少[2]。为此,我院通过对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妇实施了早期盆底康复护理,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对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3月—2016年6月我院接诊的200例产妇进行观察。其中150例为自然分娩产妇,50例为剖宫产产妇,均为初产妇。纳入标准:(1)无相关家族遗传疾病史的产妇;(2)无异常孕产史的产妇;(3)无原发性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的产妇;(4)无其他重大脏器疾患的产妇;(5)足月分娩,单胎。排除标准:(1)早产、多胎、过期产的产妇;(2)死产、死胎以及出生缺陷的产妇;(3)因胎儿畸形终止妊娠的产妇;(4)有流产史的产妇;(5)合并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合并症等疾病的产妇;(6)认知功能或精神状况异常不能有效配合观察的产妇。本次观察均在产妇及家属知情且同意的前提下进行,且通过我院伦理协会批准。按照随机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100例产妇中,顺产73例,剖宫产27例;年龄20~36岁,平均年龄(33.2±2.27)岁;孕周36~40周,平均孕周(38.12±1.31)周。对照组100例产妇中,顺产71例,剖宫产29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2.8±2.92)岁;孕周37~40周,平均孕周(38.85±1.63)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以及孕次临床特征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监控、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输液等方面的护理、母乳喂养、乳房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的盆底肌康复训练,具体方式如下:(1)术前指导:手术前,详细为产妇及其家属介绍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方法、目的。产后待患者的身体情况稳定后,在一名有经验的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盆底肌康复训练。(2)盆底肌收缩训练:在安静的环境中产妇身体保持平卧位,屈曲双腿且稍微分开双腿,调整呼吸待平稳后深吸气,嘱咐产妇在吸气的同时收缩肛门且维持5~8s,然后在呼气的同时放松,在练习时避免腿部与臀部代偿性用力。待产妇产后情况稳定后立即给予盆底肌的训练,3次/d,10组/次,在最后3组进行快速收缩,以4周为1个训练疗程,训练持续进行12周。随着训练周期的延长,训练时间以及收缩时间也随之延长。(3)康复器阴道训练:用医用材料制成的质量20~50g的康复器,尾部保留一根较长的细线,便于从阴道内部取出。将训练器分为5个不同重量等级,随着质量的增大分别编为1~5号。在每次使用前均对康复器进行清洗消毒,并涂抹医用润滑剂;患者仰卧,将康复器置入约为一指深的阴道中,注意将尾部细线置于阴道外便于取出。将阴道缩紧后嘱咐患者站立,分开两腿至肩宽且维持康复器不落出,同时避免大腿内侧肌肉、腹部肌肉以及臀大肌的代偿性收缩,根据情况每次维持5~10min。在训练时注意康复器质量循序渐进地增加,同时还能通过加入下蹲、原地踏步、行走以及上下楼梯等增加训练难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产妇的产后以及训练12周以后的盆底肌肌力评定结果、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s内最大收缩次数。在产后1年对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情况进行随访调查,主要包括便秘情况,压力性尿失禁,尿流不畅、膀胱排空后有尿滴下、难以完全排空等尿道症状,性交痛,腹痛,阴道干涩,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等。

2 结果

2.1 两组产后12周后盆底状况比较 产后12周后,研究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评分、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s收缩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后12周后盆底状况比较

2.2 两组产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 产后1年,研究组产妇便秘、尿道症状、阴道干涩、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33 3,P=0.020 9<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后1年随访结果比较[n(%)]

3 讨论

产后盆底肌的恢复情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情况,盆底肌肌纤维收缩能力的改善能够对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以及盆底功能障碍起到治疗与预防的作用[3]。相关研究也表明,对盆底肌肌纤维收缩力的训练与提高能够有效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盆底肌的肌肉训练能够有效延续肌肉纤维的单次收缩时间以及增加盆底肌肌纤维的收缩力[4]。盆底肌的康复训练主要以训练运动神经元为主要原则,针对不同的肌肉纤维选择相对应的训练方式[5]。

其次应该遵循肌肉收缩的协调性原则,在控制联系盆底肌收缩的同时,避免臀部、大腿内侧以及腹部等肌肉做代偿性收缩。本次的训练方案中,我们在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的康复护理时,主要是嘱咐患者做肛门收缩的动作,每次的收缩动作至少维持3s的时间,然后再放松。训练时遵循以最大收缩强度做重复、持续以及疲劳性的训练原则。

本文结果显示,在早期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的影响大,且长期而言阴道分娩对盆底肌的影响力较剖宫产分娩也有较大的影响。介入早期盆底肌康复护理产妇的盆底肌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的维持时间、15s收缩次数显著高于常规护理。产后1年,早期行盆底康复的产妇便秘、尿道症状、阴道干涩、性生活满意度下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采用早期盆底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盆底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剖宫产产后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