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2020-06-01赵晶冯海娇陈长香
赵晶, 冯海娇, 陈长香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53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其中学生群体规模最大,占比为25.4%[1]。手机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多种需要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新的问题,即手机网络成瘾问题。手机网络成瘾是个体借助网络反复使用手机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异常,表现为对再度的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减少或停止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另外,这种过度的使用会对个体的主要社会功能和生活产生不利的影响[2]。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不但影响学习还严重危害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3]。目前有关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学校比较偏僻、远离中心城市高校的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尚无报道,本研究将对此进行研究,为后期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于2017年9月—2018年6月,选取远离唐山中心城市(指距离中心市区80公里以外的地区)某高校大一至大三的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1∶1比例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纳入标准: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全日制本科生;自愿配合本调查者。排除标准:因伤病请假者、休学者。根据公式N=400Q/P和有关文献报道的大学生手机成瘾率14.5%,计算出样本量约为2 358人。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977份,有效回收率为99.2%。
1.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将大一至大三3个年级学生按照医学和非医学1∶1比例进行分层,抽取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要求他人回避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自主填写,填写前由事先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做统一指导语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回收时现场核实问卷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剔除无效问卷和不合格的问卷,确保问卷质量。
1.3 研究工具
1.3.1 一般情况调查表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月均消费水平、晚上就寝时段、经常心情郁闷、有孤独感、学习压力大、重视发展业余爱好。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45,重测信度为0.821,说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 大学生手机网络分类量表由胡丹丹等[4]编制,量表有24个条目,分为4个维度:手机网络社交成瘾、手机网络娱乐成瘾、手机网络信息成瘾和手机网络购物成瘾。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74,重测信度为0.929;4个维度的α系数为0.754~0.873,重测信度为0.749~0.908,可见该量表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采用5级评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总分为24~120分,分数越高说明手机网络成瘾越严重,总分达到63分即被界定为手机网络成瘾。
1.3.3 9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量表量表由张瑜[5]编制,共38个条目,分为6个维度:时间管理、知识管理、身心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网络生活管理。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87,各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35~0.878。量表的各条目均采用1(不是)~4(通常是)4级计分,总分为38~152分[5],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越好。38~76分为低自我管理能力,77~114分为一般自我管理能力,115~152为高自我管理能力。
1.3.4 大学生社会支持量表该量表由叶悦妹等[6]编制,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共17个条目,总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达到0.91,各条目的Cronbach′sα系数也在0.80以上,该量表各维度和总分的重测信度在0.63~0.82,该量表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较好。量表的各条目均采用1(不符合)~5(符合)5级计分,总分为17~85分[6],总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17~39分为低社会支持,40~62分为一般社会支持,63~85为高社会支持。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和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调查对象共2 977人,其中男生1 186人,占39.8%;女生1 791人,占60.2%;年龄16~26岁,平均19.80±1.654岁;大一1 124人,占37.8%;大二768人,占25.8%;大三1 085人,占36.4%;医学专业1 489人,占50.0%;非医学专业1 488人,占50.0%。
2.2 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状况
本次共调查2 977名大学生,其中手机网络成瘾(即手机网络成瘾分类量表总分≥63分)人数为1 483人,手机网络成瘾率为49.8%。成瘾者中,男性为571人(38.5%),女性为912人(61.5%)。被调查者手机网络成瘾量表最低分为24分,最高分为120分,总均分62.97±16.632分,成瘾者平均得分为76.14±11.233分。
2.3 影响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单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年级、月均总消费、晚上就寝时段、经常心情郁闷、有孤独感、学习压力大、重视发展业余爱好、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与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具有相关性,大二年级、月均总消费越高、晚上就寝时段越晚、经常心情郁闷、经常感到孤独、学习压力大、不重视发展业余爱好、社会支持水平低和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影响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手机网络是否成瘾(成瘾=1,非成瘾=0)为因变量,选择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二年级、月均总消费、经常心情郁闷、有孤独感、学习压力大是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重视发展业余爱好、社会支持水平高和自我管理能力强是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影响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单因素分析 n,%
3 讨论
目前国内外手机网络成瘾检出率有一定差异[7],可能与采取的标准不统一、测量量表不同等有关。本研究结果表明,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检出率为49.8%,远高于高圆圆等[8]对国内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也高于李昌镐等[9]的报道,其显示韩国青少年手机成瘾率为35%,这可能与研究使用的测量工具敏感性较高和样本量较大有关。本研究选定的高校远离中心城市(距离市中心约80公里),且前往市里仅有大巴这一种交通工具,来回路程总共需要花费3个小时,导致学生校外出行非常不便;此外,由于校园周边环境偏僻荒凉、娱乐设施少,该校大多数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更多地投入到手机网络上,加大了对手机网络依赖的程度,更容易形成手机网络成瘾。
本研究显示,手机网络成瘾在性别、年龄、专业上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这可能与研究的地域性和样本的代表性有关。以往相关研究中,对手机网络成瘾与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是否有关也未得出一致结论[10-13],因此其结果有待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显示,年级和月均总消费是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大二年级和月均消费高的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可能性更大。本研究中大二年级手机网络成瘾率最高,可能与大二学生相对大一新生逐渐失去了对大学生活的新鲜感和学习积极性,选择将手机作为倾诉情感和娱乐放松的工具有关。月均总消费高的大学生得到的家庭经济供应一般较充足,而且易受心理不成熟、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容易将钱花在手机淘宝、支付宝、美团等高消费软件上,这些手机软件不仅产生较大的手机消费,而且使学生逐渐被手机网络所吸引,更加依赖手机,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手机上,直至成瘾。
本研究发现,有孤独感、经常心情郁闷、学习压力大、重视发展业余爱好是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孤独感越强的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率越高,这与Bian等[14]的研究结果一致。有孤独感的大学生大多性格内向、不善与人交往、情感上比较空虚,他们为寻求情感上的满足更喜欢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打发时间、排解孤独、寻求归属感,因此有孤独感的学生手机依赖性高。经常心情郁闷的大学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倦怠感,不愿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喜欢通过手机网络来缓解压力,从而形成手机网络成瘾。学习压力大的大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紧张、郁闷等负性情绪[15],他们倾向于通过手机网络建立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通过在虚拟空间中娱乐玩耍来减轻现实生活中学习的压力,进而容易沉浸在手机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直至成瘾。既往研究显示,参与体育社团活动、发展业余爱好的大学生能通过社团活动中与他人的现实交往放松心情、减轻压力获得成就感[16]。本研究中不重视发展业余爱好的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发生率高,可能与这些同学不爱参加社团活动,更喜欢利用手机社交的虚拟性,通过手机这种间接性、跨越式的方式与他人交往代替参加现实人际交往活动,过度沉迷于以手机为媒介的人际交往,进而形成手机网络成瘾和依赖的恶性循环有关。
此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社会支持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低是手机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当个体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越低时,越容易通过虚拟的社会支持来满足自身需要,从而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17]。部分求学在外的大学生由于与亲朋相处时间少,并且在生活和学习等方面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得不到他人的及时帮助,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社会支持较低,导致他们在无助的情况下倾向于使用手机网络来逃避现实,借助打手机游戏、玩微信等社交软件寻求心理支持、填补内心空虚、获得满足感,这不仅容易产生手机网络成瘾,而且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自我管理能力越低的学生自控力越差,自控力越差的个体越具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问题[18-20]。自我管理能力低的大学生不能理性地控制和调整自身的需求,容易被手机过度吸引,以至于沉溺于手机使用带来的满足感和愉快感而无法自拔[21],从而导致手机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远离中心城市高校大学生手机网络成瘾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提示高校工作者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养成理性使用手机的行为,减少对手机的过分依赖,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