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自我防控意识调查及分析
——以杭州师范大学为例
2020-06-01朱岩潘洪旺苏志程刘婷婕
朱岩, 潘洪旺, 苏志程, 刘婷婕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杭州师范大学在校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文科、理科、医学、工科四大类专业大一至大四每个年级各一个班级的全部学生做整群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537份,剔除不合格问卷30份,共获得有效问卷50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5%。
1.2 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参考浙江省健康教育所发布的“寨卡病毒防控健康教育调查问卷”,设计本次调查问卷,并经预调查后确定最终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知晓和预防情况、自我被感染的可能性测评以及防控需求等方面。采用匿名答卷方式,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当场发放并收回,核查问卷的完整性及逻辑性。对于回答不完整或有逻辑错误的问卷,视为无效问卷处理。
1.3 统计分析方法
问卷回收后对内容进行核实整理并编码,使用SPSS 20.0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建立数据库,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大学生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知识了解状况进行描述,应用χ2检验、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间大学生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知晓率及需求的相关情况。
2 结果
2.1 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年龄在17~25岁之间(20.6±1.4),其中男生157人(占31.0%),女生350人(占69.0%);文科、理科、医学类均为127人(各占25.0%),工科类126人(约占25.0%);大一、大二、大四年级均为126人(各占24.8%),大三129人(占25.6%)。
2.2 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知晓情况
2.2.1 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知晓情况在所有调查对象中,390人(占76.9%)听说过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117人(占23.1%)没有听说过。不同特征大学生知晓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特征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知晓情况 n(%)
2.2.2 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知和预防行为情况在390名知晓H7N9病毒的调查对象(以下简称为有效调查对象)中,认为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腹泻或呕吐的有164人(占42.1%),容易致死的占37.2%,肌肉酸痛的占26.9%,导致昏迷的占23.6%,引起小头婴儿的占7.9%;传播环节:93.8%认为传染源是带有病毒的活禽、病死禽,35.9%认为传播途径是通过呼吸传播,47.2%认为老年人是易感人群;易感时机:71.3%认为本地有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时易感,63.6%认为近期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史时容易感染;易感环境:84.9%认为最应该注意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预防行为:31.3%表示会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39.0%平时会在活禽市场购买活禽,16.2%会将购买来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食用禽类习惯与观念:90.5%会烧熟煮透后食用,32.8%认为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类的营养价值与现宰现杀的活禽一样。见表2。
表2 大学生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认知情况 n,%
2.3 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可能性的自我测评
2.3.1 H7N9病毒感染可能性的自我测评本次调查的390名有效大学生中,认为自己完全不可能被感染的有39人(占10.0%),不太可能被感染的占70.3%,有一半可能的占16.9%,可能性比较大的占1.8%,非常有可能的占1.0%;对于自己最近有活禽的暴露或接触可能性,表示完全不可能的占25.7%,不太可能的占63.8%,有一半可能的占6.9%,可能性比较大的占2.6%,非常有可能的占1.0%。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大学生H7N9病毒感染可能性的自我测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27、H=2.303、H=4.569,P>0.05)。
2.3.2 H7N9病毒感染后健康危害的自我测评在有效调查对象中,5人(占1.3%)认为自己感染H7N9病毒性疾病后对自身健康完全没有危害,7.9%认为危害比较少,18.2%认为危害一般,53.1%认为危害比较大,19.5%认为危害非常大。经非参数检验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年级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后健康危害的自我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相对男生认为危害更大,大三学生相对其他年级认为危害偏小;不同专业大学生之间的危害性意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特征调查对象H7N9病毒感染对健康危害的自我认知评价 n(%)
2.4 大学生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信息及来源情况
2.4.1 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信息及来源情况在有效调查对象中,表示通过网络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信息的有291人(占74.6%),58.2%通过电视获取,49.5%为微信或微博获取,27.4%为报刊或书籍获取,26.9%为家人获取,24.4%为朋友或同事获取,19.7%为医生获取,16.2%为广播获取,10.5%为手机短信获取。
山西省铁矿资源储量丰富,截至2016年底,全省铁矿勘查矿区204处,铁矿资源储量累计查明458914.086万吨,现保有资源储量396513.626万吨。根据山西省现有铁矿勘查情况[1-9],可知铁矿床分布大致集中于以下几个区域(图1):主要分布在北部五台、灵丘、繁峙、代县一带;中部太原古交、交城一带;中西部交口、孝义一带,南部浮山、翼城、襄汾、曲沃一带;东南左权、平顺一带及南部平陆一带。
2.4.2 寻找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的便捷情况在有效调查对象中,认为比较容易找到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的占66.4%,花很多精力才能找到的占12.3%,不容易找到的占5.4%,没找过的占15.9%。
2.4.3 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理解情况在有效调查对象中,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表示没找过、无法判断的占30.0%,很好理解的占20.8%,比较好理解的占39.2%,不太好理解占10.0%。
2.4.4 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的信任情况对于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信息来源为完全信任的情况中,328人(占84.1%)选择了医生,43.3%为报刊或书籍,42.1%为电视,34.9%为家人,31.0%为广播,23.3%为朋友或同事,17.9%为网络,14.1%为微信和微博,11.3%为手机短信。
3 讨论
3.1 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认识不足
在本次所有调查的大学生中,仅76.9%表示听说过H7N9病毒,其中,93.8%知晓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源,只有35.9%知晓传播途径,47.2%知晓易感人群;知晓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会导致腹泻或呕吐的占42.1%,容易致死的占37.2%,肌肉酸痛的占26.9%,导致昏迷的占23.6%;认为本地有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时容易感染的占71.3%,近期有活禽暴露或接触史的容易感染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占63.6%;而认为自己有可能被感染的仅占19.7%,认为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对自己有危害的占72.6%。
有研究认为,H7N9禽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人类的粪便进行传播,且现有的报道中也存在个别家庭聚集的病例,因此该病毒人传人的可能尚不能排除[7-8]。有人对H1N1、H3N3与H7N9病毒进行风险评估时,分别将其评定为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9]。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患者更容易出现发烧、咳嗽、咳痰等症状,更容易出现重症化,且病死率也更高,甚至高达30%~40%[10-12]。
由此可知,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准确掌握H7N9禽流感在人群中传播环节、危害性和传染性等知识,在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中,仍有许多相关知识有待宣传和普及,以提高其认知度和重视性。
3.2 大学生对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措施知晓不充分
390名有效调查对象中,39.0%表示曾经在活禽市场购买过活禽,16.2%表示会将购买来的活禽与自家家养禽混养;食用禽类的习惯中,90.5%表示为烧熟煮透;84.9%认为有活禽售卖的农贸市场是最应关注的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受感染活禽或带毒禽类污染的地方;31.3%会购买经正规部门检疫确认安全的冷鲜、冰鲜禽类;32.8%认为集中屠宰的冷鲜禽、冰鲜禽类的营养价值与现宰现杀的活禽一样。由此可见,大多数大学生都知道应远离有活禽售卖的地方,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对于禽类消费观为只愿意购买活禽,其实冰鲜禽类与现宰现杀的活禽拥有相同的营养价值。因此,在健康教育中,需要提醒大学生们不要在流动摊贩购买活禽,购买来的活禽也不要与自家家养禽混养,该病毒能够在禽类之间传播,以此避免外来禽类感染自家家禽。而为了保证饮食安全和卫生,生禽、鸡蛋等必须要彻底烧熟煮透才能食用。
3.3 大学生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信息利用不足
本次调查大学生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和微信或微博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信息,66.4%认为比较容易找到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信息,60.0%能理解获得的相关信息,大部分对来自于医生的信息完全信任。可见,大学生对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相关信息的途径利用比较少,形式较单一。学校尤其是校医务室更应加强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防控的宣传与教育。建议高校可以通过短信、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线上发送有关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相关信息,开展线下宣讲活动或者组织发放健康小折页等途径让学生们获取相关可靠知识;对于学生本人,可以经常上网搜寻有关信息,了解有关时事,也可通过阅览相关书籍等途径获取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知识,提高知识知晓率,树立正确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尽量避免接触活禽,食用时煮熟煮透,养成正确的防护行为和技能。
综上所述,虽然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在中国出现了地方化流行,但本次调查的大学生中仍有23.1%不知道H7N9病毒感染性疾病,说明对疾病的健康教育工作还有待加强。对于一种无法预知而且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应尽早做好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