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青青的“河北配方”
2020-06-01郭连伟
□文/郭连伟
“乳脂率4.0%,乳蛋白3.2%……”看着自己牧场原料奶检测指标数据,沧州市青县福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王林乐心里乐开了花。
王林乐的公司是“牧场+苜蓿种植”一体化。去年,他牧场里的1000多头奶牛全部用上了自己千亩种植基地生产的苜蓿,产奶量大了,牛奶品质也更好了。“提高了收入不说,还把养殖成本降低了50万元。”
变化,始于去年。
2019 年7 月,河北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以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引导奶牛养殖向饲草饲料丰富、生态容量大的集聚区发展。
这给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的专家们提出了新挑战。经过多方论证,他们决定从苜蓿种植技术革新和加工技术改善两方面入手,提升优质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并在黑龙港流域农牧草结合区的典型代表区域——沧州建立了7个实验基地,王林乐的奶牛养殖场就是其中之一。
精耕:走进苜蓿草的“春天”
在河北省苜蓿主产区——沧州黄骅市一家农业科技公司的实验室里,草业创新团队沧州综合实验站站长王连杰正在进行土样测试。
“我们会依据测土配方的数据,在施肥时合理配比氮磷钾比例,保证苜蓿全年养分的平衡供应。”王连杰指着五十多份土样说。
“苜蓿一年收割四茬,种植户在第一茬收割后把配方肥施进去,效果最好。”王连杰说。
另一项技术,是针对连续生长三年以上、苜蓿产量下降的一些老种植基地推广的切根复壮技术。
“我们会在七月中下旬对苜蓿进行深切,深切到距地表15到20公分的根部效果最好。”对于切根复壮的技术要点,王连杰十分熟悉。他说,这项技术是黄骅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经过草业团队进一步完善,目前来看效果不错。
“在这两项技术为主的技术集成的共同作用下,我省的苜蓿品质比原来提升了30%。”草业产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运起说。
细作:好青贮 一方丰草“河北造”
“我们基地种植的苜蓿,是去年进行的青贮,发酵效果很好,蛋白含量在18%以上,奶牛食用后,产奶量和牛奶品质都有了提升。”黄骅市丰茂盛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高立强也是草业创新团队科技创新的受益者。
高立强说,用青贮苜蓿,不仅解决了在晾晒过程中苜蓿叶片掉落、蛋白流失以及因天气发生霉变等问题,而且还减少了对进口苜蓿的依赖。“过去不得不进口美国苜蓿,主要还是因为青贮的技术不过关。”
那苜蓿青贮技术是如何提高的呢?
“第一点要把控好苜蓿收获时间和留茬高度,应在苜蓿现蕾末期至初花期进行刈割,刈割留茬高度应控制在8-10厘米。”
在高立强的苜蓿青贮基地,王连杰正在给沧州的苜蓿种植大户们进行苜蓿青贮技术的现场培训,在他看来,苜蓿青贮成功不成功,关键在三个环节的把控:收获晾晒、打捆裹包、添加剂使用。
“苜蓿收获以后,要把苜蓿含水量降至60%-65%后再进行捡拾切碎,切碎长度最好在3厘米上下。另外在打捆裹包时,要选择高性能的打捆裹包机。最后,添加剂的使用一定要合理,最好选用含有布氏乳杆菌的添加剂类型,应在捡拾切碎环节,或在打捆环节均匀喷洒。”
王连杰说,像这样的培训,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几次。经过两年的试验示范,目前困扰大家多年的苜蓿青贮难关已经被突破,苜蓿青贮国产替代步伐逐步加快。
对于这一点,多次参加培训的沧州市中捷农场万亩苜蓿种植大户于长晖深有体会。随着苜蓿青贮质量的提升,去年他们牧场50%的苜蓿用量替代了美国进口。
据了解,2019 年,在河北省草业创新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全省苜蓿青贮产品比例显著提高,全年生产加工苜蓿青贮达20.28 万吨,占到苜蓿总产量(以干草计)的30.8%,比2018 年相比提高了18 个百分点。产品结构的变化使苜蓿产品的品质得到显著提升,为保障奶牛健康生产提供了优质饲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