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蟑烟剂在某基地蝇类防治中的应用
2020-06-01侯文俊佟宇浩曹德康
侯文俊,陈 晨,佟宇浩,曹德康
蝇类是消化道传染病及食源性疾病的重要传播媒介。“某部基地”地处内蒙古中部,基地周边草原牧场牛羊成群,环境脏乱,加之野营驻训营区设有大型旱厕,存在蝇类孳生场所,营区内蝇类密度较高,对驻训部队的饮食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严重干扰部队官兵的生活和训练[1]。为进一步提高蝇类防治效率,2017年7月,本研究尝试采用杀蟑烟剂对驻训营区旱厕开展灭蝇工作,并与传统的菊酯类药物滞留喷洒灭蝇效果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隆华杀蟑烟剂(25 g/枚,高效氯氰菊酯含量为6%,北京市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生产),大灭微囊杀虫悬浮剂(1000 ml/瓶,高效氯氟氰菊酯含量为25 g/L,英国先正达公司生产)。
1.2 方法 选取野营驻训帐篷村内环境条件、卫生设施等情况基本相近的两处营区作为试验现场。两处营区相距2 km,营区内采用脚踏式有盖垃圾桶,每日三餐后均有环卫车及时清运垃圾,无露天垃圾堆放点。宿营帐篷、会议帐篷、炊事帐篷及就餐帐篷均安装纱门、纱窗,并采取粘蝇纸粘捕灭蝇。两处营区各设有一座大型旱厕(蹲位60个),面积、朝向、建筑布局、通风条件等情况均基本一致,为蝇类主要孳生、活动场所。两座旱厕分别做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灭蝇。
每次开展旱厕灭蝇前1 h及灭蝇后1 h、24 h,采用粘捕法测定旱厕内蝇类密度(旱厕内每5 m2放置1张粘蝇纸,计时30 min)[2]。试验组旱厕采用隆华杀蟑烟剂熏杀(每6个蹲位燃放1颗,1次/2 d ),对照组旱厕采用大灭微囊杀虫悬浮剂对墙面进行滞留喷洒(稀释至1%,60 ml/m2,1次/2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施药前1 h、施药后1 h及24 h的蝇类密度。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9.4软件对烟剂熏杀和滞留喷洒的灭蝇效果(蝇类密度下降率)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数资料采用%表示。
2 结 果
2.1 灭前密度及种群组成 7月5日,试验组和对照组开展化学灭蝇前,分别布放粘蝇纸30张,30 min共粘捕蝇类1410只(其中家蝇982只,丝光绿蝇315只,麻蝇203只)。试验组和对照组捕获苍蝇总数分别为780只和630只(初始蝇类密度分别为26只/张和21只/张),两组间不同种类蝇类构成比经分析差异无统计意义,基线基本均衡。
2.2 烟剂熏杀灭蝇效果 7月5日至23日,共使用杀蟑烟剂对试验组旱厕进行10次熏杀灭蝇。杀蟑烟剂平均燃烧时间为3 min。无风条件下20 min毒烟基本消散。每次现场熏杀后,均清扫收集地面掉落蝇类,观察10 min,未发现复苏蝇类。烟剂熏杀后1 h、24 h蝇类密度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00%±0.0%)和(46.0%±21.3%)。不同日期间施药后1h蝇类密度下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日期间施药后24 h蝇类密度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某基地2017年烟剂熏杀灭蝇前后蝇类密度及蝇类密度下降率
2.3 滞留喷洒灭蝇效果 7月5日至23日,对照组旱厕采用滞留喷洒方法进行10次化学灭蝇。滞留喷洒后1 h、24 h蝇类密度平均下降率分别为(79.6±8.4)%和(52.4±10.6)%。不同日期间施药后1 h蝇类密度下降率、施药后24 h蝇类密度下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某基地2017年滞留喷洒灭蝇前后蝇类密度及蝇类密度下降率
2.4 烟剂熏杀与滞留喷洒灭蝇效果比较 采用双样本等方差假设的t检验对上述烟剂熏杀和滞留喷洒的灭蝇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灭蝇处理后1 h蝇类密度下降率比较,统计结果显示P值为2.248E-07,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灭蝇处理后24 h蝇类密度下降率比较,统计结果显示P=0.205,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旱厕是部队野营驻训经常使用的卫生设施,同时也是防蝇灭蝇工作的重点部位。本次卫生防疫保障工作中,我们将旱厕露天部分全部用塑料纱网封闭,并安装了纱门纱窗,阻止蝇类进入旱厕孳生、栖息。使用化学药剂灭蝇时,能够限制蝇类外逃,有效提高了杀灭效果。
滞留喷洒是基层部队通常使用的防蝇灭蝇手段,具有起效快、持效时间长等优点,但是存在技术要求高、器械依赖性强、费时费力等缺点[3-6]。杀蟑烟剂主要用于封闭空间蟑螂防治,也可以用于灭蝇灭蚊,具有小巧便携、操作简单、无需专门器械、省时省力的优点[7]。从经济成本角度分析,杀蟑烟剂的使用成本也低于滞留喷洒的用药成本。本研究中两种杀灭药物的有效成分分别为高效氯氰菊酯和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持效时间长,广泛应用于滞留喷洒[4]。无论是烟剂熏杀还是滞留喷洒,药物用量、药物浓度、喷洒剂量均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确定。盲目提高药物浓度、增加用药量,既造成药物浪费、污染环境,加速蝇类抗性水平上升,也无助于增强杀灭效果[6]。
本研究中,笔者选取环境条件相似的两处营区,分别采取滞留喷洒和烟剂熏杀的杀灭方法,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经统计分析灭蝇处理后1 h蝇类密度下降率,发现烟剂熏杀效果优于滞留喷洒。主要原因是杀蟑烟剂熏燃时能够实现毒烟在旱厕空间内全覆盖、无死角分布。虽然毒烟能够从纱网间隙飘散,但杀蟑烟剂能够持续发挥熏杀作用达十余分钟,期间高浓度毒烟足以将蝇类彻底杀灭。试验组24 h蝇类密度下降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旱厕内蝇类主要由营区周边区域飞入,需要加强对纱门纱窗的检修维护和使用管理,保持纱门常闭状态,尽可能切断蝇类入侵通道。
需要注意的是,开展化学灭蝇工作要避开用厕高峰期,并严格落实人员防护要求。施药后20 min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施药者应佩戴防护口罩、护目镜,并穿防护服和长筒胶靴。在开展烟剂熏杀时,还要注意防火。杀蟑烟剂应置于阻燃材料上施放,并远离易燃物品。施放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观察,一旦发生爆燃,立即使用灭火器扑灭。此外,还需要考虑气象条件对施药的影响。遇有刮风下雨,应停止开展蝇类密度测定和施药毒杀工作。
本研究表明,采用杀蟑烟剂熏杀旱厕内蝇类,是开展野营驻训防蝇灭蝇工作的有效措施,值得基层部队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