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探究”单元的教材设计、主要特征与教学实施
2020-05-30刘华
编者按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型单元设计。与传统的文选式单元相比,这类单元不仅有着全新的编排体例,而且蕴含着新的教学理念。其设计核心是力图改变语文学习的传统形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多读多写,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然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很多教师对“活动·探究”单元把握得并不到位,没有将教材编排意图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因此,亟须反思这类单元教学存在的问题,帮助一线教师突破这类单元教学实施的困境。本期对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展开探讨,吉林省教育学院刘华、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袁源、北京景山学校周群、河北省秦皇岛市教科所杨葛莉和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陈艳华分别基于教材设计,分析了新闻单元教学应该规避的误区,并且介绍了他们探索的有效教学方法。希望这几篇文章对大家教学这一单元有所启发。
“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创新型单元设计。下面笔者主要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探讨“活动·探究”单元的教材设计、主要特征与教学实施。
一、“活动·探究”单元的教材设计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是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行编写的,在单元设计上基本体现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主要单元形式为阅读与写作单元。除此类型单元外,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建议”中的“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相关要求,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还设计了“活动·探究”单元,力图改变语文学习的传统形态。这种单元设计的创新和突破,主要是为了体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同时也渗透了当时正在研究编写中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一些新思路,特别是“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思路。
“活动·探究”单元是学习任务型教学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体现,具有“语文学习任务群”的一些相关特征:“‘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主要是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去进行单元设计,在教材中创新性、体系化地设置了“活动·探究”单元,以三项任务组成—个单元学习任务群。详见表1。
整套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而且是后置设计,设置在八、九年级,可以与高中语文学习有效衔接。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地位和作用很重要,只有准确地理解“活动·探究”单元的教材设计,才能更好地把握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后续同类型单元的教学实施。
二、“活动·探究”单元的主要特征
“活动·探究”单元设计的教学目的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以任务为轴心,以阅读为抓手,整合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资料搜集、活动策划、实地考察等项目,形成一个综合实践系统,读写互动,听说融合,由课内到课外,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这类单元的主要特征可以用这样一段话来表述:“这种综合单元设计,改变了传统教材中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板块简单拼合的组合形态。在单元内部以阅读教学为基础、核心展开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综合性活动,力图引导学生在阅读、积累、感悟、思考、应用、创新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从而实施围绕阅读的有深度的综合性教学。”单元基本设计思路是简洁、清晰的,单元教学要完成“活动任务单”的三项基本任务:课文阅读-实践活动-写作。
1.以“活动任务单”的形式架构单元
“活动任务单”是一种新型的学习任务形式,其核心设计理念是整合阅读与写作,以任务驱动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活动任务单”。“活动任务单”的结构主要包括导语和三项基本任务。以八年级上册“活动·探究”单元为例:
单元的导语主要是导入学习任务。本单元导语就是从学生经常接触的新闻入手,引导学生思考新闻体裁的种类和特点、新闻作品的采编过程以及如何撰写新闻。单元的三项基本任务是学习任务的主体,任务一主要是课文阅读,任务二主要是实践活动,任务三主要是写作。详见表2。
任务一是基础,要求自讀五篇课文,准确把握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和阅读新闻的方法。任务二突出实践性,设计的实践活动主要有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草拟新闻采访提纲和进行新闻采访。任务三突出可选择性,设计了必做任务、自选任务、拓展任务,其他单元的写作设计有备选题目或任选、自选话题等要求。
2.以语言运用为核心任务改变语文学习方式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注重语言运用,“活动·探究”单元的设计核心就是突出语言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多读多写,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活动·探究”单元改变了阅读与写作单元中主要采用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而以语言运用为核心学习任务组织单元的结构。单元主要以文体为标准来组合课文,文体以新闻、演讲词、诗歌、剧本等实用性较强的文体为主,便于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探究,尤其是适合写作,如进行新闻写作、撰写演讲词、创作诗歌、评价剧本和表演等。单元设计改变了传统的以阅读与写作为主体的学习方式,以语言运用为核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课文阅读、实践活动、写作中综合性地学习语文。
3.以自读为突破点进行语文深度学习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设计强调阅读体系的整体性,即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教读是基础,是自读和课外阅读的准备;自读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是教读的延伸;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自读是其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和手段,也是教材设计着力加强的阅读方式。教材在目录后的说明中规定了“活动·探究”单元课文的学习方式,即原则上要以学生自读为主。因此,“活动·探究”单元在编写体例上除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剧本阅读)之外,其他三个单元的任务一中均没有在阅读课文后设置思考探究题,而是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和旁批或所给资料进行独立阅读、自由阅读,意图是以自读为突破点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的内部,进行语文的深度学习。
三、“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实施
“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相比之前的阅读与写作单元的教学方式有所不同,其核心在于要围绕阅读进行有深度的综合性教学,要有梯次地完成三项基本任务。下面以八年级上册为例具体来谈。
本单元在实际教学实施时主要出现了两种倾向性问题。第一,弱化活动任务。在教学本单元时,任务一的新闻阅读和任务三的新闻写作基本能够完成,而任务二的新闻采访则普遍完成得不充分,通常情况是班级能够完成一次新闻采访,但是难以落实到每个小组都完成一次新闻采访,这项实践性的学习任务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是形同虚设的。第二,自读课文教读化。在教学本单元时,基本上采用了教读方式,课文阅读教学模式同阅读与写作单元基本相同,都是一课一讲,主要采用讲解分析式或问题导学式教学,却忽略了教材对这类单元课文要求自读的教学原则。
为了避免弱化活动任务和自读课文教读化的倾向,本单元在教学实施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注重通过阅读把知识与能力融会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语文素养
“活动·探究”单元注重从文体角度来进行任务设计和选取阅读课文,因此三项基本任务的完成都要注重文体知识的教学,要以文体知识来贯穿整体任务教学。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行阅读教材中的新闻阅读要求、什么是新闻特写、怎样写消息等,并根据学生情况适当补充教师教学用书中的“资料链接”——《新闻的定义与特征》《消息标题的结构》《消息语言的特点》《通讯的主要特点》《新闻评论的根本特征》,或其他关于新闻的音视频资料;在阅读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关于新闻的关键要点,掌握新闻“六要素”和消息、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的体裁特点,以及新闻阅读方法、新闻写作方法和新闻采访方法等。
通過大量的阅读和提炼总结,把知识与能力融会成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语文素养,形成初步的新闻专业视角和兴趣,才更能激发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欲望和提升任务完成的效能。本单元任务二中要求的召开新闻采访选题会、草拟采访提纲和进行新闻采访等都是专业性很强的活动任务,学生只有具备了初步的新闻专业素养,才能更主动、有效地完成新闻采访的活动任务,才能真正实现教师放手、学生主动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转变。
2.注重以批注式阅读引导自读方式的具体落实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课文范式上最有特色的创新是设计了批注式自读课文,不设置传统的练习题或思考题,而是给出旁批示例,留白让学生自己动笔写批注。这种基于传统语文教育基因、具有极强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方式,能有效改变传统的教读模式,引导学生真阅读、真感悟、真表达,引导语文教学少做题、多读书、多写作。批注式阅读能够聚焦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提供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文本中关键语言文字的角度和路径,能够准确抓住语言文字的细节和关键点,能够把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由阅读、创意阅读落到实处,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和表达。
“活动·探究”单元恰如其分地引入了批注式阅读,是教材设计中的突出特色。本单元《消息二则》中前两个旁批“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黑体字是电头,也称‘消息头”,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其他消息时首先关注标题、电头,以及其语言表达的特点。《“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中第二个旁批“连贯的跳水动作被分解成起跳、腾空、入水三个步骤,逐一描写,犹如慢镜头回放”,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新闻特写中的精彩细节,理解新闻特写就是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特点。教学中落实让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独立、自由地进行理解和表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读课文教读化的倾向。
3.注重学习任务方式与经典阅读的深度融合
“活动·探究”单元设计重心在于活动与探究,课文阅读被设计成为其中的一项任务。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把课文阅读当成一项单纯的任务去完成,有时教学又会显得过于程式化和呆板,容易淡化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失去语文的味道和魅力。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是从新闻角度选取的,文字内涵相对浅显,单纯以学习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是可以的。但是后续同类型单元中有大量经典课文,例如《最后一次演讲》《沁园春·雪》《我爱这土地》《乡愁》《屈原》等。经典课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其学习方式也是多样化的,不是单一的学习任务方式能够完全实现的。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说:“设计‘任务驱动,‘任务在前,要提醒不能只是奔着‘任务去阅读,也不是单纯为了解决‘问题或者参加讨论去阅读。……很多课文都是经典,让学生接触经典,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应该把课文纯粹作为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或者讨论问题的‘支架。”
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决定了教材中的课文首要具备的特性是典范性,课文要文质兼美,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因此,“活动·探究”单元教学不能把课文简单地当成是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材料,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新的学习方式与经典阅读的深度融合,创新经典阅读的教学方式,注重课文内容的价值取向,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在阅读经典和完成学习任务中接受文化熏陶,获得审美体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