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文言文教学的五条路径

2020-05-30石礼义

学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言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石礼义

摘要: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文言文具有很强的学科育人功能,文言文课堂教学又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关注文本语言、关注单元主题、关注文本章法结构、关注文本体裁、关注文本细节是实施文言文教学的五条路径。

关键词:文言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更加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1],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又“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2]。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考量,文言文具有很强的学科育人功能,其中包含的思想、文化、语言信息和生活智慧是后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言和思想宝藏。

那么,文言文应该怎么教?有没有什么切实可行的方法与路径?我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惯常路径主要有五条。

一、关注文本语言,教出作品的语辞之美

文言,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文言文教学的起点。关注文本语言,不是简单地认识文字、通读文本,还得揣摩文言背后的丰富内容。一般地,越是简单常见的语言越能让人悟出味道,只要你认真去推敲。

在《鸿门宴》教学中,我发现范增出召项庄时说的一席话,容易被人忽视。于是仔细品读,感觉意味深远。你看,“君王为人不忍”是范增说的第一句话,是当着项庄的面说的,是在说项羽的仁慈,这句话本身没有什么恶意,恐怕只是他无意间的习惯性表白。但这种习惯性表白很严重,是在背后评论别人的是非,这个人还不是一般人,而是范增的领导。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范增有在别人面前评判他人是非的习惯。这种行为是很多人忌讳的,项羽恐怕也不例外。宴席上,项羽对范增的示意“默然不应”,就表明两人意见有分歧,这种分歧恰恰说明项羽在心里对范增的言行开始有些不满,只是范增还浑然不觉。第二句话“若入前为寿,……杀之”是交付项庄的任务,并嘱咐项庄完成任务的方式,很好,明确而具体,足见范增的智谋超群。第三句话,“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是从反面对项庄声明此次任务的重要性,范增可以说,也可以不说,说出来有可能增加下属的心理负担,对任务的完成产生负面影响,当然说出来也有好处,让下属高度重视。问题是范增的话给人一种趾高气扬咄咄逼人的感觉,听起来很不舒服,像大人训斥小孩一般。“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这是一个被动句式,强调“若属”,即你们这些人,将自己排斥在外。要知道,范增为项羽的主要谋臣,是項羽军营中至关重要的一员,怎么能够把自己当做一个局外人呢?真是一个糊涂的范增!从范增的这一席话,我们完全可以预测范增将来的悲惨命运。这里,如果不仔细品读,根本领悟不了这些话里话外的丰富内容。

二、关注单元主题,教出编者的匠心之意

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容易轻视或忽视教材编者编写的单元主题,认为那是可有可无的文字,在单元教学中,自己率性而为,缺少统一的单元主题意识。这肯定是错误的。每一套语文教材都有它完整的编写体系,而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又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知识环节,单元主题中渗透着编者的编写意图。所以,单元主题一般是教材单元中多个文本篇目的纲领。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第六单元的主题是“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说明这一单元编排的六个文本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自由灵活,不拘泥于套路。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表现最为明显。可以说它是寓言与人物传记的复合体,寓言体故事的虚构与传记文题材的真实表面上互为矛盾,不可调和,可柳宗元却将这种矛盾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写成一篇经典美文,这就是一种鲜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孔子的课堂教学实录,孔子师徒五人共同讨论各自的“志”,真切而有意味。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抒情散文,这一篇文章分两次完成,前后时间跨度十几年,这在文学史上是一件稀罕事。而且文章六段用六种语言风格连缀而成,也堪称文学奇葩。

教师如果以教材的单元主题为切入点,认真研读文本,定能发现编者的良苦用心,教出文本的独特美来。

三、关注章法结构,教出布局的佳妙之处

章法指文章的行文思路、布局谋篇、选材剪裁等写作方法,如行文线索、前后照应、一波三折、对比衬托、铺陈排比等等。教材中的文言文,其章法往往有它与众不同的匠心所在。如《烛之武退秦师》,除了运用以人物对话行文、曲折叙事的章法外,还运用了省略艺术,使得它的语言极为简洁精当。为了让学生有深切感受,我将它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三、四、五段的相似情节进行对比,并制作了故事情节对照表。

通过对照表,学生很容易看出两者虽然都是记史叙事的文言文,但《烛之武退秦师》大刀阔斧地删枝除节,仅保留主干部分,文字明显比《廉颇蔺相如列传》简洁凝练,这就是《左传》所采用的省略艺术,也叫飞白。这种艺术使得读者的阅读想象空间很大,文本更具艺术张力。

四、关注文本体裁,教出文本的独特之法

一篇好的文言文,其外在的体裁形式与内在的文本内容是和谐统一的。中学语文教材收录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传诵千古的中华优秀散文名篇。这些名篇佳作更是文章与文学的完美统一体。不同文学体裁的叙述语言和表达方式各不相同,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有所不同。如《荆轲刺秦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教师要弄清楚文本“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怎样写人、怎样叙事”“人和事的关系如何”等问题。《过秦论》是一篇政论文,教师要弄清楚政论文与一般的议论文有什么区别,文章前四段采用大量铺陈记叙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这四段记叙详略又如何等等。抓住文本体裁实施教学,能让文章思路豁然开朗。

我曾经观摩过四位市级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选手同台竞技庄子的《庖丁解牛》,很不满于他们的文本解读能力,四人没一人能抓住《庖丁解牛》的寓言文体。其实庄子作为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和文学家,其最擅长的文体就是讲寓言故事,其最优秀的能力就是想象能力。《庖丁解牛》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体就是寓言。该文如果以寓言文体实施教学则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我教《庖丁解牛》时,在课堂导入后,我就直接问学生:

“从文体角度看,《庖丁解牛》属于什么文体?”

“寓言。”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稍作预习就能回答。紧接着,我又调动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他们谈论自己对寓言的感性认识。

“对于寓言,我们又最熟悉不过了,小学时学过许多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拔苗助长、掩耳盗铃、狐假虎威等等,那么,寓言文体又有什么共同特征?”我问。

一位女同学回答说:“通过讲述某个故事来阐明某个道理。”

“是这样的,寓言就是通过讲述一个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我一边复述一边在黑板上写下“故事”“道理”两个词语。

随后我通过幻灯片显示《现代汉语词典》对“寓言”的解释:“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时,学生已经知道寓言就是一种通过叙述故事讲述某个道理的文体。那么,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又讲述了什么道理?于是我的教学自然而然地按照故事和道理的文体特征分成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学习庖丁解牛的故事,在文本第一自然段,设为教学重点,为第二板块作铺垫。第二板块学习分析道理,在第三自然段,是教学难点。重点理解了,难点也就不难。

所以,《庖丁解牛》一课,按照寓言文体教学,流程一清如水。

五、关注文本细节,教出细节的精彩之笔

文本细节往往存在于文本平常细微不起眼处,有时或是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有时或是作者用的一个字,参考书上一般没有提到,教师也容易忽略。教师如果深入研究文本,就能有所发现,让细节生花。如在《荆轲刺秦王》的教学中,我用疑问的方式向同学们抛出了一个秦王接见荆轲的细节。

“老师有一个地方很纳闷:荆轲捧樊於期头函在前,秦武阳捧地图匣在后。荆轲是一把手,秦武阳是副手,可是秦王为什么越过荆轲先看秦武阳所捧的地图而不看樊於期头函,这个细节说明了什么?”我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来跟学生一起探讨。

学生一看,的确,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可怎么解决?有的低头看书,有的相互交流讨论。

很快,有学生举手了,站起來说:“秦王想看看燕王给他送的是什么地方,因为他最想要的是土地,他要争霸,他要占有天下。”

“有道理,这说明了秦王什么品行?”我问。

“争霸,贪婪。”学生回答。

“这一点秦王有,老师同意,还有没有不同意见?说出来大家一起风享。”我继续问。

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荆轲捧着樊於期头函虽然在前,离他最近,他看都不看一眼,说明他的残暴。当初,樊於期活者的时候,他高价悬赏,害怕樊於期报仇,做梦都希望樊於期死;而现在,樊於期真死了,他连看都不看一眼。说明秦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

“你看出的是秦王的残暴,有道理。可是,他连荆轲所捧的樊於期头函看都不看一眼,他不担心燕国使诈?”我又继续说出了我的疑惑。

“这说明秦王的心在天下,而不在一个小小的樊於期。”

“兵书上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时秦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实力强大,燕国是一个小国,实力弱小。秦王估摸着燕王不会也不敢欺骗他,这说明秦王老奸巨猾,老谋深算。”

“秦国当时的淫威让诸侯恐惧,秦王了解樊於期,也了解燕王,他很有把握地料定樊於期头函不会有假。现在连看都不看一眼,说明秦王的心不在一个死了的樊於期,而是整个天下。”

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完美地发掘了细节之美,准确深入地理解了文本。

教无定法,贵在鲜活。以上是笔者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摸索出来的一些经验,现就教于大方之家。

参考文献:

[1][2]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版。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复兴中学)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文言文核心素养课堂教学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