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型探究阅读教学每个环节都要“精”

2020-05-30苏通

学语文 2020年6期
关键词:创设文本情境

摘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激发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成功的引导型探究阅读教学要领在于“精”,每个环节都要讲求“精”,依次体现在:创设情境要精心,呈现問题要精致,学生探究要精导,展示交流要精彩,总结评价要精准。

关键词:引导型探究;阅读教学;精

语文教学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已成为常态,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败。为此,我校课题组精心研制、总结出一套引导型探究阅读教学模式,学生对此比较适应和喜欢,效果显著。该模式一般由创设情境、呈现问题、学生探究、展示交流、总结评价五个步骤组成,教师在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引导、指导作用,激发并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成功的引导型探究阅读教学要领在于“精”,每个环节都要讲究“精”,依次体现在:创设情境要精心,呈现问题要精致,学生探究要精导,展示交流要精彩,总结评价要精准。

一、创设情境要精心

创设问题所必需的情境是引导型探究教学模式的第一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精妙的情境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过程。那么该如何精心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寻求探究的话题呢?一个好的情境总是离不开文本,因此必须围绕文本发掘信息,构思情境,引趣激情。可以提供与文本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或呈现文本的人物生活背景,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与文本有关的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切入等。

例如,在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时,在作者介绍、诵读感知环节之后,如果按常规思路该是赏析文本,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根据文本内容特点,精心设计问题,先是简单的由诗题发问:“咏怀”是歌咏怀念,“古迹”是指何人何处的遗迹?明确是王昭君墓之后,教师继续追问:古代四大美女分别是谁?高中学生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由于切准了他们的兴趣点,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课堂活泼,教师继而再引出探究的问题:杜甫为何要歌咏怀念王昭君?学生发言积极,问题获得了圆满解决。

二、呈现问题要精致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引出探究的问题,问题的设计应具备“精致”的特点。“精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精”,切入口要小,问题要典型,要能紧扣教学目标。如果问题过大,超出学生能力范围,那么探究就难以实施。如果问题不够典型,难度过低,或者只是老生常谈,那么探究的价值就不大,失去了探究意义。涉及问题的难度最好是学生跳起来能够得着的苹果,也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努力之后能够顺利达成问题的解决。第二层含义是“致”,具有浓厚的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激情。

例如在《荷塘月色》第一课时里,对景物描写可设计出一个探究的问题,常见的做法是从修辞的角度入手或者是从诵读入手来鉴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美,但前者做法为纯理论分析,学生学得较为枯燥,后者做法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很高,较难普及班级全体学生。我的做法是首先请学生一起来欣赏课文里的一幅荷塘插图,并思考这幅插图和课文描写一致的地方和不一致的地方。学生一听说在语文课上让大家研究美术,不由得兴趣盎然,争先恐后。由此来引导学生进入优美的景物描写,学生对语言和美术的探究欲一下子被激发出来。

三、学生探究要精导

学生探究问题一般分成两步,第一步是探究之前的预备性引导,第二步是探究过程中的必要性引导。无论是哪一步引导,教师都要做到精心引导。

一是预备性引导。就是探究前的准备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任务,确定活动目标,需要关注的关键点所在,并让学生有一个自主思考、理解的学习过程。同时,教师要对所探究的问题做引导性分析。新课程各种类型的探究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似曾相识或陌生的,如果教师未能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性分析,探究将很难进行下去。

二是必要性引导,就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中,以学生的自由活动为主,可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问题,联系已有知识或经验,积极思考。但这绝不是说此处可以完全忽视教师的存在。因为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和已有知识掌握的异同性,使他们难以完全准确的达成探究目标,甚至有时可能曲解探究的问题。如果忽视教师在探究过程中的指导或提示,探究的成效将会低下乃至失败。此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探究的动态和进程,随时增减探究内容,以便调节任务难度,力争温故知新,化难为易,以学生熟悉和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其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强化学生探究的效果,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望。

四、展示交流要精彩

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体验到了认识的过程与方法,他们就会从探究过程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创新精神得到滋养。学生个人的知识获得之后,应该向全班同学展示,在交流中形成班集体的共识。而丰富多彩的展示形式,可以避免单一、枯燥之弊,使课堂气氛愉悦轻松,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常见的展示形式有小组发言、宣读小论文、出示设计方案、演讲、口头答辩等。

做得最多的是小组推荐发言的展示形式,此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一个常态步骤。小组以小组代表形式发言,形成合力,这就促使小组成员充分交流,因此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竞争性。特别是对于农村中学来说,班级学生数大大超过规定人数,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位个体学生的探究情况,小组发言的形式可以比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有人认为小组发言使课堂混乱无序,难以控制,或者使部分学生浑水摸鱼,趁机偷懒。其实只要教师监控得力,引导有法,学生一定能够形成整体效应,比单打独斗效果要强上许多。采用个人探究学习记录手册与小组讨论记录手册相结合的办法,教师进行不定时不定人的评价,这样就能够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学《鸿门宴》时,探究的问题是“项羽是妇人之仁还是君子之度”,其后采用了小组发言的方式。先给出了几种评价,请学生按照小组分组讨论,然后把讨论的结果由小组代表整理成小组意见,再投影到多媒体大屏幕上,特别用醒目的颜色注明组别,然后进行口头对抗答辩。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各个小组为了捍卫自己小组意见的正确性和荣誉感而踊跃参与其中,积极行动起来,寻找理论依据。在激烈的面红耳赤的思想碰撞交锋中,学生既获得了新知,又增强了辨别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总结评价要精准

总结评价是引导型探究模式的最后一步,也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获取对学习的个人价值体验,保持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情绪,实现其自我期望值的重要一步,意义重大,不可马虎。因此总结评价要力求准确、客观、公正。精准的总结评价才能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这也是检验教师引导能力的试金石。

总结评价的发起人最好是教师,教师具有权威性和指导性,对学生的探究成果及时做出准确客观的小结,能引导学生获得结论,明辨是非,明晰真伪,明确意义。当然也可以由学生担任,比如分组式的探究活动的总结评价就完全可以让学生去完成。因为一个探究小组成员较少,因此更可能互相了解,较容易得出客观中性的评价。而这种本组成员的互相评价,也能够促使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提高,有利于增进小组集体智慧,培养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在此过程中,尽量避免批评学生的错误,教师重在帮助和鼓励学生发现错误,寻找错误所在,及时改进,并将其化为课程资源,加以有效利用。

以上引导型探究五步要求,是从教师角度提出来的,但落点又实实在在地指向学生,程序明确,逻辑严密。其间有先后之分,有轻重之别,要注意区别对待。只要教师做到了精心、精致、精导、精彩、精准这“五精”,充分发挥教师在探究活动中的引领作用,就能够运用好这种引导型探究教学模式,学生就能不断获得新知,增强语文能力,在探究中快乐成长。

(作者:苏通,安徽省合肥市庐江中学教师)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创设文本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