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排石中药联合不同饮水及运动疗法治疗上尿路结石临床研究

2020-05-30黄效维

光明中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排石尿路饮水

黄效维

世界不同地区尿石症发病率为2%~20%,国内部分地区发病率为4.9%~9.8%。可引起疼痛、血尿、发热等症状,甚至导致反复、严重的尿路感染和急性尿路梗阻,引起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其中以广东省尿石症发病率全国最高,达11.63%[1]。番禺地区地处广东省南方,是尿石症的高发区。较小的泌尿系结石可以通过药物排石,主要针对于泌尿系统结石直径<0.6 cm。其中药物包括排结石药、溶结石药等[2]。中医药治疗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疗效,但需配合一定的水化及运动治疗。如何指导患者饮水及运动治疗,以增强药物疗效,目前尚无统一方案。笔者采用定时冲击式饮水,即水冲击及规律运动疗法结合中医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并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8月在我院肾内科门诊因腰痛或血尿就诊,并根据纳入标准确诊之上尿路结石患者12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25~66岁。根据治疗、饮水及运动方式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尿石通丸1组43例、尿石通2组45例、自拟排石颗粒组32例。所有患者结石大小4~8 mm;结石部位:双侧结石25例、左侧结石44例、右侧结石51例。各治疗组基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上尿路结石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1.2 诊断标准 参考第九版《外科学》[3]相关诊断标准。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参考相关文献,彩色多普勒超声见肾脏、输尿管、膀胱内强光点或强光团回声,后方伴有垂直声影且强光点或强光团回声直径≥4 mm。若诊断不明确者行CT检查,CT示肾实质、肾盂、输尿管和膀胱部位结石影像可诊断为肾和输尿管结石之患者[4]。排除标准:除外结石>8 mm者;下尿路结石;肾功能不全;鹿角型结石;尿道、输尿管狭窄病史等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尿石通丸1组 采用尿石通丸(东莞亚洲制药公司,国药准字Z10980086),每次4 g,口服,每日3次。水冲击及运动疗法方案:每次服用尿石通丸后马上一次性饮水500 ml,半小时后立即进行原地跳绳或慢跑等运动半小时,每日3次。

1.4.2 尿石通丸2组 采用尿石通丸,每次4 g,口服,每日3次。每天饮水不小于2000 ml(饮水时间及每次饮水量无特定要求),并适当进行跳绳及慢跑运动(运动时间及次数不限)。

1.4.3 自拟中药颗粒组 采用自拟中药排石汤颗粒(中药配方颗粒,由四川新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组方:石韦 10 g,海金沙 15 g,滑石 15 g,瞿麦 15 g,金钱草 15 g,炒鸡内金 12 g,甘草 6 g,醋延胡索 10 g,白茅根 15 g,蒲公英 15 g,茯苓 15 g,车前子 15 g。开水250 ml冲服,每日1剂,无需结合饮水及运动疗法。

1.4.4 疗程 各组均以连服2周为一个疗程。如服药未达2周,但服药后结石已排出并符合治愈标准者,疗程结束。

1.5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治愈:结石排出,临床症状体征消失,B超或X线摄片示结石消失,肾积水消失;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B超或X线复查结石下移或缩小1/3以上,肾积水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B超、X线复查结石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使用R×C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治疗效果比较 尿石通丸1组总有效率最高,自拟排石颗粒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3组患者疗效对比 (例,%)

注:χ2=19.13,P=0.001<0.01

2.2 不良反应 各组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2.3 病案 一男性37岁患者,B超提示为左肾结石5~6 mm两枚,A结石为服用尿石通后4 d排出,B结石为服用尿石通后7 d排出,平均5.5 d。复查泌尿系B超结石消失。见图1。

图1 尿石通1组患者排出肾结石2枚

3 讨论

尿石症属于中医“石淋”范畴[6]。其病位在肾和膀胱,与肝、脾等关系密切。其多由湿热下注膀胱,尿中杂质日久炼而为石,或因气火郁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形成结石。结石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结石为有形之邪,气道受阻,不通则痛,塞于尿道,则排尿中断,损伤血络,引起尿血[7]。尿石通丸是由金钱草、鸡内金、海金沙、车前草、茯苓、苘麻子、川牛膝、川木通、丝瓜络、枳实等10味中药精制而成,其功效有清热祛湿、行气逐瘀、通淋排石[8]。研究表明,服用尿石通后可提高尿量、尿pH值和枸橼酸,这些作用均有利于结石排出[8]。

自拟排石汤颗粒,方中金钱草、海金沙、车前子清热利水、通淋软坚、化石排石;鸡内金为软坚化石通淋功用,可清热利湿、化坚通淋;海金沙性寒味甘入膀胱经,具有利水通淋之功效,为治泌尿系结石之常用药;石韦既能利水通淋又能凉血、止血、补血: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蒲公英、白茅根凉血止血;醋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甘草能缓解疼痛,调和诸药。全方诸药和用,共奏清热利湿、通淋排石、凉血止血之功。笔者观察到配合水冲击及规律运动疗法的尿石通丸1组的排石总有效率最高,达90.7%,而未进行相关配合性治疗的自拟排石颗粒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下降,只有50%。此外,尿石通丸2组其实是尿石通的常规用法,治疗期间嘱患者每天饮水至少2000 ml,根据年龄及全身情况适当做蹦跳运动[10]。但总有效率(80%)仍较尿石通丸1组低,提示尿石通用于排石治疗时,如能在服药的同时结合规律的大量饮水及运动疗法,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结石自然排出主要受三大因素的影响:一是结石所在部位的病理因素,包括上尿路解剖结构、感染、黏膜水肿和平滑肌痉挛;二是结石本身因素,包括结石大小、形状、位置;三是患者的性别、既往病史。一个合理的促使结石排出的方法是在增加液体摄入量的前提下,增加输尿管蠕动活动,从而增加结石上方的静水压力,将结石冲向输尿管远端[11]。 嘱咐病人大量饮水可增加输尿管蠕动力及尿液冲刷力,有助于促进碎石排出[12]。并在服下排石冲剂后,进行一些排石锻炼,如跳绳等,可在重力、惯性作用下帮助结石排出。对于结石自身形状、重力所致的结石排出障碍则可通过加强运动、利用地心引力的作用促进结石排出。运动疗法可使结石松动,尤其对于肾下盏的结石,能使之改变位置,使其利于从输尿管口排出;在输尿管之结石,跳跃能使其快速下行,并在运动中多喝水,加速尿液形成,达到“流水冲石”的目的。

综上所述,尿石通丸配合规律的冲击式饮水及运动疗法治疗上尿路结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此外,本研究发现不结合水疗法及运动疗法的纯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不佳,提示中药治疗上尿路结石也需结合一定的物理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个人体会,采用此疗法治疗时,若想取得理想效果,需注意以下细节:①每次服药后制定的饮水量需一次性喝完,而非分次慢慢喝完,通过短时间瞬间增加尿量,并借助药力提高排石成功率;②服药及饮水后,稍作休息后,需配合一定的运动量,才能促进结石的排出;③因运动量较大,对于年龄较大、体力差、基础疾病多的患者可能不适合采用。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排石尿路饮水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简易饮水鸟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教你一套排石操
练习排石操助排石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饮水
中药排石汤治疗尿路结石76例体会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排石治疗肾结石42例
FHIT和PCNA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