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第二课堂的有效性分析
2020-05-29朱超然
摘 要:自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提出的要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之后,各个高校将第二课堂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中并实施开展相关活动。针对目前可能存在的问题,高校还需加强第二课堂的重视程度、提高第二课堂项目质量、进一步完善考评体系,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第二课堂;育人作用;概念
纵观全球发展趋势,社会整体正努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现各企事业单位更倾向于选择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这种形势下,学生只局限于第一课堂的教材和教学大纲内容会难以适应新时代社会的快节奏。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改革中,结合自身情况和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切实需要,构建第二课堂育人体系。
一、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积极作用
第二课堂是在第一课堂以外,进行与第一课堂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活动,是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补关系,紧紧围绕思想素质养成、政治觉悟提升、文艺体育项目、志愿公益服务、创新创业创造、实践实习实训、技能特长培养等内容,充分借鉴第一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第二课堂课程项目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不需要通过考试来核定分数,学生依据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或参与各类各项活动,既能从多元的文化中提高思想品质、激发学习热情、丰富校园生活,又能在组织和开展活动中培养与人合作、沟通理解和适应他人的能力,继而发掘自身优点并弥补不足。这将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找准未来发展定位,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工作效率会明显提升。
二、 高校第二课堂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一)高校重视程度较低,学生不能正确理解
部分高校为了符合专业发展的需求,在多次的课程改革后更注重课程规划的实践性,却没有将第二课堂的构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院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第二课堂的制度和实施方案,着重强调学分制,要求学生必须参与第二课堂活动,但是没有进行合理的规划指导,重视程度远不如第一课堂。学生在忙碌的专业学习过程中他们更专注于第一课堂的学习,认为第二课堂对将来毕业的影响不大。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不能正确认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在选择项目时,自身定位不清晰,活动也只是为了加分才挑一些感兴趣的参与,第二课堂无法实现育人功能。
(二)项目开展流于形式,缺乏专业教师指导
第二课堂是落实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根据这一理念合理的设计了第二课堂的项目体系。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很多活动的开展只是流于表面工作,缺乏创新,组织者能力不同,活動展现出的质量和效果不同,学生在形式众多的活动中能力没有提升,时间久了就开始应付了事。尽管高校为第二课堂的每项活动配备了指导教师,由于专业限制大多是专业课教师担任,他们自身还有教学和科研任务,加上第二课堂指导不计课时费和工作量,很多老师不够重视,很难保证计划课时的专业指导,学生在开展活动时缺少相应的专业理论指导,无法达到第二课堂活动应呈现出的育人效果。
(三)数据技术利用不佳,监管机制不健全
第二课堂活动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高在各二级学院设置了专门的老师负责人工统计整个学院第二课堂学分,不仅耗费较多的人工和精力,统计回来的信息还存在遗漏和计算错误的现象。此外,院校没有合理运用数据对第二课堂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依照数据分析呈现出的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进行优化,开展的活动不具有规范性,发挥不出第二课堂成绩的重要作用。
三、 改善第二课堂管理育人的对应措施
(一)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做好学生思想引导
高校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的优势和特色,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探究,实现与第一课堂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明白二者的教育教学同等重要,充分体现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院校要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场地支持,给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空间。进行学分统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有着一定督促作用,但不能让学生为追求分数而参加活动。高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中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导向,利用好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平台宣传第二课堂相关工作,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更好地让学生理解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他们形成与提升各种能力的重要作用,主动地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来。
(二)系统规划活动内容,激励教师专业指导
高校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具体规划、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提升活动质量,注重内涵式教育,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筹划第二课堂活动时,要拓宽活动展示平台,创新活动开展形式,平衡好各类活动的学生参与率,提升校园文化活动水平。高校还应多鼓励专业课教师进行第二课堂的活动指导,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帮助学生在选择活动项目的过程中对自己进行清晰地定位,系统的安排规划适合不同学生的第二课堂模式,让学生合理把控学习时间。高校应对专业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课时补助,指导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成果在教师职称职级评审时可作为参考依据。
(三)采用科学管理手段,优化第二课堂管理模式
学校有关部门可通过第二课堂管理系统,建立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采取实时登记活动分、分学期和学年统计活动分、四学年累计活动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管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可作为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同时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数据化管理模式的支持下,通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成长特点,在科学的指导和规划下,对已制定的第二课堂相关制度和管理办法进行优化,对各活动模块内容进行动态的调整和客观的评价,努力提升活动质量和影响力,让育人效果产生积极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闫三会.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4):51-52.
[2]赵曦.高职院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分析[J].青春岁月,2019(11):255.
作者简介:
朱超然,山西省太原市,山西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