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20-05-29李航
李航
摘 要 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经验,以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特点为出发点,通过情境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教学的兴趣进行了浅要分析。
关键词 初中语文;情境教学;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5-0074-01
情境教学,就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时中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使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情境教学的引入,创设语文课堂内容符合的情景,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情结,提高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就是创设情境的缔造者。那么,在语文课堂如何适时引入情境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利用情感投入,架起师生和谐的桥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一)陶行知说过:“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也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架起师生和谐桥梁与学生平等对话,可以使学生相信老师,愿意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这样的情境下,就会实现学生自主性参与课堂学习。例如,学习杜甫诗歌——《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学生朗读,教师朗读,由学生们来一起评价师生朗读的优缺点,学生们可以畅所欲言、自由评论。这样师生互动,情感投入平台搭建起来,学生们才会把精力完全集中投放在语文课堂学习上,学生学习愉悦了,轻松了。
(二)对于学习困难、沟通困难的同学要多多关注,多多和他们聊天,多多鼓励,用真情打动,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困难,而不是打击,消除心里和精神上的压力。这样师生关系愉悦,心与心接近,促成他们想学习的愿望,达到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眼球,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快速进入情境,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感兴趣了,学生才愿意自主探究学习。但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文本环境有着非常大的差异。那么教师就要创设与文本环境相似的场景,把学生带入文本环境中来,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与欲望。比如在讲授《祝福》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一段《祝福》的场面,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景当中,学生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这样水到渠成,很自然把学生引入课文学习。当学生看到这样一组镜头,大雪纷飞,狂风怒号,同时伴随着爆竹声声。出场这样一个妇人,她四十上下,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目光呆滞,手中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空碗。“银屏上出现的这个女子是谁——祥林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小说——《祝福》”祥林嫂——一个被践踏、被迫害、被愚弄、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坚强而又愚昧懦弱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最后,她在一个祝福之夜,死在了漫天风雪中。对主人公的情感直达心底,语文兴趣的培养就水到渠成。通过对课文人物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创设朗读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一)在語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大声地朗读。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诗歌、文学作品的意境,增强情感体验。例如,学习李白的诗歌《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以学习电视中古人读书的样子来读诗歌,学生感到轻松,可以激发兴趣,来达到培养语感目的。这样通过反复的大声朗读不仅培养了语感,还提高对语境的理解,最终能理解诗歌意境。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师要注重表情朗读。通过提供朗读情境活动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感悟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中,通过多媒体朗读同时配有画面,同学们听到那声音低缓,看到那悲伤的表情、哀婉的神态,情不自禁地泪眼模糊。整个课堂完全沉浸课文的情感当中,大堰河死后的凄凉、一家人的悲惨遭遇,都使诗人感到痛苦。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都会大大提升。
四、语文教学时,激发学生兴趣,可以引进竞争机制的教学情境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的《在山的那边》课文时,提出分小组比赛朗读课文,四个小组以记分形式,分派代表参加,代表本小组成绩,同学们都积极踊跃,他们不服输,有自信,表现欲强,同学们你争我抢,相互竞争。教师适时创设情境引入学生进入氛围,及时提出探究问题,像本课笔者就及时提出——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学生们就会自主地参与探究,指出“海”象征着理想,“山”象征重重困难。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大大提高。
总之,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课教活了,教师就成功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可以和学生互相扮演不同角色,拉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学生情感就会随着角色不同引起共鸣,课文结束,还陷入其中不能自拔。这样的情境教学下,课堂效果达到了,学生获得了情感体验达到了。在愉悦、和谐的情境氛围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文感悟、感知能力,培养了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维维.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13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