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分析
2020-05-29岳洁皓
岳洁皓
【摘 要】:目的 分析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情况,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准确性。方法 对本院100份中药方剂进行分析。其配伍禁忌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致毒、增毒、减效以及降效等,体内的物质代谢变化可以反映其中毒的潜在危害。结果 有10份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占比为10%,对各项配伍禁忌占比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中,应当对中药成分配伍禁忌充分的了解,以避免降低药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中药方剂;配伍;禁忌;有效成分
中药配伍禁忌理论包含了中药配伍禁忌发展和具体药物关系等内容,也是对近代之后具体相反药物配伍机制的探析[1]。若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存在配伍不当的情况,极可能影响药物的临床疗效,且可延误患者的病情,甚至可能将其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对其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在中药配伍禁忌理论中,其原理与方法包括避免禁忌药。合药坚持谨慎的原则,而不是恐惧邪恶采取药物,导致损伤。按照这种原则,处方应当明确做出禁用的规定,相反适用相反畏恶,结果并不能根除病症。合适的中药配伍禁忌都受到历朝历代的重视,在临床上表现的症状较多,要主动趋避。本文主要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及现存问题进行研究,旨在为中药方剂配伍提供参考,详细内容见下文所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抽選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100份中药方剂,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中药方剂,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未遵循药材配伍原则、剂量使用不合理以及配伍过程中方法操作不当等均为目前临床中药配伍中的主要问题,为了将用药的安全性提升,医务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遵循中药配伍原则,严格掌握剂量及采用正确的方法开展配伍操作。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统计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占比情况,对各项禁忌的占比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0.0版对本文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进行检验。用P<0.05代表研究中的观察数据比对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0份中药方剂当中,有效成分配伍禁忌10份,占比为10%。经分析,各项配伍占比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3 讨论
在中药方剂当中,有效成分包括活性单体成分、活性组分等,其均为经过混合和相互作用以后所形成,是药物治疗疾病中主要作用成分。临床中的中药方剂通常由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药物所组成,为此方剂当中难免存在作用较小的药物,甚至有部分药物无作用或者存在毒性[2]。结合中医药理论的同时借助现代技术研究分析中药方剂当中有效成分配伍,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具有实用性及安全性。中药方剂配伍时应当对安全、有效及科学的原则进行遵循,确保中药配伍方剂的质量。因此,临床中应用的中药方剂配伍首先即需要符合针对性这一项要求,应当结合具体的症状体征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方剂特征、配伍安全性等因素开展配伍。中药方剂配伍的过程主要包括:将方剂当中药材的种类与活性成分确定,将无作用和有毒性存在的成分去除,以此将方剂质量提升;对合理的中药方剂配伍方案进行选择,同时为患者选择对其病情有利且毒副反应较少的配伍方案,最终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将中药饮片当中有效的成分提取出并进行配伍工作。
在临床中医学中主要的药物配伍禁忌代表是“十八反”,该配伍理论主要是从中医配伍禁忌的根源、药物间的联系、禁忌危害以及规避方式等进行药物毒性作用机制的统一分析,该模式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临床应当结合中医药理论[3],对活性单体配伍剂量比例进行把握,对其采用现代技术方法进行详细掌握。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借助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分离、提取及组合,对其他成分存在所产生的干扰进行排除,准确的掌握药物使用的剂量,进一步将药物的质量提升,同时对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给予保障[4]。由于目前临床中药有效方剂配伍当中,医务人员对药物使用的剂量、相关理论以及具体配伍方法等尚未有深入的了解,为此,临床医务人员应当自主将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对药物配伍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详细掌握,为患者开展合理及针对性治疗[5]。临床用药当中,中药的成分较为复杂,但是相对而言其具有较长的药效时间,因此用药期间需要对成分的性质以及疗效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不断将疗效增强。与此同时,临床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用药的情况加强观察,定期开展随访并将记录工作完善,对患者后续治疗的情况详细了解,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反应出现,应当对药物进行及时的调整,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提升[6]。
本研究中,中药方剂有效成分配伍禁忌占比为10%。说明目前临床中仍然有配伍禁忌的情况存在。从配伍禁忌中,我们可以发现,中药的配伍禁忌确实存在一些特定的配伍特点,这也就代表着在配伍禁忌的中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减低功效、增加毒性危害的情况。通过本次研究后发现,目前,中药的药物属性在不断的扩大范围,其中药配伍禁忌也存在特点的配伍禁忌模式。通过对中药方剂有效成分进行合理配伍不仅可以对临床使用药物剂量的准确性给予保证,且可以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对有效成分配伍的完善有利,可进一步将临床治疗效果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钱大玮,尚尔鑫,郭建明.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探索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08):1630-1634.
范欣生.中药配伍禁忌“潜害”理论[J].中医杂志,2015,56(5):361-365.
范欣生,段金廒,华浩明,等.中药配伍禁忌理论探索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5,40(8):1630-1634.
景欣悦,彭蕴茹,王新敏,等.基于药代动力学的中药配伍禁忌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14(2):465-469.
张静.临床视角下的中西药配伍禁忌与相互作用探析[J].医药前沿,2016,6(12):214-215.
杨淼芳.社区医院常用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分析[J].中国乡村医药,2017,24(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