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
2016-11-29杜一鸽
杜一鸽
摘 要:禁忌研究在文化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跨界文化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中俄两国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明显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等方面。在两国文化差异中禁忌差异表现的较为明显。本文以俄罗斯人的禁忌为出发点,探讨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关键词:禁忌;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每个国家在文化的发展进程中都形成了一定的禁忌,禁忌是一个国家发展历史沿革、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综合表现,是民族精神及国家面貌内涵与外延的细化。俄罗斯的国教为东正教,并且整个民族对多神教的信仰历史由来已久。因此,从东正教及多神教教义和宗教活动中演化而成的禁忌习惯影响着每一代俄罗斯人。其中大部分禁忌继承自多神教传统。
俄罗斯人的禁忌习惯较多,例如俄罗斯人不喜欢黄色,认为黄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因此在衣着和送礼物时避免黄色。并且,在婚姻上,俄罗斯人认为五月结婚不吉利,会导致婚姻的失败。除此之外,俄罗斯人比较避讳蜡烛,认为蜡烛与死亡相关,会给人们带来厄运。再比如,在吃饭的时候,禁止戴帽子或照镜子,因为这种行为同样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本文从饮食、数字、颜色、问候语和日期五个方面分析俄罗斯人的禁忌,进而探讨中俄两国文化差异。
一、饮食的禁忌
俄罗斯人就餐以面包、土豆及肉奶类为主,其饮食结构呈现肉、奶较多,蔬菜较少的特点。俄罗斯人饮食禁忌较为明显的就是禁食狗肉。对于俄罗斯人不吃狗肉的原因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 古代俄罗斯人擅长打猎,狗是其在打猎过程中最好的伙伴,陪伴其在森林荒野中猎取食物,因此,俄罗斯人对狗有着深厚的感情,视狗为最好的伙伴而不是动物或者食物;第二,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苏联训练了一批所谓的“坦克狗”,利用这些狗携带炸药,进入到德军的坦克中,对德军实施攻击,并且成功炸死了许多德军战士。在战役中,狗立下了军功,受到人民的尊重。然而,在中国情形恰恰相反,中国人爱好食狗肉,虽然不排除一些爱狗人士反对吃狗肉,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吃狗肉在中国较为盛行,狗肉凭借肉质醇厚,肉香浓郁的特点,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同时,中医养生理论认为狗肉具有益气养身、平和呼吸,暖胃补血的功效,具有一定的养生价值,受到食疗爱好者的青睐。
中俄两国在饮食文化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食用狗肉方面,俄罗斯人视狗为朋友与伴侣,禁止食用狗肉。但是,就中国人对狗的态度而言,食用狗肉与否完全出于个人的喜好,并未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饮食文化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及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饮食文化中能够清晰地看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与传统习惯。在一个国家的发展进程中要根据自身的文明与历史传统,形成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而促进国家文化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得到弘扬与发展,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
二、数字的禁忌
在数字禁忌方面,俄罗斯人喜欢单数,而中国人则喜欢双数,取好事成双之意。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如下:例如,在物品数量的选择和送花中,俄罗斯人避免双数的选择。他们认为双数与死亡有关系,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事情。在单数中俄罗斯人尤其喜欢数字“7”,他们认为“7”是幸福与圆满的象征,会给生活带来吉祥的预兆,有利于取得成功。但是俄罗斯人极其厌恶数字“13”,他们认为“13”是死亡与黑暗的象征。但是,就中国人而言,双数才是吉祥与圆满的象征,中国人认为诸如“6”“8”的这样双数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6”预示着顺顺利利,“8”则有着发财的美好寓意。同时,中国人的方方面面都讲究对称成双,有着好事成双的寓意。比如,在汉字“好”就是由“女”字和“子”字组成,认为儿女双全即为好,即为圆满。同时,在建筑中也讲究整体或局部的对称,以此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并且在语言表达中,多以带双数的成语表达祝福和褒义,例如“六六大顺”“十全十美”等表达美好的祝愿。
中俄两国在数字禁忌方面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单双数的喜好方面,其主要是受两国的历史传统影响。俄罗斯人厌恶双数在古老的神话中即有表述,例如在《斯拉夫神话》中就有对孪生子是不祥之兆的表示,认为其对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及国家都会带来厄运。因此,在俄罗斯人看来,2或者说双数即是危险及厄运的象征。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双数自古以来就被寓意为美好与圆满,人们在喜事或者庆祝好事的时候绝大多数情况下会选择双数日子,以期待圆满成功。
三、颜色的禁忌
中俄两国在颜色的禁忌方面主要体现在对黄色和白色这两种颜色的态度上:俄罗斯人视黄色为背叛的象征,在俄罗斯情侣或者夫妻禁止送黄色的玫瑰。相传这一禁忌源自穆罕默德和他妻子,穆罕默德出征以色列期间,其妻子与他人有染。在穆罕默德回国后,有人告知此事。但是穆罕默德不相信妻子会做出背叛自己的行为。最后有人建议让他送给妻子红色的玫瑰,如果玫瑰变成黄色则表示妻子背叛了他。在他送出玫瑰的第二天,红色玫瑰果真标成了黄色。从此,黄色就有了背叛的寓意。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黄色代表变富裕丰收,中国古代帝王的衣服均设计成黄色,黄金也是财富的表现。俄罗斯认为白色是高贵的象征,代表着纯洁与神 圣;但是在中国,白色往往与丧事有关,人们称人的去世为白事,并且在丧事中穿白色衣服。
颜色本身是客观的,没有好恶吉凶的寓意,但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各国文明发展所面对的不同境遇,积累的不统计经验根据各国文化及历史的不同,人们将个人情感赋予给颜色,用颜色的不同来表达不同的情感。
四、社交的禁忌
中俄两国在社交禁忌方面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祝福语。俄罗斯在祝福语方面最有特点的就是在祝福猎人捕获猎物时的表达方式,即“祝你一无所获”,俄罗斯人习惯用这样的反语式祝福方式来表达慢慢地期待之情。这样的反语祝福方式同样适用于其他场合。但是,在中国祝福表达方式中,习惯直接了当地表达,例如,在祝福学子升学时常用“金榜题名”,在寿宴上则用“长命百岁”祝福寿星,祝福新人则说“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其次,在送礼物方面,俄罗斯人在送礼时颇有讲究,不能送诸如刀之类的锋利物品,不能送手帕,不能送钱或者空钱包。在俄罗斯人看来锋利的物品会斩断彼此之间的关系,手帕则是分别的象征,而钱具有施舍怜悯的寓意。同时,在接受礼物时当时就要打开礼物,并且不应该拒绝礼物,否则会被视为极其不礼貌。在中国送礼物方面主要忌讳钟表、伞、杯子及梨等,并且不能当场拆礼物,会被视为不礼貌,可以拒收礼物;最后,在问候语方面,俄罗斯人热情礼貌,仍保持陌生人之间互相问好的习惯,一般在问好的时候要握手,但是握手时不能出现交叉现象。同时,俄罗斯人对门槛比较忌讳,尤其在握手或者递东西的过程中不能跨越或者隔着门槛。在与俄罗斯人日常交往之中,切忌使用诸如“吃饭了吗?”“你多大?”等方式,这会导致被误会有打探对方隐私的问题。但是在中国,上述问候方式较为常见,是人们日常问候的主要形式,可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利于交谈的顺利进行。
五、动物的禁忌
中俄两国动物禁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国对熊和龙两种动物的截然相反的态度上。第一,对于龙的不同看法。俄罗斯人认为龙是一种具有危害性的、丑陋的蛇状怪物,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与厄运,是邪恶的象征。但是,龙作为神话中存在的动物,在中国人眼里是祥瑞的象征,古代皇帝的衣服被称作龙袍,上面刺绣着龙的图案。同时,中国被称为“东方巨龙”,中国人被称为“龙的传人”,可见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第二,对于熊的不同看法。俄罗斯人将熊奉为国宝级的动物,将其视为森林之王,同时熊也被美化为少女心目中的理想夫婿的象征,俄罗斯有种说法即为少女梦见熊则会喜事将近。但是,在中国人眼里熊是肮脏、蠢笨、凶残的象征。
除了上述对待龙和熊的差异之外,在俄罗斯文化中喜鹊是不祥之兆,俄罗斯人认为喜鹊是关系破坏的象征,其会给人们带来厄运。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好消息的传递者,其会为人们带来好运与吉祥。中国某些地区有着“喜鹊叫,好运来”的说法。同时,在牛郎织女的故事中,牛郎织女相见也是由喜鹊搭桥实现的。再如兔子在俄罗斯人眼里是懦弱懒惰的象征,认为在生活中接触或者遇到兔子会带来厄运。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兔子是善良的象征,兔子反应敏捷,也常用来表示机灵与聪慧。并且在日常生活中用兔子形容人的心地善良和聪明伶俐。部分地区也有晚上遇到兔子会有祥瑞的说法。
各国文化发展中对动物均有不同的喜好与定义,形成了各民族的优秀图腾。动物在各国文化发展中被赋予相应的美好象征与视为不同意义的代表。从中俄两国动物禁忌的差异可以看出,两国所崇尚的精神与文化发展进程的不同。
地域及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导致各国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性是各国及各民族精神及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各国禁忌的差异是研究文化差异的主要切入点,禁忌的差异集中表现了各国的独特性,是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中俄两国在饮食、数字、颜色、社交和动物喜好等禁忌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通过对两国人民的禁忌比较,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通过两国文化差异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发扬本国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同时,在比较的过程中达到更好地了解两国文化的目的,更好地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促进两国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黄雅婷.从俄罗斯人的禁忌看中俄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5(4).
[2]王金花.从迷信和禁忌谈中俄文化差异[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4,12(6):121-123.
[3]王晓婷.浅谈中俄文化中的禁忌问题[J].北方文学(旬刊),2015(5).
[4]宋 洋.佛教与东正教中的“三” 与“七”[J].知与行,2015(2).
[5]毛京京,周长雨.从霍夫斯蒂德文化维度理论浅析中俄文化差异[J].华章,2014(6).
[6]夏朱颖.浅析中俄酒文化差异[J].才智,2015(24):309.
[7]罗 慧.浅析中俄文化差异[J].北方文学(旬刊),2016(2):194- 195.
[8]于国君.中俄文化习俗的异同[J].世界文化,200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