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读书会”课型设计与实施探究
2020-05-29阿斯木姑丽·司地克
阿斯木姑丽·司地克
摘 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逐渐被推上日程,“教书育人”成为社会进步发展的核心。因此,作为学生培养文学典故理解能力和文学知识阅读能力的敏感时期,小学语文教育至关紧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读书分享会;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创新实施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6-0092-01
每周定期举办的读书分享会就是指:通过授课教师的引导,鼓励全体同学踊跃报名参加班级举办的且种类丰富的读书活动。读书会中所浏览的书籍并非局限于课内读本或文学典籍,往往也包括了课外读物,例如意林、读者等。通过课内外的知识积累,学生还可以在读书分享会上提出问题、分享见解、讨论解决。举办读书分享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内外文化典籍的知识补充,从而充实学生的精神内涵。下文将重点阐述读书分享会的相关内容设计和活动的开展。
一、优化读书分享会的课型设计标准
现阶段,小学教育课堂中无论是语文教学亦或是数学教学,教师都会在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上监督学生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在课后布置作业完成知识回顾,通过综合把控的形式确保小学教育的质量得以提升,读书分享会的设计亦是如此。
首先,在读书分享会开始之前,教师可以依据学生们的阅读爱好向同学们推荐适合的书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类读物需要通俗易懂,并且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否则生搬硬套只会适得其反。“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为实用的”,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们自主推荐的文学作品,从而保证学生们在快乐自愿的前提下收获知识。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需要生动形象的将书本重点知识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融入到相关情境中开拓思维,提高自身的逻辑运转能力,进而完成教育教学的进一步过渡,确保学生的语文思维运转不受阻碍。教师还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使他们从小养成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以至于在将来的文章写作时文思泉涌。
再者,完成了课前和课中的相关课程设计内容后,学生的阅读任务尚未真正结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后时间里进行其他书刊的阅读,并且根据近日所读内容写出读书总结,“学而所思方有得。”这样不仅可以巩固今日所学的文学知识,而且可以通过文字书写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等,在今后进行的读书知识分享会上,同学们还可以积极分享所思所得,从而取其精华提高班级整体的知识凝聚力。由此来看,课后的阅读和总结也是读书分享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读书分享会的开展不仅能够极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优化教学课堂的授课形式,并且可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自我表达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计划的相关课程设计要求。
二、创新落实读书分享会的内容实施
读书分享会的课型实施以相关内容设计为依据展开,下文以《精灵鼠小弟》一书为例,从而探索讨论相关的课型实施内容。
首先,剧情引入。由于此次读书分享会涉及的书籍并非课内读物,所以许多学生已经提前完成了相关阅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剧情的透漏进而引导学生走人今天的分享交流活动。举例来讲,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有一本书讲的是一只小老鼠和一个男孩生活在一起的故事呢?接下来咱们就以《精灵鼠小弟》为分享主题,展开今天的读书交流活动吧。相信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即将开始的读书分享会。
其次,情节呼唤。教师为了进一步使学生回忆起阅读的相关内容,可以提前为学生阐述整个故事的起因经过,从而引导学生回忆起整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待上述工作完成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翻开目录内容,认真回忆该故事的整体结构和叙事框架,使得故事的整体内容结构都能够被学生所掌握。
再者,内容重现。该环节的开展就是方便学生在读书分享会上向其他同学们交流分享自身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来讲,书中所涵盖的寓意和故事人物所具备的正面形象才是学生们最关心的,通过书中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和积极向上的人物形象,学生能够得到深刻的体会。通过彼此之间的分享交流,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都会得以显著提升。
最后,分享交流。该环节不只局限于小组之间的個人交流,学生和老师之间可以各抒己见,并且在老师的帮助下全面展示今日所学所得。但是教师需要严格把控每一位同学所分享的时间,并且做到有问必答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活动最后,教师根据今日读书分享会的相关内容做出整体评价,逐一点评同学们的交流分享内容,从而实现“画龙点睛”的作用,确保学生能够从课堂中培养热爱读书的习惯。
三、结语
作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中华儿女,其自身的语文阅读能力需要不断提高,这不仅需要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更需要自身的努力奋斗。为此相关教育机构需要定期开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的分享活动,为学生们打造出学习、阅读氛围浓厚的完美校园进而使同学们定心宁神专心阅读。这既彰显了“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也充分展示了语文教育教学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