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标导向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探索

2020-05-29汪晓华于瑞宏李超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高等教育研究生

汪晓华 于瑞宏 李超

摘 要:研究生的培养水平对我国科技创新的质量和国家强盛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围绕当前研究生国际化培养 “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单项的模式,本论文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持续改进模式,该模式涵盖了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体系、内容、考核、评价等6个环节,并使其构成封闭的环形持续改进系统,从而为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质量提供保障,有助于促进我国高素质、高水平、国际化研究生人才队伍的形成。

关键词:目标导向;研究生;国际化视野;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116-03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从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到把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再到人才强国战略,国家对教育和科技的發展不断重视,我国逐渐从一个教育落后国家变成名副其实的教育大国。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指出了,我们不仅要成为教育大国,还要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高阶环节,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实际推进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使命。我国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经过40多年的发展,研究生的规模显著扩大,数量显著增加。研究生数量从1978年的1.07万人增加到2019年的72万人,录取人数增加了近70倍。图1给出了自1999年扩招以来我国研究生报考人数及录取人数,可以看出研究生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呈显著增长趋势,录取人数的平均增长幅度为11.3%。因此,我国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将直接决定着我国科技创新的质量与深度,也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与方向。

在研究生培养中,国际化视野培养是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报告(2002—2010)》明确指出,研究生培养国际化包括教师国际化、学生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实习场所国际化、学位制度国际化以及培养教育观念国际化等方面。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把学生国际交流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国务院发布的“双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中,指出要“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加强国际协同创新,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国内很多高校开展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与方法的探索。

韩钰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分析了其跨国家、跨文化、跨学科的“三跨”式国际暑期学校的特色、成效及启示。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针对目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开设双语类课程、开展国际化学术交流及建设国际化教师队伍等策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国际化。美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主要在培养目标的重塑、培养方式的优化、评价及支撑体系的完善等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为我国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供启示。刘贻新通过对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进行了全景式扫描,指出我国应该在顶层设计、量质并举、导师队伍国际化建设、国际化课程和双语教学、扩大国际化联合培养等方面借鉴国外先进大学经验。

当前,我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主要围绕“送出去”和“引进来”两种单项的模式,采用学分衔接交流访学和双学位联合培养两种类型,培养模式相对简单粗放,培养类型操作性差,培养制度不够完善规范,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精准。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基于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而不断改进和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是保证培养质量和要求的前提,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以目标导向为理念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从而为研究生国际化培养提供保证。

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目标为导向、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完善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该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内外两个循环系统,两个循环系统均以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为目标,其中外部循环主要是在学校以外完成的,而内部循环则主要是在学校内部完成。该培养模式从制定研究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目标入手,通过前期充分地社会及学科前沿的调查,结合本校研究生培养定位及所能提供的各项支撑条件、充分考虑学生自我发展意愿及家长期望,制定合理的、切合学生与学校实际情况的、量身订做的国际化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能够反映研究生毕业后在国际化方面所达到的程度和具备的水平。以培养方案为目标,提出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完成时所要具备的毕业要求。为了达到国际化视野的毕业要求,要充分构建其理论与实践的培养体系,该培养体系所包含的各个环节应该有明确的要求和对应各环节的培养内容,通过各个环节国际化视野培养的过程评价,对外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完善修订培养目标,对内则调整毕业要求,完善达成毕业要求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一套封闭的以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不断持续改进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

二、培养模式各模块讨论

(一)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的制定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为目标,使其在以后的科研及职业生涯中能够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不同国家的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目标不同,例如,美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全球更多的学术大师、商界领袖、国际组织领导人、国家和地区的领袖。我国各高校在制定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目标时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要考虑国际社会及科研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化的科研人才,同时也要考虑该研究领域内学科前沿及研究生以后职业发展需求,能够在国际环境中就其研究问题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由于各个高校在学科、师资及实验室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各个高校对研究生培养的定位不同,因此,在制定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各个高校的定位和实验室条件、国际化学术交流及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的条件。同时,由于各个研究生之间个体差异及学生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不同,所以导师在制定每一个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时,应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家长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从而制定因材施教、实际可行而又满足国际化视野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二)毕业要求

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毕业要求应该以其培养方案为出发点,分别从不同的维度上使其达到培养目标,其维度包含科研知识国际化维度、科研分析国际化维度、科研及职业发展能力国际化维度及态度要求国际化维度等四个方面。科研知识国际化要求研究生毕业时掌握其研究领域及相关学科开展科学研究国内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及科研方法、了解研究领域国际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科研分析的国际化则要求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应用掌握的知识及方法对科研问题进行基本原理的识别,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科研问题进行国际化的分析与表达,并能够提出创新性研究思路与方法,同时要兼顾不同国家在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方面的差异。科研及职业发展能力国际化要求研究生能够了解和掌握本学科使用国内外先进的科研设备,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相关科研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能够与不同文化背景的研究团队一起开展科学研究。态度要求国际化是指研究生能够通晓国际科研规则和职业规范,具备能够通过不同的途径自主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方法及理论,具有适应科研发展的能力。

(三)培养体系

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体系是指为了达成毕业要求而贯彻整个培养过程具体的各个环节。培养体系主要由课程设置、科研训练过程及学术论文三部分组成,其中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由于知识本身具有普遍性的本质特征,这决定了研究生教育在本质上是开放的,其发展需要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共享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所以在课程设置时应通过分析国内外最新学科发展与研究前沿设置能够促进研究生培养的核心课程,选用该领域内国际经典、原著教材,尽可能采用双语教学模式、慕课或者网络线上、线下教学方面;科研训练过程包括学科综合考试、开题报告、学术研讨与学术活动及实践环节,科研训练中应体现出国际化要素的特征,使研究生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能反映出视野广阔、创新能力强、科研训练规范并能做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学术论文则要求研究生在大量国内、国际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科研成果,撰写满足国际科研标准的论文,并能够将论文成果在国际学术大会上进行汇报与讨论,接受来自不同研究背景专家与学者的探讨与质疑。

(四)环节要求与环节内容

支撑培养体系的各个環节要有明确的目标及要求,所有的目标及要求均能够反映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毕业要求。各个环节要求要尽量能够做到可量化和可考核,从而为后期毕业要求的达成度评价和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做好基础。其中,课程环节的要求可以以分数为要求,科研训练环节的要求则可以按照尺规进行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衡量。论文环节的要求以论文的质量、数量及发表学科期刊的水平进行衡量。各环节的内容与环节要求一一对应,为达到各环节的要求,环节内容应该做到详实、可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相应的支撑条件应能够让学生达到对应环节的要求,同时,导师在科研训练中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及所能够提供的科研条件设置一一对应的科研训练内容,包括要求学生阅读外文的数量,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生交流会,引导学生进行科研论文的撰写,尤其是外文文章的撰写,定期与学生进行讨论科研进展,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并进行详细的修订与完善。

(五)环节考核

对应培养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应建立健全完整、可行的考核体系,使其达到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目标。对应课程的考核可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如考试、撰写课程报告或论文、课程汇报等;科研训练的考核则可以通过开题报告的同行评议、学术研讨、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的交流表现、科研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科研论文的考核则应该从选题、阅读国内外文献对研究领域的熟悉程度、科研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研究的创新性、研究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效益、论文写作的规范性、论文答辩过程的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综合考核。环节考核方法应具有合理性、可操作性,通过所有环节的考核来检验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的达成情况,从而为整个培养模式的评价奠定基础。

(六)过程评价

通过收集和整理该培养模式下所有的数据、文件等材料,对培养体系、环节要求及内容、考核方式及结果、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等要素进行评价。评价时将国际化视野培养的毕业要求按照不同的指标和权重分配到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学术论文等各环节中,计算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的达成度,同时,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为基准对毕业生和毕业生所在工作单位进行问卷调查,从而评价国际化视野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对整个培养模式中的各环节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评价结果一方面可应用于对外培养目标的修订,另一方面可应用于对内完善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提升科研培养过程、加强学术论文要求等优化培养过程中。

三、结论

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是反映研究生培养质量和高等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本文在分析和总结国内外不同高校及学者对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及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一种以目标为导向的反向思维的研究生国际化视野培养模式。该模式以目标为导向、以研究生为中心实现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持续完善,提出了内外两个循环系统,以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将毕业要求、培养体系、环节要求、环节内容、环节考核和过程评价构成一个封闭的环路系统.该模式各部分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并且不断完善和优化,为达成最终培养目标而形成有力支撑。

资助项目:内蒙古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改项目““4-2-1”目标体系下研究生国际化水平培养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11200-121016)。

汪晓华,生态与环境学院研究生教学科研秘书,呼和浩特010021;于瑞宏,内蒙古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呼和浩特010021;李超,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水利工程系主任,副教授,呼和浩特010018。

参考文献:

[1]陈烨,徐灵旖,朱仁庆.“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国际教育学分项目问题及对策分析——以江苏科技大学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86).

[2]韩钰,王文文,宋晓东,等. “三跨”式研究生国际暑期学校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J]. 中国研究生,2019,(4).

[3]孟玉兰,李建英,孙晋,.“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探索—以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为例[J]. 山东化工,2019,(48).

[4]王新瑞,林继,胡宁宁.美国研究生国际化培养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9,(1).

[5]刘贻新,李香,衷华. 新加坡NTU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的探究及其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9,(6).

[6]李威,熊庆年,蔡樱华.试论“慕课”条件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教育主权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15,(2).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高等教育研究生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