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初探

2020-05-29绽巍

知识文库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绽巍

伴随社会高速发展,科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学习、生活、工作中所面对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情绪负面扩大化、网络暴力、恶意偏见、抑郁、自残自虐等,导致很多特殊学生因为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及时重视,最后发生走向极端的事件。特殊教育作为国家教育的基础组成部分,教学方式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合理疏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本文将从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和对应解决策略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前言: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怀揣着一种殷切的期待和美好愿景祝福。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完成理想目标,健全人格,拥有坚强品质和道德节操,带着一种热爱生活的积极心态,学会自强、自爱、自信、自立,进一步融入校园学习环境及未来走向社会。这要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及家长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积极去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为特殊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能够辨别真假美丑,找寻社会生活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1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生理缺陷导致的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存在先天缺陷,这种身体、心智上的缺陷,导致学生外在面貌、肢体动作行为跟正常学生不一样。不乏在一些日常生活中出现被鄙视、嘲讽、语言攻击等,更有甚者遭遇了校园霸凌和起于偏见的暴力行为。这种外界对存在生理缺陷学生的信息反馈,过多存在负面影响。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特殊学生性格自卑、敏感、内向、封闭自我。从而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甚至不接受外界附加的信息,将自己裹在一个沉闷厚重的壳子里,自己走不出来,家长教师也无法进入,在沟通交流上完全是真空状态。这种状态是非常可怕的,是不可持续的,也是对个人具有毁灭性影响的。这使存在生理缺陷的学生没有未来可言,也会在社会进步的时代浪潮下被淘汰,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和生存。

1.2家庭诱因

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是学生通过家庭连接社会的通道之一。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举止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比如有的家长教育观念差,教育方式野蛮,完全不讲道理。不会做到正确的批评教育和正确行为指引,往往采用直接打骂形式,对子女进行言语上的宣泄,将个人极端情绪附加到子女身上,这种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非但不可取,还应该严厉制止。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年龄段偏小,正处于青春期塑造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一方观念出现歪曲或者崩塌,将严重阻碍学生人格的培养和日后学习生涯拓展。当特殊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时,因为家庭诱因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规范,一直处于心理亚健康甚至病态状态,当心理障碍遇到矛盾点被迅速激化时,就会进一步促使学生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不利于学生自身发展,不利于学校教育建设,不利于社会稳定团结。

1.3学校环境因素

在学生进入教学体系一体化后,一天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校园度过的,因此,学校教学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之一。目前,学校重成绩,轻学生个人学习状况,过分追求分数最大化,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堆积的压力和心理问题,没有及时进行疏导。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差、跟不上课程进度、被教师上课批评、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捆绑对比,这些真实状况下往往导致特殊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学生将学习看做是对自身负担的加重,被贴上了差生标签,与正常班级学生群体隔绝开,时间累积下,造成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厌恶校园,自暴自弃,自信心丧失等,也背离学校教书育人的初衷。

1.4社会因素

社会是发展的,社会是复杂的,社会是多元化的。社会不是单一模式构成的,它有丰富的资源材料,也有大量负面消息传输。一方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不能成熟的利用自身社会阅历和经验去甄别消息利弊,极有可能被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色情网站及一些具有强烈煽动意义的事情所左右。另一方面,社会对于特殊学校学生没有完全容纳进整个社会大体系的运转中,由于特殊学生存在自身残疾的缺陷,行为上跟正常人有区别,有些人觉得滑稽可笑,尤其是在一些孩童眼里,他们岁数小,对一切都有好奇心,会发生当面童言无忌指出来的状况,往往对特殊学生造成心理伤害。以及宣传工作没有做到位,一套对于特殊学校学生对接社会的有效体系也没有日趋完善。

2 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应用策略

2.1构造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向上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够使人心情愉悦。在特殊学教育学校校园及课堂环境构造中,应注重打造优美适宜的校园环境,温馨舒适的课堂氛围,制定有序的校园规范,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及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轻松友爱的师生关系,教师做到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出现的问题,不要回避,也不要敷衍。让学生直面自身缺陷,敢于正视自己,从而接受自己,做到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眼里,学生都是可爱的孩子,要用爱去包容,去呵护,去守候。教师既是学生学习道路的开拓者,也是学生值得信赖的大朋友、好伙伴。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有的学生因为身体心智原因不愿意交朋友,与教师沟通中会出现眼神闪躲、语言组织不清晰的问题,有的學生是聋哑人,因为看不见听不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会出现明显的行为方式错误,发生危险状况,学校开展了互帮互助周,班级学生四人一组,通过交流沟通相互帮助,在这种活动下使学生走出自卑,熟悉同学,认识新朋友,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独立个体。

2.2提高家长教育水平,教师与家长默契配合

和谐幸福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而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耐心、爱心、关心、信心。去将孩子先天存在的缺陷后天努力弥补,不是放任不管。家长应严格要求自身行为,以身作则给孩子看,试想一下,如果家长都对有身体缺陷或智力缺陷等有问题的孩子报以偏见和特殊眼光,那么如何能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正常的人格。在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向上和未来个人发展的共同目标上,特殊教育工作者应与学生家长及时有效沟通,对于学生在学校出现的状况和问题,要与家长认识上做到统一,双方明确分工责任,合力确保学生心理朝着健康方向发展,为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和综合素质提高打下基础。

2.3理解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积极融入社会

作为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工作者,理解和爱心是从事特殊教师行业的基础。充分尊重特殊学生群体间存在的差异,与学生建立信任基础,积极去解决学生在家庭和社会冷落中所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改正学生不良生活行为,促使学生建立正常的道德规范基础。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生理、意识上去分析和评估学生状态。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校园生活和课堂,提高学生自立能力。而且学生最终还是会走向社会,一味的溺爱没有丝毫帮助,培养他们互相帮助的能力,感恩社会各方面提供的帮助,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去回馈社会。

3 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发展的同时,特殊教育也在不断改革发展中。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着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和社会的教育使命,在教育中也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积极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和坚强意志。作为国家的每个公民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伸出关爱之手,做到不歧视,平等的去对待每一个人。

(作者单位:临夏州特殊教育学校)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家长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家长错了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