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时期军医培养体系的思考

2020-05-29皖,谭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军医卫生

苏 皖,谭 挺

0 引 言

随着现代化战争形式的不断变化,我军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持续增多,军队卫生系统遂行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日益多样化,要求新时期的军队医疗人员兼顾“专业”与“全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军先后派出3批共40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武汉。此次支援武汉的军队医疗队伍中,除呼吸专业、重症医学专业和护理专业的医护力量以外,还包括一批外科专业以及检验、影像等专业的医务人员。可以预见,军队卫生医疗系统作为大型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有效救治力量,将会面临更多更大的挑战。为适应这种卫勤保障新态势,提升平战时医疗人员的医疗技术能力和水平,我军需进一步完善军医培养体系、培养军事医学人才、推进卫生人才培训、提高卫勤保障能力[1]。本文通过回顾我军军医发展历程,提出了新时期下军医培养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1 我军军医历史发展回顾与对比

早在公元前25世纪,就出现了关于军医的记载。在中国古代,军医也经历了从巫医一体的时代逐步发展为军医分离独立。至宋代,军医已是一种有固定编制比例的职业从医者。这种传统延续到清末,并随着西方军队制度的引进而发生根本性变革。1881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了北洋医学堂,聘请英国医官欧士敦等著名医师担任教师,并按照当时西方医学院的标准来设置医学课程。凡毕业学生,一律分发至北洋海军舰队以及陆军中服役。1928年,国民政府在广州设立陆军军医学校,将医科期限由4年改为5年,加设为期1年的军医实习,并组训卫生班、军医班、看护班等短期训练班,寻找数百名普通医校毕业生加入军医班受训,同时进行军事训练。1939年,我军在沈阳成立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军医主要依靠许多从事医疗的爱国人士相继来援,其中白求恩编写了《外科教材》,建立了一整套医疗救护制度。军医培养则沿用民国的军医培养制度,并开设短期培训课程。

解放后,尽管我军成立了军医大学,并培养了大批军事医学人才,但与美军大规模、成体系的培养并输送军医人才及经历实战检验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美军历来重视军医的培养[3]。除接受理论和临床训练外,每年还要进行1~4次军事医学演习,以提高在各环节和各战场条件下的卫生医疗救护能力[4]。此外,为吸引优秀卫生人才应征入伍,美军为在校学生设置了优厚的奖励[5]。医学教育主要以军民融合式培养体制为背景。其人才来源主要有军队培养、地方招募及后备役部队抽调等途径,并将注重提高实战能力和降低伤残率作为培养的重要目标[6-7]。美军军医培养体系规模庞大,院校设置完善,专业特色鲜明,对我军军医培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8]。

2 我军军医培养体系建设

我军军医培养体系历经几次大的调整改革,院校数量规模大幅压缩,目前已基本建成由军种管理为主、以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生长干部学历教育相对分离、军事医学特色鲜明的新型院校体系[9]。但是,我军军医培养体系仍存在着与卫生系统人员结构不相适应,教育培训内容与实战结合不够紧密,卫生士官培训需求突出而培训院校偏少等问题和矛盾,须进一步完善军队卫生教育培训体系结构[10]。

2.1创新军医培养理念是前提创新的培养理念应贯穿于整个军医培养的始终,应根植于教员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牢牢把握以军事医学特色谋发展,以实战打赢标准求生存的培养宗旨,真正树立现代军医培养理念,紧紧围绕实战需求这一核心要素,让军事医学特色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指战员及师生统一思想认识,更新培育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军医培养队伍。

2.2完善军医培训机构是基础以建设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推进军医培养体系技术革新为基础,充分利用战区总医院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大培训学院硬件设施与培训环境的投入力度。通过成立完备的实体化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建立多维立体、层次分明的战救培养体系;建立高度协同、一体高效的应急救治体系;建立融入实战、链路畅通的作战保障体系,为大批量地培育和输送军队卫生人才奠定基础。

2.3规范军医培训方案是核心

2.3.1 区分三级救治的基础培训按照战术战伤救治三大救治阶段的不同区分三级救治链条。根据不同的分级开展操作训练,使学员明确操作所属分级阶梯、适用范围及禁忌情况。一级指营级以下火线救治的战术区,以培训战伤救治课程和战术救治课程为主;二级指师旅部队卫生机构到中心医院的战役区,以培训多器官功能支持、院前创伤生命支持、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及高级烧伤生命支持为主;三级指从中心医院到总医院或地方医院的战略区,以培训损伤控制性手术相关课程、确定性手术相关课程、针对灾害、卫勤行动、核生化反应应急的系列课程培训及高级卫勤领导班、卫勤指挥系列课程为主。通过三级划分,明确任务归属,进行精准培训。利用情景模拟案例进行桌面推演,加深学员对三级救治链条理论的理解。通过综合模拟演练,提高学员的分析判断、掌握技能、团队合作和战略决策的能力。

2.3.2融入规培系统的同质培训目前,我军军医培养的体系主要分3个阶段,即医学本科教育5年、医学硕士教育3年及医学博士教育3年。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医院和部队医疗机构。该模式下培养的军医缺乏同质化的临床规范化培训,缺乏体系化的专业训练,缺乏标准化的资质认证,缺乏实战化的周期性培训。在当前的军医培训体系中,军医主要以理论学习为主,临床实践较少,甚至有部分军医在整个研究生阶段以科研为主,极少接触患者,临床经验极度缺乏,战伤救治的实战技能更是无从谈起。2013年1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等7部门印发了《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了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依据原总后勤部卫生部《关于做好师级以下部队医疗专业干部培训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融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系统进行军医同质化培训。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军事医学考核大纲》开展卫生勤务理论、战伤救治技术、核生化防护等技能培训已是大势所趋。培训对象包括军队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模块和军事特色模块。前者主要有外科、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医疗共同培训科目,通过培训掌握临床常见病种的诊疗规范、专业技能及急救技能;后者主要有战创伤医学系列课程、核生化反应应急课程、灾害医学系列课程、卫勤行动系列课程,通过培训掌握军事基本技能、战创伤救治技能。

2.3.3突出精品课程的进阶培训建设新时期军医培养体系,创新军事医学教学和卫生人才培养,涉及理念转变、体系构建、课程设置等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建设精品课程是培养高水平军事医学人才的关键。应积极筹建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矢志打造一批战创伤医学系列精品课程。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军事医学特色,紧紧围绕战场打赢的需求,突出实战重点、紧跟战场热点、解决救治难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和推广作用,体现了新时期军医培养的教育理念。以中级军医培训为例,在课程种类上分为中长期医学课程(1~6个月)、后送重症转运课程、损伤控制性手术及微创手术相关课程等科目。在后送重症转运课程中,重点强化生命支持系列课程的教学,并将该课程进一步细化为出血控制、气道管理、呼吸管理、循环管理、伤口管理等9大模块。每个模块又包括多个战救技能项目,如伤口管理包含眼罩、敷料、肢体夹板、骨盆带的使用以及基础烧伤与创伤性脑损伤治疗的启动等项目。每个项目均进行专题教学、实操训练和正式考核见表1。

表 1 生命支持系列课程培训内容

Table1 Training content of life support system

模块具体内容战伤救治课程简介战伤救治的简介出血控制a.使用止血带;b.直接按压止血;c.使用压力敷料;d.进行伤口包扎;e.使用止血剂气道管理a.提颏、抬下颌;b.插入鼻咽管;c.插入声门上气道装置(LMA、King-LT、Combitube等);d.进行气管插管;e.进行外科环甲膜切开术呼吸管理a.胸腔密封帖的有效应用;b.用球囊面罩辅助通气;c.吸氧;d.使用封闭敷料;e.进行胸腔穿刺减压循环管理a.建立静脉通路;b.建立骨内通路;c.使用盐水静脉留置针;d.给予IV / IO药物和IV / IO液体;e.给予血液制品伤口管理a.使用眼罩;b.使用敷料;c.使用肢体夹板;d.使用骨盆带;e.启动基础烧伤治疗;f.启动创伤性脑损伤治疗为转运做好准备a.转运伤员(拖拽,搬运,升降机);b.应用脊柱固定装置;c.将伤员固定到担架上;d.启动低体温预防其他技能a.进行快速洗消;b.启动伤员监护;c.建立集伤点高级生命支持技能a.熟悉高级监护技术;b.熟悉输血方案;c.呼吸机和高级气道管理

2.3.4全维实景仿真的模拟培训模拟训练是实现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推动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由于战场环境的不可重复性,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开展医学模拟训练,主要利用模拟技术、模拟器材等开展以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实战化救治训练,着力提高受训者的战伤救治能力,具有环境逼真、可重复及无创操作、训练效果评价客观等特点[11]。一是成立组织管理体系。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负责医学模拟训练管理,并设立医学模拟训练中心,下辖多个训练场所,主要负责军医战创伤救护技术、普通士兵战场紧急救治技术训练及负责制定医学模拟训练的标准。二是建立模拟训练内容。依托医学模拟训练中心,对军医通过角色扮演、局部模拟,以及全任务模拟等手段,对高难度医学手术、战场救治能力以及战场卫勤决策能力进行训练。针对战区作战任务,建立虚拟医院,模拟海上常见医学救治问题,为我军渡海登岛作战提供跨地域、跨时间的远程与虚拟训练。三是建设配套训练设施。引进自运行高仿真伤员模型,内置生理驱动引擎软件控制,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健康状况,对多种止血带、绷带及其他治疗干预措施自动产生逼真生理药理反应;引进交互式训练及全沉浸虚拟现实系统包括生化、放射、核武器、爆炸等医学模拟训练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与计算机控制人体模型结合并用进行训练,提高人员处理上述事件的能力。

3 结 语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指出:强军之道,要在得人。全面贯彻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全面深化军事院校改革创新,应将培养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我军军医的培养历经多个重要阶段,不断与时俱进,但仍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时期,以成立军队卫生战备培训学院为基础,从突出规范、贴近实战和聚焦联合3个方面着手,按同质化、体系化、标准化和实战化的要求,建立战救培训体系、应急救治体系和作战保障体系,建设一支具有我军特色的高素质军医队伍的工作思路值得进一步思考与探索。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军医卫生
《实用医药杂志》专栏展现军事医学研究成果
战时中国社会观察的一个新视角——评戈登的《一个英国军医的中国观察实录》
我的军医爸爸
新形势下创办军事医学英文期刊对编辑素质的要求和能力塑造
拓展健康教育新途径 驻疆某军医训练大堆健康教育微视频展示掠影
福尔摩斯·住院病人(上)
卫生歌
军事医学本体概念获取方法研究
军事医学本体构建的理论问题探讨
讲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