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 CK Cys-C 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

2020-05-29雷海玲孙华毅

河北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颈动脉硬化斑块

马 旃,雷海玲,孙华毅

(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北京 100035)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该病在老年群体中具有很高发病率[1]。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可进一步促进脂质代谢紊乱,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2]。既往研究显示,尿酸(uric acid,UA)、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胱抑素C(CystatinC,CysC)、脂联素(adiponectin,APN)等指标与心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3]。本研究通过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CK、Cys-C、APN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旨在为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4]诊断标准;②年龄>60岁;③参与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它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②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③自身免疫疾病患者;④精神障碍者。根据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将其分为IMT正常组(n=36)、IMT增厚组(n=31)、斑块形成组(n=43)三组,IMT分级标准[7]为:IMT正常(0.8 mm≤IMT<1.0 mm),IMT增厚(1.0 mm≤IMT<1.2 mm),斑块形成(IMT≥1.2 mm),三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见表1。

表1 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入院次日抽取各组患者空腹静脉血5mL,采用尿酸氧化酶法检测血清UA水平,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法检测CK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PN水平。

2 结 果

2.1 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CK、Cys-C、APN水平比较:随着IMT增厚程度增加,血清UA、CK、Cys-C水平逐渐升高,其水平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P<0.05),见表2。

2.2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CK、Cys-C、APN水平与IMT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UA、CK、Cys-C呈正相关(P<0.05),与APN呈负相关(P<0.05),见表3。

2.3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以患者IMT是否增厚为因变量,血清UA、CK、Cys-C、APN为自变量,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能用这种分析方法。因为该研究的因变量为IMT分级,是有序分类变量。回复:该研究是以IMT是否增厚因变量,是=1,否=0,从而转换为二分类变量进行处理。),结果显示,血清UA、CK、Cys-C、APN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表2 三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 CK Cys-C APN水平比较

注:aP<0.05,与IMT正常组比较;bP<0.05,与IMT增厚组比较

表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UA CK Cys-C APN水平与IMT相关性分析

表4 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3 讨 论

高血压是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产生的危险因素,长期维持血压高水平状态可导致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使得动脉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进而表现为动脉硬度增加而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进展至终末期可进一步损伤机体各重要功能脏器,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有关高血压发病机制报道众多,但迄今并没有完全有效手段可抑制其发生、发展,随着对高血压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一直在寻找有效的诊断、评估高血压病情的生物学指标。研究显示,UA、Cys-C等肾功能指标与高血压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李刚[5]报道指出,UA水平与高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肾功能损害与血管损害可能互为因果关系。Umemura等[6]发现,Cys-C水平升高是影响有症状的非心脏栓塞性卒中患者发生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报道还表明,CK与高血压存在关联,可能参与高血压患者血压调节,推进高血压发生、发展。APN是一种激素蛋白,具有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其水平在高血压患者体内明显降低。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随着IMT增厚程度增加,血清UA、CK、Cys-C水平逐渐升高,APN水平逐渐降低,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三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IMT与UA、CK、Cys-C呈明显正相关,与APN呈明显负相关,表明血清UA、CK、Cys-C水平升高,APN水平降低可能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程度有关。血清UA是嘌呤终代谢产物,可通过增加氧化应激以及氧自由基生成而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还能够刺激单核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加速血管粥样硬化形成。与牛晓歌等[7]报道相似。CK是机体内与细胞能量转运、再生、利用等紧密相关的激酶,CK再生的ATP可为动脉血管重塑、心血管收缩储备以及肾小管水钠滞留等供应能量,高水平CK可抑制一氧化氮合成,进一步促进活性氧生成,损伤血管内皮功能,加速血管重塑,使得血压升高。正常生理状态下,Cys-C参与细胞外基质降解,维持血管壁结构和功能平衡,而高水平Cys-C可导致血管重塑,破坏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事件发生。张如梦等[8]报道也表明,血清Cys-C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联系密切。APN可减少巨噬细胞对脂质的吸收,降低脂质堆积于板块内,抑制内皮细胞粘附,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刘军利[9]报道指出,血清APN在不同程度IMT患者体内存在明显差异,可用于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本文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还显示,血清UA、CK、Cys-C、APN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表明血清UA、CK、Cys-C、APN水平高低与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注重对其血清UA、CK、Cys-C、APN水平进行控制,检测上述指标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指示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进程,有望成为新的降压药物治疗靶点。但目前并不能完全肯定降低血清UA、CK、Cys-C水平或升高APN水平就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后续尚需更多临床研究加以佐证。笔者通过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认为,高血压患者需关注其血清UA、CK、Cys-C、APN水平,重视上述指标异常变化,日常生活减少摄入富含嘌呤食物,适当增加运动,进而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清UA、CK、Cys-C水平升高以及APN水平降低有关,对以上指标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可评估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利于患者疾病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

猜你喜欢

颈动脉硬化斑块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