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探析
——基于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视角
2020-05-29陈红喜王袁光曦
陈红喜,关 聪,王袁光曦
(1.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南京工业大学法学院,江苏南京 211816)
21 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据《2018 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126 个主要经济体的创新能力评价中,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 强,排名第17 位。这是对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来,创新能力和效率持续提升的充分证明和肯定。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已进入“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突出的严峻挑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30%,这一比例远低于发达国家60%至70%左右的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开启科技成果转化的“破冰之旅”,实现科研成果的“落地生根”进而“开花结果”,根治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顽疾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1]。此概念是我国科技工作的专有名词,在国外更多称之为“技术转移”[2]。科技成果转化的成功与否、效率高低、能力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近年来,我国学者围绕着“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广泛和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学术成果,丰富了科技创新领域的具体实践。本文从文献计量和内容挖掘的视角,采用共词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梳理和归纳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研究主题,反映研究现状特点、缺陷不足等,旨在为该领域后续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和依据,更好地把握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1 数据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采集
本文以CNKI 数据库为数据源,检索主题为“科技成果转化”或“科技成果转移”,检索时间设定为2009—2019 年,来源类别选取SCI 期刊、EI 期刊、CSSCI 和核心期刊,其他检索条件不做限制。截至2019 年3 月15 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307 篇,人工剔除书评、会谈纪要、征稿通知、通讯报道等非研究型文献以及与“科技成果转化”不相符合的文献,并去除重复记录,最终获得1 948 篇有效文献。为便于数据的统计处理,使用CNKI 文献导出功能,输出为NoteFirst 格式的纯文本文件。
1.2 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从文献的外部标识和内容特征着手,主要采用共词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共词分析方法是指在同一篇文献中对一组词两两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分析出这些词所代表的学科及主题的结构变化特点[3]。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即SNA,是近年来逐渐成熟完善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它通过建立节点之间的互动关系模型,来反映节点之间的社会关系[4]。本文使用Bicomb2 软件作为文本挖掘的基础工具,提取文献数据中的关键字段进行统计分析与可视化,继而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利用Ucinet 软件以及Netdraw 构建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2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总体分析
2.1 时间分布
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能够清晰表明特定领域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为清晰展现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在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借助CNKI 发表年度的可视化分析模块,绘制出我国2009—2019 年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题的文献分布图(其中2019年为预测值)。据图1 所示,该领域历年刊文数量虽略有浮动,但总体上呈上升趋势(y=167.18e0.056x, R2=0.53),年均发文量均保持在150 篇以上。党的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焦于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数量高幅度增加,该领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图1 2009—2019 年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文献发表的时间分布情况
2.2 高产作者合作情况
图2 高频作者合作关系网络
2.3 研究机构分布情况
借助软件对科技成果转化主要研究机构进行统计,取在2009—2019 年期间发文量在20 篇以上(含20 篇)的研究机构。经筛选和整理后,发现共有14家单位进入呈现范围(如图3)。从研究机构分布情况来看,高校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哈尔滨工程大学发文总数居于首位,累计发表文章41 篇。在统计结果中,有7 所院校是教育部科技司认定的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单位,这与各高校深入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切实推动科技成果转移是密不可分的。
图3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机构文献发表数量分布情况
2.4 期刊来源分布
通过对文献来源期刊的统计分析,可以清晰发现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受到不同期刊的关注情况。由于该领域研究文献的来源较为分散,本研究主要统计刊文量排名在前10 位的期刊。由表1 可知,2009—2019年发文数量排名靠前的期刊主要包括《科技管理研究》《中国高校科技》《科技进步与对策》《科学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等,累计刊文数量993 篇,占文献总量的50.98%,其中《科技管理研究》是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国内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同时也表明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除涉及到基础科学、经济与管理科学以外,也涉及到农业科技、科技信息等方面。
表1 文献来源的主要期刊分布情况(Top10)
3 关键词共词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的处理
表2 高频关键词列表
3.2 构建共现矩阵
根据统计结果,使用Bicomb2 软件可以对关键字段中一定频次的条目进行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的生成[8]。本文将文献关键词作为主要分析字段,最终构建出高频关键词44×44 的共现矩阵(如表3)。在高频词共现矩阵表中,其数值代表两两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数。
表3 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表(局部)
3.3 共词网络分析
共词网络分析是社会网络分析在文献分析中的应用[9]。为进一步挖掘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研究的现状,本文利用Netdraw 软件构建出高频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如图4)。在该网络图中,节点表示高频关键词,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的重要程度,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关键词之间存在着联系,连线的数量则表示关键词出现同一篇文献中的次数。
图4 高频关键词共词网络
点的度数中心度是研究网络图中节点权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分为绝对度数中心度和相对度数中心度[10]。为清晰展现高频关键词的地位和作用,更好地判断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研究的焦点,在共词网络图基础上,再次使用Ucinet 进行网络中心度分析,生成点的度数中心度统计表(如表4)。关键词的点的度数中心度指标越高,说明其影响力越大,作用越强。
表4 高频关键词点的度数中心度
据表3 和图4 所示,高等院校、科研成果、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关键词的点的度数中心度最高,它们位于网络图中的核心位置,是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关注焦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任务主要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有利于化解中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沉睡荒漠”和“专利沼泽”的困境[11-1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在此战略背景下,强调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等成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也成为热点,如动力机制、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互动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等。此外,我国部分学者基于多种方和模型,如使用DEA 方法、ANP 方法、Logit 模型进行科技成果转效率的测度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相比较而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科技金融、大学科技园等则处于网络图的边缘地带,关注度略低。
4 多元统计分析
4.1 构建相似矩阵和相异矩阵
为满足多元统计分析的需要,需要在共现矩阵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数据处理。本文使用SPSS20.0 软件中的相关分析将共词矩阵转化为相似矩阵(如表5)。在相似矩阵中,数值大小表示两个关键词的距离远近和相似度程度,即数值越接近1,则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好,反之亦然[13]。
表5 高频关键词相似矩阵表(局部)
为了降低相似矩阵中0 值过多造成的误差,可将相似矩阵可将其转换为相异矩阵,以加适用于统计分析的要求(如表6)。在相异矩阵的特点是数值越大,两者的相关性越低,反之则两者关联性越强。
表6 高频关键词相异矩阵表(局部)
表6(续)
4.2 聚类分析
通过共词网络分析,使我们对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初步的把握,基本上了解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热点指向。但要更加系统地理解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研究的主要类别,还需要对高频关键词共词矩阵做聚类分析。聚类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多个研究变量(关键词)进行分类,在没有先验知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变量之间关系远近为标准,得出分类结果[14]。
将相异矩阵导入到SPSS20.0 软件中,采用系统聚类的方式进行分析,在聚类方法上选择组内连接,度量标准选择Chebychev 距离,最终绘制出系统聚类树状图(如图5)。聚类树状图的纵轴是高频关键词,横轴则表示关键词间的距离,即相似性程度。据图5 所示,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研究热点大致可以分为7 大主要类别。
图5 共词矩阵的聚类树状图
(1)企业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此类研究主要包括企业、企业管理、科技创新、财政金融等4个关键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既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者,更是科技成果的主要需求方和受益者。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能力主要集中在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企业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希望借助其他科研机构的科研能力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通过各种途径获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和人才支持以求得发展[15]。但是,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不高、承载能力不足、资金压力较大、投入产出不匹配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方面主体地位应贯穿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近年来,围绕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政府不断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财税体系,强化财税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引导作用,同时增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综合能力,在融资渠道、融资模式等方面着力为企业营造出更加良好的环境。此外,一项技术走出从实验室到走向成熟,不但涉及到技术上问题的解决,还需要管理上的创新。当前,企业科研管理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为此,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管理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创新性设计和安排[16]。
(2)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此类研究包括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协同创新等3 个关键词。产学研合作是以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在政府、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的大力支持和协同下,形成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某种联盟乃至独立的实体,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和应用、人才培养、仪器设备共享、信息获取等活动,以推动科技进步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17]。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和有效举措,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研究涉及产学研合作的内涵、形式、模式和路径等。协同创新的实质是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18]。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对科技进步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新探索,已成为新形势下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环节[19]。要通过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充分调动各创新主体积极性,发挥各自优势,回应各主体利益诉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发展。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产学研协同创新本质,提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认识,在实践中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0]。
(3)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率。此类研究包括效率、DEA 模型方法、绩效评价、影响因素、技术创新等5 个关键词。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指的是基于已有的研究基础,利用各种创新资源把知识、理论以新的方式转化为新工艺、新设备等更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指的是则实现这种转化的效率,强调的是转化的速度、转化的相对质量比[21]。长期以来,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存在着效率不高、能力不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学者针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效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如采用DEA 模型、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衡量我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问题上,多指标综合评价是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法、排序法、模糊分析法或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22]。与此同时,深入检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效率差异背后的影响因素。何彬等[23]利用面板Tobit 检验发现地区禀赋和产业结构等对于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卫平等[24]考察了企业能力、要素投入、政府作用、市场结构等因素对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
(4)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此类研究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产业化、激励机制、知识管理、制约因素、政策等20 个关键词。该部分大致占据总体研究的45%,这表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且已经形成了较为广泛的研究方向。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是指已有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过程的运作方式,常见的模式主要有自行投产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委托开发模式和联合开发模式等[25]。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研究中,我国学者较多地关注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方面,如从“互联网+”“大数据”“众创空间”“双一流”等新的视角,研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陈红喜等[26]从理论模型展开推演,对巴斯德象限进行再发展,基于新巴斯德象限深度剖析了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模式和特点。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方面,陶娜等[27]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以高校科技成果为研究载体,探讨知识扩散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机制。部分学者通过对国外先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总结凝练出有助于我国科技发展的经验启示[28]。此外,我国学者还就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转移机制、资金管理机制、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市场导向机制等开展具体研究。
(5)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此类研究包括地方高校和区域经济等关键词。地方高校科研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地方高校也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过程中得到不断壮大[29]。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校需要依靠自身独具的学科资源优势,持续不断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率,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才能更好地对接和支撑地方产业企业的发展。在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黄菁[30]、常旭华等[31]、杜伟锦等[32]以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为样本,深入探讨地方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发展状况及演化轨迹。孙涛[33]基于演化博弈的视角,构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演化博弈决策模型,探讨地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低下的原因,并提出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路径的策略。此外,还有部分学者针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活动效率进行分析研究。
(6)科技成果转化的事实分析。此类研究包括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等3 个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的事实分析涉及现状描述、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等方面。张俊芳等[34]从探讨科技成果转化的内涵入手,客观系统地分析了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特征,以及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主要障碍。科技成果转化对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范凤岩等[35]对我国31 个省市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从国家层面和各地区层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部分学者还将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上海市等地区高校以及科研院所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对象,探讨现实中的问题症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
(7)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此类研究包括农业、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7 个关键词。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更是时代所需。而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而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评价、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以及国外关于农业技术转移效率等六个方面[36]。当前,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亟待建设,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农业科技管理部门,加快农业公共科研机构去行政化管理,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鼓励扶植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并加速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建设[37]。
4.3 多维尺度分析
通过聚类分析,我们已经发现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热点的主要类别,但是对该领域研究背后所隐藏的结构关系还难以把握。多维尺度分析能够通过降维的方法,衡量变量之间的距离,反映两点间相似和相异程度,识别数据间的结构关系,弥补方法上的不足。
使用相异矩阵,选择古典MDS 模型作为分析模型,统计结果显示压力系数Stress=0.121 <0.2,拟合指数RSQ=0.948 >0.6,满足信度检验标准。根据Naresh[38]提出的效度测试方法,删除某一刺激物数据,重新测量发现前后相对位置变化幅度较小,测量结果通过效度评价,最终绘制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战略坐标图(如图6)。X轴为向心度(Centrality),表示研究领域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向心度越大,表明越核心;Y 轴为密度(Density),表示研究领域内部之间的联系程度,密度越大,表明越成熟[39]。
图6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领域的战略坐标
据图6 所示,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位于第一象限,具有相当高的研究密度和向心度,说明国内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学研和协同创新方面的研究最为成熟和稳定。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整体位于第一、四象限,具有很高的向心度,但在研究密度上却较为分散,这说明该热点领域的关注度较高,处于较为核心的地位,但是内部研究结构的稳定性欠佳。企业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效率等方面的研究位于第二象限,具有高密度和低向心度的特点,表明这两类研究已形成规模且较为成熟,但是关注程度较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整体居于第二、三象限,侧面反映出该领域还未形成主流的研究范式,研究的整体影响力依然较小。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方面,影响程度和内部联系程度比较差,说明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还比较欠缺。科技成果转化在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等方面的研究分布于第三、四象限,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距离其他主题较远,研究的成熟程度相对较低。
5 结论和讨论
近年来,国内科技成果转化领域的研究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使用Bicomb2、SPSS20.0、Ucinet6 等软件,对发表在核心期刊以上的2 307 篇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献进行共词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多元尺度分析。结果显示,2009—2019 年间,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呈现出总体上升的趋势,学术论文年均发表数量保持较高水平,但是学者合作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核心作者群体。该领域的研究进一步需要加强作者、机构、学科间的合作联系,开展更为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跨学科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该主题的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等方面。科技成果转化研究的热点领域大致可以分为企业视角下的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和效率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与模式、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的事实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等7 大类别。当前,我国在产学研合作以及协同创新等方面,已经形成稳定成熟的研究结构。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与模式、企业视角下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效率等研究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地位和作用。在未来,国内学者可适当关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加快形成主流研究范式,提高该领域的影响力,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应强化区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的研究,加快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还应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现状、问题、对策建议等研究方面的内部联系,着力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主要是中国知网上的期刊文献,由于数据格式限制,尚未进行文献的引文分析,无法清晰展现知识之间的引证与被引证关系;缺少针对特定时段研究热点的分析比较和未来研究发展的趋势判断。此外,本研究未纳入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比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也不包括中国学者发表在国际期刊上的研究成果,后续研究可以考虑从以上方面弥补缺憾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