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信息技术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实践

2020-05-28石锦惠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前导学情精准

石锦惠

摘 要 利用信息技术的有效手段,明确诊断出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精准定位其“最近发展区”目标,并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 精准实施、精准反馈、精准巩固和精准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 水平。

关 键 词 教学诊断;信息技术;精准教学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 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目前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 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 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如何明确诊 断出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水平,精准定位其“最近发 展区”目标,并进行相应教学活动的精准实施、精准反 馈、精准巩固和精准复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 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 平。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的教学为例进 行探讨。

一、课前诊断,精准设计

信息时代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电子资源。在智 慧课堂线上备课时,教师就可以在线上个人备课端, 依据考纲及教材,融合众多优秀资源后自主设计符合 本班学生学业能力水平的一份预习学案,把学案和配 套的课前导学习题及预习微课——“化学反应中的热 量变化”,通过智慧课堂交互平台的自主学习栏,把学 习资源发送给学生,学生在智慧课堂平板端接收,随 时随地学习,轻松实现翻转课堂。

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智慧课堂的平台形成学业诊 断数据反馈,通过这些学业诊断数据,教师对学生知 识的难点和薄弱点了然于心,据此进行有针对性、有 侧重点的教学设计。如这节课的课前导学所反馈的 数据表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一知识点对学生 来说是难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把时间分配和 课堂结构侧重于热化学方程的教学。

教学目标在诊断数据的支持下,更加可量化、明 细化。比如,对“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这一知识点, 传统的模糊的教学目标是“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应 用”,可转化为“说出5个以上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的 例子,正确率100%”。再如,“理解掌握热化学方程式 的书写”可转化为“五分钟内完成两道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的习题,正确率 100%”。

二、课中评价,精准实施

在课堂上根据课前导学初步掌握的学情,及时调 整课堂教学策略,并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课 堂结构,实现师生互动的最优化,从而进一步诊断课 堂学情,进行全面真实的动态反馈评价,激励学生在 课堂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以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课前导学中所诊断的不同学生的学情, 利用智慧课堂交互系统把学生分成学情平衡的小组, 小组内互助合作。并利用智慧课堂随机点名的方式 抽取某组学生进行作答,及时利用智慧课堂系统生成 课堂评价光荣榜,每个小组及个人的课堂表现情况在 智慧课堂系统中形成记录与评价。

在课堂习题中,通过智慧课堂系统,把事先准备 好的练习通过平台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端,学生在平板 端作答后提交,教师通过系统自带的在线答题计时 器,查看学生提交课堂习题的速度。教师收作业后, 平台上马上形成数据分析,加以条形统计图显示学生 的答题情况,掌握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及时纠错,无 形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在课堂结构上,把时 间更多地分配到课前导学中发现的学生学习难点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这个知识点教学上,选取 学生进行在线演练,并实时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实现 对学生演练过程的全程监控,全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 点的细节及过程,及时评价和纠错。

以“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为例,我们在智慧课 堂系统原有的模板上修改并丰富了详细的本课时的 评价标准。

利用表1对“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一课中学生的 各项表现情况进行精准多元评价,并利用智慧课堂系 统,及时把每个学生该课时的综合评价情况通过网络 发送给学生端,让学生及时接收到精准的反馈。并定 期通过小组互评、自我评价、教师总评等方式,多角 度、全方位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分 析和评价。

三、作业分层,精准巩固

学生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知识的内化、整合和扩展 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导学、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况都 会在智慧课堂的交互系统形成学业诊断的数据反馈。 该系统详细记录分析了每位学生的知識混淆点、薄弱 点,并为教师进行分层次、个性化地布置课后作业提 供数据支持。

教师基于课标和考试大纲制定了化学作业的双 向细目表,包括分数、知识内容、等级等项目。以本课 为例,教师在作业的双向细目表的知识内容中包含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常见的吸放热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换的原因、热化学方程式的写作、 能量转换的常见方式、化学能和热能的应用等;在细 目表的等级中包含了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 价等。根据双向细目表,选择合适的、具有代表性的 课后作业。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把作业分成必须完成和扩 展家庭作业两类,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做 出选择。同时丰富作业形式,增加探究型、实践型的 化学作业。例如,在“化学反应的热量变化”一课的课 后作业中,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自主探究自热米饭自 动加热原理;自主探究“暖宝宝”暖身的原理。并提供 一定的实验药品仪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业余时间在 完成实验探究。

对每个学生的作业做好及时规范的批改、评价、 数据分析,形成高频错题集。学生在完成错题重做 时,让学生在作业后写出对此类题类的困惑或反思。 就课堂或课后作业中的疑难点、知识拓展点,教师可 以录制对应的微课,学生根据自身学业分析诊断数据 自主练习巩固及选取个性化资源进行学习,解决难点 和实现迁移学习。

四、查缺补漏,精准复习

复习与备考不能随性为之,应有精准的规划与实 施。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化学智慧课堂体系把学生每 个专题的阶段学情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并形成了阶段 性的学情反馈,让师生可以进行有的放矢的复习,使 复习对路到位。

通过智慧课堂系统的“班级错题集”,进行针对性 地“查缺”练习,进一步全面诊断出学生在“化学反应 中的热量变化”这一阶段学习的薄弱点。然后,再次 设置“补漏”习题,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个类 别的题目进行解答,对点撒网找出知识体系中的 “Bug”,整理出其疑惑点,并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成 因并提出纠错建议。让学生用表格化的形式精准定 位、梳理知识与能力的网络,了解自己掌握了哪些,还 有哪些不足,再进行点对点的巩固练习。最后,鼓励 学生利用智慧课堂的平板,自行绘制出“化学反应中 的热量变化”这一单元的思维导图,形成有条理有逻 辑的知识网络,强化主干知识,实现高效备考。

参考文献:

  • 陈晶君. 基于化学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以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为例[J].化学教学,2018(4).
  • 王晶,郑长龙,徐杰,等 . 手持技术促进学生化学变化

和化学实验观念转变的实证研究[J].化学教育,2011 (32).

  • 麻彦坤,叶浩生,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思想的当代发展

[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2).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前导学情精准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改进措施分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NB—IoT系统物理随机接入信道设计
提高WIAN前导码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