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以关注与提升默会知识为根基的教育
2020-05-28史升艳李牧川
史升艳 李牧川
摘 要 默会知识在人类知识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意会性、个体性、情境性、非批判性等特征。在教育教学中,默会知识才 真正与学生思维能力、生命情感的生长点相契合,不应该被忽视和压制,教师必须意识到默会知识对于显性知识的学习、教 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价值,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话语权”,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给学生 创设教育情境和实践机会,以此来激活与提升学生的默会知识,并且要通过内部自我反思和外部的交流讨论来丰富、更新 自身的默会知识。
关 键 词 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教育价值
我们能够从成千上万的人中辨认出某一个人的 脸,但是通常情况下,却无法具体描述如何辨认出来 的,这便是波兰尼著名的命题——我们所认识到的多 于我们所告知(言传)的(“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相对于能用语言文字表达和传递的显性知 识,生活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会 知识。如若将显性知识视为冰山的尖端,那么默会知 识则是隐藏在冰山底部的大部分;如若将显性知识视 为树上的果实,那默会知识就是果实成长的营养基 础,也就是说,显性知识植根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的 理解、掌握和运用都依赖于默会知识。在教育教学 中,一直重视和强调的都是显性知识,默会知识总是 被忽略或者被简单化处理,学生一味地埋头苦读,社 会和学校则以分数定学生,忽视了对学生自立能力、 交往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必须注重 默会知识,明白只有“默会知识才真正同学生思维能 力、生命情感的生长点相契合,才可以真正为学生开 拓出成长的格局和生命的路径”[1]。
一、默会知识的内涵与特征
什么是默会知识?英国科学家、哲学家迈克尔· 波兰尼(Michael.Polanyi,1891-1976 )首先明确提出了 “缄默知识”(tacit knowledge )这一概念,亦稱"默会知 识”,他认为知识可以分为两类:显性知识( explicit knowledge )和默会知识(tacit knowledge )。“默会知识是 一种不能被系统表述的,关于人们在行动过程中所拥 有的知识,默会知识本质上是一种与个人的体验、直 觉和洞察力相关的依赖于个人理解力的知识”[2]。也 就是说,默会知识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下形成的,不能 系统表述的那部分,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 腿\2020·01询” K和兗 识,和个人的经验、人生观、价值观等息息相关,是蕴 涵着深刻文化和智慧的知识,对人的行为和显性知识 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默会知识需要通过个人亲身 经历、实践和感悟来习得。那么,作为教师必须关注 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大量默会知识,并且要明白默会知 识对于教师自身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在教学 中重视默会知识的提升与培养。
默会知识具有意会性、个体性、情境性、非批判性 等特征。另外要注意,默会知识既有正向作用也有负 向作用,因此要正确把握并激发默会知识的正向作 用。( 1)意会性。默会知识难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 等明确表述,比如,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这样做一件事情,这很大程度上在于默会知识的意会 性,这种意会性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决策和个人判 断。就像对弈高手所展现的复杂精妙的棋局,即使不 能立刻清晰地判断每走一步棋的正确性,但是可以凭 借自己这样的感觉来下好棋。( 2)个体性。默会知识 是一种依附于个人的知识。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 雷特,同理,一千个认知者有一千种默会知识,每个人 都是独特的,“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性向、认知风格、成 长节奏,以及由这些要素经过独特组合而形成的心理 和认知结构。”[3]如学生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其个人默 会知识使得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首诗中诗人所描绘 的情景产生不同的理解,对诗中人物的诠释也会有很 大的差异。( 3)情境性。情境性是默会知识的一个重 要特点,默会知识体现在人的行为活动中,不易被察 觉,其激活与唤醒往往依赖于特定的情境。默会知识 是个体对某种特殊问题或具体情境的直觉把握,当相 同或者相似的情境出现时,个体的默会知识也会相应 地被唤醒。所以,默会知识需要在某些特定情境中才 可以更好地被激发,并发挥其重要作用。有非批判 性。显性知识是通过人们的逻辑推理和批判反思过 程获得的,而默会知识是通过人们身体的感官或者直 觉、领悟获得的,是伴随着个体的独特的感受、理解与 领会的,所以人们在学习实践过程中,不能对它进行 完全理性地批判。
二、默会知识的教育价值 教书育人重点在育人,不是机械的生搬硬套,一 味地向学生灌输显性知识,而是要注重学生的思维、 创造能力、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否则只会使得“教师和 学生分别成为缺乏思想和灵魂的传授知识的‘仓库' 和接受知识的‘容器'”[4]。
(一)有助于显性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波兰尼认为默会知识对于显性知识具有优先性, “一切显性知识皆有默会根源,要理解和运用显性知 识,必须有默会知识做铺垫和支撑。显性知识的生成 与创新依赖于主体的默会能力,是主体运用默会能力 的结果”[5]。默会知识和显性知识既有区别也有联 系,学生学到的显性知识是零散的,需要将其概括总 结然后内化,这个过程必须有默会知识的参与,显性 知识的传递只有通过默会知识的应用才能获得成功。 譬如,学生在学习“常见的地貌类型”这一地理知识 时,如果学生之前看到过相似的地理风貌,具备了某 种直观感受,这种直观感受可能不容易用语言表述出 来,但是可以帮助他理解地貌的相关内容。默会知识 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整个认知活动,有助于 学生对显性知识的理解、掌握与运用。
(二)有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教师知识既包括明确的、能用语言表达的知识之 外,也包括难以用语言描述的思想信念、态度、情感、 价值观等默会知识。默会知识对教师产生很大的影 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学 生以及不确定的教学情境,所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 学方法、教学情感等默会知识都需要不断更新。教师 在对自身默会知识进行审视和反思的过程中,教学水 平也处于一种动态生成的状态。也就是说,教师通过 对自身默会知识以及学生默会知识的摸索过程中,不 断地学习和反思,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可以提 升教师专业水平,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三)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对于学生默 会知识的唤醒与培养,也并不清楚学生真正的学习需 求与学习困难,致使所培养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的能 力,缺少创造力,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 要结合学生的个人经历、思维情感等默会知识来进行 教学,注重学生个性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追求,引 导学生在实践交流中对于所学知识体系进行消化吸 收,形成自己可灵活运用的知识。并且,学生可以通 过这些不一样的体验与感悟,来培养自己的思维习 惯、处世哲学、德性等,丰富自己的默会知识,从而使 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三、默会知识激活与获得的途径 作为教师,要意识到自身的默会知识对于教育教 学的重要价值;其次,要意识到学生默会知识的重要 性,关注学生的默会知识,利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使得 学生的默会知识显性化;另外,要帮助学生反思,学习 活动中的默会知识,学会思考分析自己所使用的默会 知识,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学会应用自己的默会知 识。
(一)注重学生的“话语权” 由于默会知识具有默会性特征,学生往往自己意 识不到或者无法表达清楚自己的默会知识,教师也难 以发现学生隐藏的默会知识。要想使得学生的默会 知识被及时唤醒,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话语权”,通 过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不断对话来了解学生的默 会知识。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师权威的影响, 学生在课堂中的“话语权”被“剥夺”,学生的默会知识 没有生成和显性化的机会与空间。因此,教师一定要 注重学生的“话语权”,使教学过程转变为师生之间平 等自由交流的对话过程,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提 出自己的想法与思考。在对话与交流中,学生的默会 知识都会伴随着他的具体见解显现出来,教师可以了 解到学生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及时了解到学生的 学习需求和学习困难,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培 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 性,不要用灌输的方法和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要 明确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大胆地表 达自己的困惑和想法,重视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 索,也要培养学生自觉运用默会知识的意识。另外, 由于学生的学习经历、生活背景以及性格特征等的差 异,致使学生默会知识具有多元化和丰富性,每一位 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习惯、学习能力都是不同的。 比如,一些学生总是在某个问题或者某个环节上犯错
误,可能是他自己的默会知识起了干扰作用。所以, 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已有的 默会知识,运用与学生认知风格和思维水平相契合的 教学策略,做到因材施教。要善于让学生主动地将学 习内容与自身的默会知识结合,将利于学生自己学习 的默会知识显性化,对不利于学生的默会知识加以反 思与修正。要关注学生的主动性和个体差异性,从而 更好地促使学生实现个性、自主和全面的发展。
(三)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教育情境与实践机会 学生的默会知识激活与获得,主要是依靠自己在 学习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具有较强的情境依赖性,创 造一定的情境可以激活学生内心深处与学习内容相 关的默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言行举止都对 学生的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教师可以用适当的语言 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相应的情境中;也可以呈现有 意义的教学材料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 的兴趣。除此之外,要注重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 会,比如,在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某个化学现 象的相关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这个实验, 让学生看到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在操作实验的这一 过程中必然蕴含着许多默会知识的获取与传递,既可 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 关注到学生的个人特点。
(四)加强教师自身的内部反思 默会知识是隐藏在潜意识层面,不容易意识到其 存在,再加上教师将大部分的时间、精力都投入到了 显性知识的学习与管理上,并没有意识与关注到自己 的默会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将其显性化。教师的默会 知识需要通过教师个体自身的不断反思来激活。“吾 日三省吾身”,通过反思来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是让 默会知识流动起来并且更新的重要方法。所以,必须 要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让反思成为教师生活中的一 部分,从而引起教师们对默会知识的重视。教师必须 要反思自己的默会知识,反思默会知识与自己行为之 间的联系,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比如,通过写 教学日志和观看录像的方法,思考自己的课堂设计和 教学流程是否合理,自己对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把握 是否恰当,学生的表现如何,自己和学生分别遇到了 哪些困难等。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意识到哪部 分默会知识在影响自己的教学,哪些是可以保留并不 断发展和运用的,逐渐积淀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实现教师默会知识的激活与更新。
(五)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默会知识的创造、运 用以及传递的每一个步骤,都涉及着不同主体间在不 同领域的交流与沟通,互相间启发、领会与积淀。教 师之间的交流讨论可以实现教师默会知识的转换与 共享,教师在交流中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教育话题谈 起,不受约束的沟通,“将教师个体默会的观点、立场、 信念或是认知的模式,伴随其见解和想法的发表而 显示'出来”[6],默会知识自然而然就传播开来了。 另外,观摩优秀教学案例也是实现教师默会知识交流 与传递的途径。观摩时的交流、互动和学习促使教师 间默会知识的显性化与共享,优秀的教师在处理教 材、课堂突发情况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这都是值得 其他教师学习的地方。在观摩的过程中,除了学习优 秀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还可以假设是自己的课堂, 自己会怎么讲,也能观察到学生的表现和反应。教师 要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观摩和思考,意识到自身存在的 不足之处和缺陷,将优秀教师或者专家合理的教学方 法及经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优化自己的默会知识。
参考文献:
- 郭海霞.缄默知识的教学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 西南大学,2016.
- Mchael polanyi. The Study of Man[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12.
- 张民选.专业知识显性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研 究,2002(1):14-18+31.
- 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1.
- 李颖.默会知识论关照下的教师知识共享机制的生成 [J] 当代教育科学,2019(5):3-7+24.
- 董爱霞.默会知识视域下教师教育课程困境与实践重 构的再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7):136-138.
(史升艳,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硕士研 究生;李牧川,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學研究院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责任编辑:赖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