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合作品质的小溪汇入核心素养的海洋

2020-05-28李芳芳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3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

李芳芳

摘要: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合作品质就是其中的一项。教师应在合作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发展核心素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键词:合作课堂;合作品质;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其中,合作参与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表现出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和素养。这就是本文要论述的合作品质,它是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

回到学生和课堂本身,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主阵地是课堂。如何依托合作课堂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呢?笔者进行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以问题为驱动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

教学内容由一个个问题贯穿。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是常见的合作课堂处理问题的模式。从合作品质提高的角度来看,没有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就达不到合作品质形成的条件。因此,合作课堂必须有值得探讨而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深层次的问题。

例如,在执教《蒲柳人家》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小说的特色是如何从人物身上体现的?为了完成任务,学生自主地把这个题目放在小组中讨论。

组长:小说的特色是如何从人物身上体现的,大家普遍觉得很难。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

甲:我们按照题目要求从人物身上找。

乙:我们来看小说的主要人物——一丈青。她说:不能叫你们腌臜了我们大姑娘小媳妇的眼睛。

丙: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的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丁: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喜泪如雨,又烧香又上供,又拜佛又许愿。洗三那天,亲手杀了一只羊和三只鸡,摆了个小宴。满月那天,更杀了一口猪和六只鸭,大宴乡亲。她又跑遍沿河几个村落,挨门挨户乞讨零碎布头儿,给何满子缝了一件五光十色的百家衣!百日那天,给何满子穿上……这些也不能表明小说的特色啊!

甲:老师上课的时候经常使用增减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我们来压缩一下第9节,看看怎么样。

乙:我来!压缩后:一丈青大娘一听见孙子呱呱坠地的啼声,非常高兴,宴请乡亲,还为孙子做了许多事。

甲:为什么压缩后意思相同,但是觉得少了点什么?

丙:我家在安徽。我听妈妈说,我们那里是小孩出生后一个月要办满月酒,宴请宾客,但是没有穿百家衣。

丁:我们老家是小孩一出生,要到祖先坟前放鞭炮。

乙:我们在讨论内容压缩后效果有什么不同,你俩怎么谈到各自老家小孩出生的习俗啦。

甲:乙你说的好,你的话提醒了我。刚刚删掉的是何满子家乡小孩出生的习俗。删掉后,我们就感觉不到浓浓的乡土气息了。

乙:这不就是老师要我们找的小说的特色吗?本文的特色就是充满了乡土气息。那前两句呢?

丙:第一句一丈青的语言,表现了典型的农村妇女泼辣的性格。你看“腌臜”多口语化,多有烟火气。

丁:第二句里面的茶碗口、元宵也是很生活化的。

甲:每一处描写都展示着农村的乡土气,所以本文的特色是乡土特色。

对问题的深度研究,会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内需。为了完成任务,学生会求助同伴,认真思考,主动分工,积极讨论,提炼总结。每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是学习知识建构的过程,是学习成果形成的过程,是合作品质形成的过程。

二、以活动为主线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

课堂活动是提高合作品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品质,发展核心素养。教学活动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结构。初中生的年龄刚好处于形式运算阶段,他们的思维已经发展到抽象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课堂活动的设计如果低于这个层次,就不能满足这个时期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需求。

例如,教学名著《水浒传》时,大部分教师的阅读课是布置学生读,然后一起说说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学生觉得名著课索然无味,经典的魅力荡然无存。面对这一情况,笔者对《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课堂活动做了相应的处理,要求学生选择喜欢的一种方式完成对本回目的理解:(1)以一个人物为中心,制作一个“朋友圈”;(2)完成一张思维导图;(3)做一张手抄报。课上,学生很快进入角色。5分钟后,学生要求小组合作,理由是:选择做“朋友圈”的同学,想真实地呈现内容、还原情境;有些同学想画一个鲁提辖,但是绘画功底不够,想请同伴帮忙;做手抄报的同学,想找同学帮忙设计版面;做思维导图的同学,认为自己一个人的思维不缜密,需要其他同伴来补充。

做“朋友圈”的小组制作的内容是:鲁智深在去找镇关西理论前发了一条朋友圈——明天我准备去约郑兄谈谈。该句一出,马上遭到小组成员的反驳。理由:鲁提辖是何等的侠肝义胆、疾恶如仇,他是提辖,一介武夫,性格本就粗犷,说不出来如此儒雅平淡的话来。另一成员说,鲁提辖也不会说“准备”去约谈,他性格果断,说一不二,他要做的事情谁也拦不住,这样不符合人物特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经过小组讨论协商,朋友圈的内容最终改为:明日,俺要直接去会会郑屠那厮。

当然,这只是“朋友圈”内容的冰山一角。随着《水浒传》故事的发展,制作“朋友圈”就越来越有挑战性。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把人物的性格、剧情的重点以及主角人物和其他人物千丝万缕的关系合理合适地反映在“朋友圈”。同伴之间发挥自己的特长,并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如美术、信息技术等完成任务。学生通过合作,反复协商、研究,大胆地表达观点和态度,一次次被排斥,又一次次被肯定。在此过程中,学生或喜或怒、或愁或悲,大家共同决策、相互扶持、相互鼓励走出困境,最终解决问题。活动中,有知识的获得、课程的整合、情感的体验、能力的发展。笔者认为,这样的活动过程就是合作品质和核心素养形成的过程。

三、以评价为激励提高学生的合作品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的课堂评价也发生了变化,学科评价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而是上升到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在合作课堂,教师的评价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小组合作成果的肯定或者否定,指出其优劣;二是对小组合作本身的评价,即小组成员有没有积极参与、参与的有效性、合作的效果等。

例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九年级语文“综合性学习   君子自强不息”时,有一个环节是:小组合作,针对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找到恰当的格言对李白进行劝说。经过讨论,其中一个小组找到的是贝多芬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休想使我屈服。在解释为什么找这条格言的时候,该小组认为:贝多芬的故事非常坎坷,他本身的经历就是自强不息最好的诠释,所以要用这条格言。小组成员还特地提供了贝多芬的故事。教师评价:“该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找到了格言,体现了该小组成员搜集信息的能力。该小组通过交流讨论,用贝多芬的经历证明了格言的恰当性,体现了该小组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家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评价会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及合作品质。

合作品质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在合作课堂中,教师应以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为驱动,以评价为激励,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这样,学生的合作品质会生根发芽,学生的核心素养会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鐘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
提升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实践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生物实验拓展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