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店”(“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0-05-28晁文霞
晁文霞
摘要:“小数的初步认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教师应该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彻底理解、掌握小数的概念及用法,这样才能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小数的初步认识;商品标价;情境导入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0~81页“文具店”。
【教学目标】
1.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结合具体的情境,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3.感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情分析】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学生在商品的价签上都看到过小数,并不陌生。但这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与整数相比,理解小数的意义并不容易。学生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见过小数,但对小数的读法、写法以及如何将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小数还不甚了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元、角、分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学会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难点:能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也能把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改写成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
【教学过程】
一、利用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你们是不是经常到文具店买文具?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每种文具下面都贴有一个标价牌,上面写有文具的价格?你们认识上面的数吗?新学期开学了,笑笑要到文具店买文具,可她看不懂文具标价牌上的数字,你能帮帮她吗?
每本笔记本_____ 元,是__元__角__分。
每支铅笔_____ 元, 是__元__角__分。
每把尺子_____ 元, 是__元__角__分。
每支钢笔_____ 元, 是__元__角__分。
[设计意图]我选用学生熟悉的文具店的情境导入,是要让学生明白“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产生是生活中计量的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的价值。
二、探索新知,认识小数
1.從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文具的单价?分别是多少钱?也就是几元几角几分?
2.学生先自己填写,再同桌交流,然后集体汇报。
(1)独立完成填空。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同桌交流想法。
(4)请同学汇报填法 。
生1: 每本笔记本3.15元,是3元1角5分。
生2:每支铅笔0.50元,是0元5角0分。
生3:每把尺子1.06元,是1元0角6分。
生4:每支钢笔6.66元,是6元6角6分。
(5)思考比较:不同数位上的“5”和“6”有什么不同?
生1: 3.15元的5表示5分,0.50元的5表示5角。
生2: 1.06元的6表示6分;6.66元的第一个6表示6元,第二个6表示6角,第三个6表示6分。
[设计意图]在学习过程中,我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充分交流想法。因为用小数表示价格在生活中很常见,许多学生已经有了体验,并已了解了部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交流互学,效果会比较好。
3.师:会观察的孩子最聪明。你们发现这些表示商品价格的数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吗?
生:多了一个点。
师:是的,你真会观察。这个点叫小数点。带有小数点的这些数叫什么数呢?我们来让智慧老人告诉我们吧。认真听哦,智慧老人只说一遍。(播放录音:像3.15、0.50、1.06、 6.66……这样的数都是小数)。现在我们来正式认识这位新朋友——小数。(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4.认、读、写小数。
(1)师:老师想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小数“3.15”,你们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写呢?
生:从左到右写,先写3,再写小圆点,最后写1和5。
生:从高位写起,和整数的写法一样。
师:小圆点写在右下方,不要写成顿号或句号哦。
(2)师示范写“3.15”“ 0.50”。
(3)观察小数,你发现小数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师:小数点很小,但是它的作用可不小。它把这个数分成了几部分?
生:两部分。
师:小数点是小数的分界标志。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小数部分。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各部分时,应以教师的介绍和强调为重点,切不可让学生盲目猜想和讨论,以免将名称弄错。
(4)怎样读小数?
师:听老师读“3.15”“0.50”,你们发现了哪部分和我们以前的读数方法相同,哪部分不同?
生讨论汇报:整数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相同,小数部分只要读出数字即可,像读电话号码一样。
(5)学生试读1.06、6.66,齐读。
师:遇到0元、0角、0分怎么读?
生:照读不误,就读零元、零角、零分。
(6)巩固读。(课件出示小数,学生自由读,同桌读,汇报读)
13.28 读作:__________
3.05 读作:__________
10.10 读作:__________
0.70 读作:__________
105.55 读作:__________
(7)每个学生自由写2个小数,同桌互读。(找两名学生上台写、读、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在读小数和写小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开口读、动手写,这样才能使知识落实到位。
5.师:同学们都会认读小数,还会写小数了,真了不起。现在,售货员阿姨邀请你们帮忙给文具店的文具写标价牌,你们能行吗?写之前我们再来回忆一下,“3.15元”中,哪个位置表示元?哪个位置表示角?哪个位置表示分?
生: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上的数表示“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位上的数表示“分”。
(1)学生拿出作业纸,独立给文具盒、直尺、钢笔写标价牌。
(2)同桌交流想法。
(3)教师请学生汇报。
师:文具盒的价格是多少?你们是怎么写的,怎么想的?
生:2元2角2分=2.22元。
师:这里的三个2表示的意义一样吗?
生:不一样。小数点左边的2表示2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2表示2角,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个2表示2分。
师:同一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钱数大小是不一样的。钢笔的价格是多少?
生:2元0角4分=2.04元。
师:这里的0能不能省略呢?
生:这里的0占位,不能不写。
师:笑笑认为钢笔的价格是2.40元,你们帮助她分析一下她的想法对吗?
生:不对,2.40元=2元4角0分。
师:请问,2.40元与2.04元有什么区别呢?
生讨论后汇报:2.40元的4是在角的位置,表示4角;2.04元的4在分的位置,表示4分。
师:直尺的价格是多少?
生:0元8角1分=0.81元。
师:有同学写成8.1元,你们说对吗?为什么?
生:错。这里没有元,8角1分不够1元,元位上写0占位。
师:看来,小数点的位置很重要,千万不要点错了!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主探索怎样把几元几角几分的人民币的币值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过程中,我让学生经历了“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大胆汇报”的过程,并适当给予引导和帮助,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6.分享數学小故事。播放课件:《数学故事》。美国芝加哥一个靠养老金生活的老太太,在医院做了一次小手术后回家。两星期后,她接到医院寄来的一张账单,账单数额是63440美元。她看到如此庞大的数字,吓得心脏病猝发,倒地身亡。后来,有人向医院一核对,原来是电脑把小数点的位置放错了,实际上只需要付63.44美元。
师:小数点的位置很重要,点错一个小数点要了一条人命。正如牛顿所说:数学中最微小的误差也不能忽略。
[设计意图]我利用故事情境引发学生对小数点的关注,让学生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米吗?如果你们成功闯过三关,老师就告诉你们。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一题。
(1)小兔买一包饼干,要付 元 角 分。
(2)小猴买一瓶果汁,要付 元 角 分。
(3)矿泉水1.88元,两个8分别表示什么?
师:同学们成功闯过第一关,老师告诉你们我的身高的第一个数字是“1”,单位是“米”。
2.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二题:写一写,读一读。
师:同学们成功闯过第二关,老师告诉你们:我的身高的第二个数字是“5”。
3.“练一练”第三题“森林医生”。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成功闯过第三关,我的身高的第三个数字是“8”。同学们知道我的身高是多少米了吗?
生:1.58米。
师:是的,同学们真棒,知道了小数不仅可以表示价格,还可以用来表示身高。小数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课下利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找一找,除了商品的标价用到了小数、老师的身高用到了小数,还有什么地方用到了小数?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我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小数的认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注意,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确保学生经历真实有效的独立思考过程。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我多加追问“为什么?”,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我在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发现小数不仅可以表示商品的价格,还可以表示身高、体重、路程等,让学生体会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四、总结内容,谈谈收获
谈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微课播放:小数的历史。
[设计意图]我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微课,了解更多关于小数的历史与发展,激发孩子学习和探索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反思】
1.“小数的初步认识”属于概念教学范畴,较为抽象。教学中,我紧密结合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充分挖掘和利用概念中的直观成分,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以元、角、分的直观模型为背景,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首先,读懂文具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学生会用元、角、分说明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这是学生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之后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在“巩固应用”中,我让同桌进行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还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
3.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自然放松的课堂环境中自主交流,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有利于思维的激发,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与辅助的作用。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