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初中班级小组合作

2020-05-28陈宝玉

读天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初中

摘 要:从小学升入初中,由于年龄因素和生理特征,大多数孩子开始有自主意识,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同时孩子也面对与小学不一样的升学压力—中考。因此,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的班主任,如何有艺术有智慧地管理班级显得尤其重要。在班级管理中实行班主任有效指导下的小组合作,运用初中生的朋辈影响,实现小组的自主管理形式,是一种高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关键词: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初中

一、 小组合作的管理模式

苏联的霍姆林斯基(1984)指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学生自主意识的体现,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牢固树立和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根据学生需要合作的特点,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们提出利用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根据班级管理的发展,研究者提出了学生自主管理的理念。那么把合作性和主体性有机的统一于学生个体,就形成了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将合作小组的理念和做法运用于学生的班级管理,通过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同伴间的互赖互动,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最初尝试这种做法是在2008年,借助学校提出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向老教师请教,翻阅有关书籍,逐步在班级管理中摸索这个模式,历经三届的实践,逐步形成了班级小组合作的模式,其间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小组的形成,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方法,采用人头编号法,把学科成绩、个人表现德育量化分、学生打分、老师打分这四个维度的分数从高分到低分编号。班主任在个别适时调整,尽量做到小组均衡。组内男女搭配相对均衡,性格等方面都应该尽量考虑到。形成的第一个星期让同学之间尽快熟悉彼此适应,形成立方体模式,组员之间建立互相依存关系。班主任此时的工作主要是指导组长,协助组长分析各个组员的优势和需要帮助的地方,这样班主任的管理就从原先的一对全班同学缩减为一对几个组长,班级管理相对有序轻松。第二是小组的组规制定。根据不同的小组,建立不同的组规,体现个性化和差异化,形成法中有规,规中有约,相互约束的法网,对于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逐步提升,我荣祖荣,组荣我荣,共进退,每个组员在做好自身的同时,努力为小组争光。第三是小组的分工,实行组长责任制。一般情况下,小组内的1,2号学生是工蜂,能力较强容易包揽组内事务,7号学生容易被边缘化,分工不到位,容易形成“搭顺风车”的习惯。所以分工时要做到分工责任明确,底层优先原则,只要底层学生能做到的,就尽量不让工蜂去做,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二、 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俗话说:“群雁高飞头雁领”。组长是实现班级管理的中流砥柱,如果把一个班集体比喻成一把雨伞,组长就像是这把伞的支架,没有支架,伞撑不起来。在班级管理中,始终带着发展的眼光看待组长,注重自始至终对组长领导力的培养,既可以让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成为班级管理的宏观调控者,又能讓组长的组织、协调、交际、言语表达等各种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并充分调动组长的积极性,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对于组长的培养,从一开始的“扶着走”,到“送一程”,最后就可以适时地“放开手”,放组长大胆工作,自我管理。我的主要策略是培养组长的自信心,教会组长正确的管理小组的方法,学会帮助组员,团结小组的力量,促进组内成员之间形成正确的积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组长的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关键能力。在实行小组合作中,每周班会课结束后,都开展“组长大讲台”的活动,让组长定期讲讲身边组内的真善美,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给做出奉献的每个学生以正向的反馈,进而营造以组长为首的全体同学以奉献为荣的班级文化。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个活动能够擦亮学生们的眼睛,久而久之,身边越来越多的真善美被讲述、被模仿,良好的班风自然形成。组长领导力逐步培养后,接下来小组的合作,更多侧重的是合作学习,实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机制。“南南交流”强调的是组间优秀的同学之间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习经验、方法,以文或以题会友,互相命题相互检测,共同提高。“南北交流”强调的是组内在一对一绑定辅导,定期为本组后进同学辅导,以出题(卷)形式帮助后进同学巩固课堂学习知识,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本组在班级中学习成绩的竞争力。从而最终达到在组间效果共赢的局面。交流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点名发表,互相提问,分别发表,并且底层优先原则。在过程中,班主任的身份是引导者,促进者,在每周的班会课上引导组长、组员们总结经验,扬长避短。

三、 小组合作的评价和奖励

班级管理中,按照班级常规,实行量化管理。每天一张班级管理日志,详细记录学生在班级的各种表现,班级日志同时也是小组评价的主要参考依据,所有量化分数均来自日志中的记录。小组在周评中表现优异则可以设置小组奖励分,进一步促进全体成员密切合作。组内组间实行量化分数竞争,每个同学最后的得分是跟小组的分数绑定在一起。小组分数高,最后个人总的得分也高。在每周评比中,前3名的小组可以得到小组奖励分,这样此小组在接下来的一周就已经领先起跑线了,实现组好我更好的“滚雪球”效益。同时在每个月会把每个学生的4周得分绘制成图表,以更加直观清晰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量化分数是一路在上涨还是一路在下跌,从而会有所反思。小组评价结束后,会有相应的小组的奖励。奖励起到催化剂的作用,例如:优秀个人评为“飞人”“优秀组长”,优秀小组评为“幸福小组”,分别都有不同的奖励。比如:优秀组长一定是期末综合素质评价A级的人选;向学生和家长发送喜报,得到家委会的物质奖励;宣传栏拍照张贴表彰;推荐参评上级部门的优秀评比项目;免背诵卡,免值日卡。奖励了优秀个人,优秀组长,在班级中形成你追我赶的积极性。正是这些不同优秀品质的小组形成了班级良好风气的“星星之火”,如果这些“星星之火”相互借势,必将燎原整个班级。

四、 小组合作的困惑

目前所带班级47个学生中,有39个同学认为自己从这种小组合作模式中受益颇多,也有8个同学认为对于自己的作用不大。定期收到学生这样的反馈也是很有必要的,方便班主任后续的工作跟进,调整小组合作机制。同时,由于我们的学生处于不同的动态发展,这也是班级管理模式的困惑,比如面对顽固分子,有时候会有点束手无策的感觉;面对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均衡,有些学生就是在合作方面非常被动,这些难题摆在面前,也更激励着我去反思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之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对于我来说都是新的开始,都还是在尝试阶段,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学习他人优秀经验,勤思考,带着爱心和耐心,实现小组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有更好的收获。

作者简介:

陈宝玉,广东省深圳市,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外国语学校。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初中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