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现实主义艺术思潮对新兴版画的影响

2020-05-28张程程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现实主义

张程程

摘    要:新兴版画运动伴随中国革命而生,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本文分析了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传入中国后其外延扩大,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实主义;同时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与鲁迅的推动,德国、苏联现实主义版画的影响,国内革命形势三个方面探讨了现实主义在新兴版画中形成主流地位的原因。

关键词:现实主义;新兴版画;艺术思潮

現实主义艺术思潮最早出现并盛行于19世纪的法国,随后传播至世界各地。由于中国革命形势、传统文艺观念、民族审美习惯等因素的影响,现实主义在中国化过程中被赋予新的内容,最终表现为取材于现实生活,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同时具有批判性和斗争性的民族化、大众化的艺术。

一、中国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的来源

中国的现实主义思潮始于“五四”运动时期。为解放思想、启迪民智,国内有识之士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积极引入国外先进文化,现实主义随着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艺术思潮一起被介绍到中国。

(一)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

19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艺术以“巴比松画派”和库尔贝为代表,强调对生活冷静、客观、真实地描写,忠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貌。但经由留洋画家介绍至中国与写实主义相混淆后,现实主义在中国具有了不同的内涵。在西方,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的两个概念,既密切联系又存在差异。现实主义是指19世纪盛行于西欧的一种文艺思潮,其包含小说、绘画、音乐等众多艺术门类;而写实主义却是区别于现代派抽象绘画的传统绘画技法,从古希腊、罗马到文艺复兴及至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都是写实主义的艺术。由于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拥有同一个英文名“Realism”,二者概念易被混淆。加之国内画坛希望通过西画写实之技巧,改良中国画自文人画以来远离现实,只重笔墨、不重形似的现状。将写实主义的“写实”传统嫁接在现实主义艺术上,亦是画家们的主观愿望。现代版画被鲁迅引进中国后担负了启迪民智、宣传革命,号召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社会功能。这使得新兴版画必须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依靠这种具有写实内涵的现实主义。

(二)俄苏美学的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艺术以真实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为己任,宣称“现实主义就其本质来说是民主的艺术”。俄国的现实主义思潮源于西欧,但由于其落后腐朽的农奴制社会环境,俄国美学家进行了选择性接受和改造。他们强调现实主义与生活、社会、人民的关系,将现实主义坚持的客观性创作原则发展为具有社会批判性和变革意识的现实主义。十月革命后,现实主义艺术与苏联的社会政治紧密联系,逐渐发展成代表工人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充满反抗与革命精神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艺术。

十月革命为中国指引正确的革命方向,我国在开始借鉴苏联道路和制度的同时也学习其艺术创作的方法。1930年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兴起。以鲁迅、瞿秋白等人为首的左翼作家译介了大量苏联具有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对社会批判与揭露的程度之深刻,契合了我国期盼通过文艺来摆脱愚昧、启迪民智、变革社会的诉求。而由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也借鉴了苏联的现实主义表现形式,符合了中国国情的需要,从而站在抗战最前线。

二、新兴版画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原因

新兴版画由鲁迅介绍至中国,区别于传统木刻绘、刻、印的分离,新兴版画由创作者自绘自刻,能够准确传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国外版画被介绍至中国后,版画青年对其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和理解性的阐释。在众多表现形式中,现实主义以真实反映现实生活、易于被民众接受等特点成为主要的创作方法,并具备了战斗性、革命性、宣传性等特征。这既是版画青年的艺术自觉,亦是特殊时代的社会需求。

(一)传统文艺观和鲁迅的推动

新兴版画虽是一种艺术形式,但也带有极强的政治倾向性。这源于我国传统儒家文艺观的影响,强调以文艺作品教化民众,达到“成教化,助人伦”的目的。但在古代艺术发挥的作用有限,能影响的更多是知识分子,不能深入到普通百姓家,这也是阶级社会艺术的局限。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局面,在一系列措施救国无望的情况下,先进学者认为必须进行思想革新,倡导创作一些反映社会、揭露现实、具有批判性和革命性的作品,希望通过文艺的教育功能启迪民智、变革社会。

鲁迅深感社会落后和国民愚昧,希望以文艺唤醒民众。在国内社会形势逐渐恶化和接触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后,鲁迅选择了一些具有反抗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品推介到国内。他的文艺理念是极具批判精神,这与现实主义艺术表现出的批判性相通。鲁迅认为对于绘画来说“懂”是最要紧的,曾谈到:“立方派(Cubism)未来派(Turism)的主张,虽然新奇,却尚未能确立基础;而且在中国,又怕未必能够理解。”在他看来现代主义艺术最为致命的一点就是只有少数人懂。当时普通民众的艺术素养较低,版画创作不能曲高和寡,要多创作一些浅显易懂、雅俗共赏的作品。而现实主义艺术以下层人民的生活为对象,采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同时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是最适合进行宣传号召的艺术样式。

(二)欧洲、苏联现实主义版画的影响

鲁迅介绍了许多现实主义或具有现实主义倾向的版画家和作品到国内,其中最为推崇的是珂勒惠支,他希望中国艺术家能像珂勒惠支一样,以艺术作武器起来反抗和革命。珂勒惠支大多以无产阶级为对象,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和反抗精神。此时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这使国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鲁迅谈到:“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珂勒惠支所表现的主题就是此时中国艺术家需要表现的。她的版画在表现形式上虽是表现主义的,但从题材和主题上却显示出现实主义风格。由于社会环境影响,中国版画青年在学习时汲取其作品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使新兴版画作品充满了战斗性、革命性和批判色彩。如李桦的组画《怒潮》中的《起来》刻画了农民拿起武器进行革命,其势如燎原之火,充满反抗精神,让我们联想到珂勒惠支的组画《农民战争》中的《反抗》。

鲁迅介绍苏联版画更多。十月革命后,左派艺术家群体逐渐形成在社会、政治上“左”倾的“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风格,创作了许多充满革命性、斗争性的版画作品。苏联人民也曾遭受封建制度的压迫,苏联的社会制度是我国革命的方向,相似的经历使我国版画青年对苏联版画具有亲切感,容易借鉴和学习。在鲁迅和中苏文化协会的努力下,中苏一直进行密切的艺术交流。特别是1936年在中国举办《苏联版画展览》,其规模大、展品多、质量高、影响广,为版画青年提供了绝佳的学习机会。他们汲取了许多苏联版画的创作方法,如取材、构图、造型及表现方式。在战前及抗战前期,中国版画都有浓厚的苏联版画的影子。

(三)国内革命形势的需求

版画一开始就是作为武器和工具被引入中国,因为在革命和战争年代,唯有版画“虽极匆忙,顷刻能办”。既而能够向大众宣传进步思想和革命意识,并便于大规模复制印刷的现代版画被鲁迅引入中国。现实主义的版画作品充满批判精神,能够直接揭露现实,声援革命。同时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直观明了,具有较强的叙事性,可以更好地起到宣传号召的作用。随着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新兴版画因为直接表现抗战、宣传抗战、鼓舞抗战士气的作用,成为了抗日救亡文艺战线的主力军。此时的版画工作者深入战地,既是画家又是战士,他们用手中的刻刀和木板为抗战服务,将作品如投枪匕首刺进敌人的胸膛,并逐渐在解放区形成革命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革命现实主义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纯艺术,而是在一定政治思想领导下的艺术创作方法。它要求创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从革命斗争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历史地描写现实,通过对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新兴版画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诞生,致力于以艺术进行救亡图存,充满革命性、战斗性和先进性,与无产阶级的革命现实主义内涵相契。因此新兴版画以革命现实主义为指导,战斗在抗战最前线,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结语

中国的现实主义和版画是顺应时代需求而被引入的,这就注定它必然与中国革命道路保持紧密关系,并成为革命前进路途上的有力武器。新兴版画的现实主义是欧洲现实主义在中国特殊语境下的变体,其审美倾向并没有与现实主义原有的内涵相悖,而是在此过程中去不断探索现实主义的外延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他国的现实主义有其特有历史背景,我国的现实主义所表现的也是本民族的本時代的特定样貌。虽然社会背景和地域文化不同,但几种现实主义的观念和表现方式却是相同的,即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的场景和主题,只不过最终呈现出了各具地域特色的多元化风格。

注释:

鲁迅:《鲁迅论美术》,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第16页。

参考文献:

[1]柏柯村,邓旭.抗战时期中国现实主义美术的审美嬗变[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5(11).

[2]杜永强.从“拿来”到扬弃:珂勒惠支版画与中国早期木刻[D].华中师范大学,2011.

[3]胡卫国.柯勒惠支版画艺术与中国现实主义版画创作[D].华中师范大学.2007.

[4]李颖.抗战时期现实主义美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

[5]周婕.抗战时期中苏两国之间的美术交流历史研究[D].西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现实主义
政治现实主义浓与淡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用现实主义的力量迎对司法复杂性
浅析动画《萤火虫之墓》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现实主义影像剖析
1982—1990:连续剧时期中国电视剧美学风格的确立
为什么
俄罗斯文学界关于新现实主义的讨论
新现实主义巨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