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新媒体“短平快”优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路径

2020-05-28杨文代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传统文化新媒体

摘    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文化血脉、文化基因,为华夏子孙后代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支撑。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深地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新媒体“短平快”优势,创新、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更好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是值得深思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新媒体;传播路径;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優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当前,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深地影响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和路径。新媒体时代如何发挥新媒体“短平快”优势,创新、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途径,巧妙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是值得深思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一、新媒体传播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进行传播的“精英式”传播体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绝不是三言二语就能诠释和解读的。

新媒体时代的文化一定意义上属于“快餐文化”,其微信、微博乃是“快餐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即时、快捷、迅猛的特点。微信、微博上的大量图片,配有简洁的文字说明,甚至就在图片上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字点缀,就大大满足了当今人们快节奏生活、表面化阅读、短期效需求的心理。

在新的信息技术及传播渠道发展形势下,如何让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当代社会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好的传承和弘扬出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遗产“活起来”,就需要运用传统文化+互联网的方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提炼,弃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传统文化中提炼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思想理念、道德规范、价值追求,赋予新意、创新形式,进行艺术转化和提升,让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底色、鲜明中国精神的文艺精品,巧妙借助最新的流行元素,运用不同类型新媒体多角度权威“科普”,以“千里眼”“顺风耳”的角色帮助受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使中华文明的深刻文化内涵内化于心。

2019年春节,《啥是佩奇》微视频以过年回家、合家团圆的亲情民俗为主题,快速传递,异常火热。随即,诸如“千龙网”推出“啥是春节”系列新媒体原创产品,选取感动网友的新闻图片,幽默诙谐的简短文字,传播传统习俗文化,传递中国年味亲情,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

二、新媒体传播的载体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珍贵多样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德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精神内涵。

时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仅靠书本等传统载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要,亟需借助新媒体多向、互联的传播特点,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速度,不断扩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空间,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传下去。如何用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对优秀传统典籍进行不同层次的通俗化转化,让优秀传统文化摆脱以往曲高和寡的尴尬局面,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飞入寻常百姓家”,并依据大众普通需求,对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生活智慧、生命真谛、哲学智慧等,进行丰富解读和阐释,用大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优秀传统故事,传播好优秀传统声音,使其既迎合大众的意愿又能凸显传统文化大众化传播的时代气息,当属功不可没、恩惠千秋。

2017年春节至元宵节的宝贵时间段,中国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档《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借用古诗词内容,精雕细刻,耳目一新,形式新颖,一举走红。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华人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选手,以诗为剑,一较高下,引人入胜,让观众叹为观止、拍案叫绝、热血澎湃、欲罢不能。据悉,全国共有5万多古诗词爱好者参加,该节目全部10期累计收看人数达11.63亿人次,不仅刷新了收视率新高,也在荧屏内外掀起了诵读诗词经典的汹涌热潮。

三、新媒体传播的内容取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如何取舍经典文化内容、创新对外传播方式,更好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中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亟需深入挖掘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元素,更新理论、打造精品、推出力作,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赋予“世界元素”,实乃是一项庞而系统的民族工程。

首先,要大力精选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中华武术、中华典籍、中国文物、中国园林、中国节日等最具中国文化代表性的内容,擦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名片,推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项目走出去,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其次,要不断升级传播技术手段,统筹利用大众媒体和新兴媒体等融合渠道,发挥社交媒体平台在精准推送、同好集聚等方面的分众传播优势,快速将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出去。再次,要发挥“政府、企业、公众”在文化传播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传播格局,不断提升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认同标识,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的魅力和神韵。

2019年1月,一条视频从国内火到国外。视频里,从青春活泼的孩子到步履蹒跚的老人,四代人在一声声“妈”的呼唤声中,依次出场,引发网民同款“四世同堂”短视频接力效仿,被国外网站编辑发现并转发到“推特”上,迅速火遍全球,点击量超过1910万。其背后就是蕴藏了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深深打动了世界各地网友,并从中感受到了家庭温暖、名族的兴盛。

参考文献:

[1]张明敏 文化传播的新趋势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发展》2009.04.

作者简介:杨文代,(1966-12),男,学历:本科,单位:中原油田分公司天然气产销厂,研究方向:党务政工。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传统文化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