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理论视角下《毛猿》主人公解读
2020-05-28林会丽
【摘 要】《毛猿》是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代表作之一。在《毛猿》中,奥尼尔塑造了一个极具现实主义悲剧色彩的主人公——杨克。而纵观尤金·奥尼尔作品,其所表现出的浓烈情感极为鲜明,几乎所有剧作中的情绪冲突多是基于社会集体创伤或个人创伤后的直白体现,因此,尤金·奥尼尔素材创作特点便有着明显的创伤记忆烙印。从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毛猿》主人公进行解读,也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理解剧作主旨,明确作者想表达的具体含义。
【关键词】创伤理论;《毛猿》;主人公;解读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3-0022-02
《毛猿》创作背景为20世纪20年代初,其在创作完成后的公演中获得极为热烈的反响,《毛猿》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美国现代工业文明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毛猿》主人公杨克作为远游船上的一名司炉工人,其角色设计直接影射美国底层民众。杨克的生活极为单一(每天在船舱底层生活工作),杨克也认为自己就是这艘远游船得以驱动的零部件,虽然无关紧要但是不可或缺,直到米尔德丽德的出现,象征资产阶级的全面侵入,而当米尔德丽德称呼杨克为畜生时,杨克精神和心理状态明显受创,之后杨克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因此从创伤视角下剖析主人公杨克的种种情感经历和情绪表达,对理解人进行自我价值追求时所遭受的各种精神、心理创伤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创伤理论定义及特征
创伤理论从字面理解即身体受创而出现的伤口,但其另一层含义即个人生活形式以及心理状态受创而失去正常生活、正常认知事物的能力,部分个人及群体甚至会留下创伤记忆,无法正常、乐观、积极、主动地去规划甚至面对自己的人生。
因此创伤理论也可看作是指代个人或群体发觉自身正在经历着可怕的事情,随时间推移最终这种情绪会全面侵入相应群体的精神和心理中,直接在群体意识上留下难以抹除甚至无法抹除的印记,使之成为他们后续生活的一部分,改变其未来走向,同时也会影响他们的感官看法[1]。
个人或群体在受创后往往表现为创伤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而身心受创严重后人会逐渐失去抗争或想要摆脱创伤的意志,自身精神会被持续压制,最为明显的像部分受创人群往往极度缺乏安全感、无法信任任何人、质疑自己存在的价值、封闭自己等,这些都属于创伤表现的主要特征。
二、创伤理论视角下《毛猿》主人公解读
(一)受创根源
据奥尼尔所言,《毛猿》主人公的原型即奥尼尔年轻时在海上乘船远洋时所结交的一位船底司炉工,在自传中他这样描述杨克的原型:“他是个巨人,壮得怪诞。”而且更是一个坚定不移的个人主义者,乐观开朗,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也很是认可,但最后这位“巨人”选择了跳海自尽。奥尼尔以他为原型创作《毛猿》,便是想要找寻究竟是遭受到什么样的创伤,才会使一个人放弃“生”的欲望。
而结合《毛猿》一剧来看,主人公杨克受创根源来自童年时的家庭生活,杨克父母不合,从小在缺爱的环境中成长使得杨克自身归属感和自我认知严重缺失。剧中对杨克父母的描写主要表现为杨克父母本身是没有信仰的底层大众,生活状态也较为隔絕,不像普通群众会经常去教堂祷告,加之杨克父亲酗酒成瘾,父母每天都在争吵,杨克甚至会成为父母的发泄工具。因此童年时期杨克的生活较为悲惨,直至杨克母亲离世,杨克正式离家出走,其生活才逐渐得到改观。
自离家后杨克先是打零工,之后在船舱正式落脚,成了一名司炉工人,杨克每天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虽然日复一日重复着机械化的动作,但此时的杨克已经觉得这才是自己认可的生活,因为在这里不用遭受父母的暴力。由此可见,杨克本身伦理意识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其和普通人对家人以及家庭关系的理解有明显差异[2]。
此时的杨克认为,家庭是不需要女人、孩子、亲情的,而这种情感异化是受创后的直观表现,究其受创的根源,则是童年时家庭暴力以及不公对待所致。
(二)二次受创
一次创伤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情和生活轨迹,二次受创、多次受创,甚至受创过深,可能会直接摧毁一个人的生存能力。在杨克成为一名司炉工人后,迎接杨克的并不是稳定的生活,而是对杨克的二次创伤。在当时被工业文明快速侵略的社会环境中,整个美国社会阶级生态格局开始发生明显变化,科学使人开始盲目扩张,对原始环境破坏时不屑一顾,以及资本主义社会早就存在的阶层差异,无不影响着整个底层群体的价值观。杨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作为远洋船司炉工,自然而然地认为自己是整个船舱的一部分,加之长期在狭小空间里工作,工人们随时间推移基本都形成了像毛猿一样的体态,在外人看来这群底层工人已经明显不像“正常人类”。但杨克丝毫没有感到任何异处,在剧中,杨克骄傲地称自己为“我是原始动力”“我就是钢铁”,由此可以看出,杨克已经彻底认可并接受了自己身为“毛猿”的生活状态和“身份”标识。这种无法正确清楚认知自身已经沦为社会巨变下的奴役工具的现象,在杨克不自知的情况下缓慢走向心理失衡的异化路径中,为杨克二次受创埋下伏笔[3]。
剧中杨克与米尔德丽德在锅炉房内相遇,米尔德丽德看着充满煤灰的空气中火光照出各个工人的剪影,仿佛戴镣铐的毛猿,他们弯着背,双目无神,机械行动着,到炉膛口时再被杨克粗鲁的语言冒犯后直接惊慌失措,副手搀扶米尔德丽德离开时,米尔德丽德才缓过神来,对着杨克骂道:“这个肮脏的畜生。”自此杨克二次受创,自己所建立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这一刻全面崩塌,感受到侮辱,同时旧日的伤疤和痛苦记忆也全部被揭开,杨克也在二次受创中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正视自己在这个社会中所寻求的真正归属感。但现实永远残酷,即使后来杨克在寻找自我存在的途中,面对大猩猩时撬开铁笼,想要与大猩猩一起携手走向第五大道,想要向上层社会讨还公道,而大猩猩根本不予理睬,反而杨克的种种举动惹怒了大猩猩,最终杨克被大猩猩压死,压坏的身体被扔进了笼内,杨克也因此成了动物园中真正的“毛猿”。在生命垂危之时,杨克痛苦呢喃:“连它也不认为我们是一类,老天爷,我究竟去哪才能不受罪?”
由此可见,杨克在遭受重创后历经迷失终于以死亡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追求自我存在又无法获取存在的真实画面,其最终也没有意识到上层资本阶级的罪恶,无法弄清造成自己悲剧的根源,杨克成为了社会变革中底层觉醒抗争的符号,但抗争的手段和价值又难以起到实质性作用,最终只是给广大受创的社会底层提供了一个颇具悲剧启示的方向引导[4]。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创伤理论视角对《毛猿》主人公进行解读,可以看出,杨克所反映出的社会精神生态失衡会对整个时代底层民众产生不可逆的精神心理创伤,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整个社会正处于高速变化的形态,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正视每个时代发展阶段的种种社会弊端,重视人自身的价值以及自我存在的追求,也是在创伤理论视角下对《毛猿》主人公进行解读后,作者想要广大读者认识个体以及社会受创异化的表征特点,从而使人类社会精神文明能够得到不断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王艳芳.信念·迷惘·幻灭——从《毛猿》中表现主义手法的运用看扬克的精神危机[J].戏剧文学,2018,(04):72-76.
[2]孙霖.基于马恩悲剧论对《毛猿》的悲剧冲突解读[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3):49-53.
[3]樊尚婧.尤金·奥尼尔悲剧中的期许——论《毛猿》中的悲剧意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2(04):28-29+78.
[4]余嫦嫦.读万卷剧不如行万里路——尤金·奥尼尔的《毛猿》给美国戏剧带来的新意[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03):85-86.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奥尼尔后期戏剧研究”,项目编号:1353MSYYB059;牡丹江师范学院科研项目“创伤理论视角下的奥尼尔后期戏剧研究”,项目编号:YB2018016;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生态伦理观视角下的海明威作品主题研究”,项目编号:1353MSYYB055。
作者简介:林会丽,女,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学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