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背景下资源勘查专业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2020-05-28亚夏尔·亚力坤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摘 要:“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精扶贫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上使贫困学生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且得到思想、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提升。高等教育不仅要使贫困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获得思想、文化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严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彻底摆脱”贫困”。

关键词:精准扶贫;资源勘查;课程体系优化

一、新疆地区高校进行教育扶贫的必要性

精扶贫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物质上使贫困学生得到经济上的支持,而且得到思想、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提升。高等教育不仅要使贫困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获得思想、文化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应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严峻,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彻底摆脱“贫困”。

新疆作为我国唯一海路陆路均不受强国围堵的省区,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最重要的支点,沿路均为重要的资源产出国,中国新疆和邻区各国已构成“我国资源安全最重要的一翼”。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新疆及周边一系列海路陆路交通设施均处于高速发展中。 2016年11月13日瓜达尔港正式通航,标志着我国海运不仅将逐步摆脱马六甲海峡的战略制约,也大大节省了我国海运里程;2017年05月19日中欧开行首趟公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了我国东部到西部、亚洲到欧洲、海路到陆路的贯通,使新疆由我国“西部边陲”正在向“欧亚国际中心”演变,成为我国资源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家-自治区-地州三个层次、境内境外两个方面不仅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广阔的成长空间,也为矿产资源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最重大的发展机遇,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已为把握这一机遇做好了准备[1]。

2006-2012年,全国地质行业发展迅速,地质类人才供不应求。2013年至今,受国际、国内矿产品价格下跌的影响,国内一些重要矿产产能过剩(如煤、钢铁),行业整体处于回落态势,但“地质工作”仍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新形势又产生新需求:①中、高精度地质调查(地、物、化、遥)服务领域迅速扩大(矿产、水文、城建、农业、海洋、工程建设),水文环境地质工作(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任务快速增加,造成地勘队伍高新技术短板,产生新技术型人才需求;②2015-202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部署中国地质调查“九大计划”,“一带一路基础地质调查与信息服务计划”位列其中,标志着“一带一路”资源战略正式启动,突出了新疆和中亚邻区在资源战略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人才培养需求;③随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家资源安全战略实施,在煤炭、钢铁等资源产能过剩的同时,新疆和中亚邻区的金、铜、铅、锌、稀有金属以及非常规能源的优势突出,需求强劲。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新需求逐步深化显现,2017年初,行业调整结果初显,我国新疆及其周边区域地质矿产行业又开始回暖,处于上升阶段。

高校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思想素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更加就业质量和就业机会。在高校教育中推行精准扶贫的教学扶贫活动,能够促进高校教育的创新改革,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提升高校贫困生的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提高贫困学生的中和素质和竞争力,增加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从而推动地区的贫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2]。

二、资源勘查专业在精准扶贫中发挥的作用

中国新疆和邻区各国地处中亚成矿域核心区,丰富矿产资源全球瞩目,无论在固体矿产还是在能源矿产方面均在区域乃至世界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确立了新疆“资源通道”、“资源基地”、“战略资源的重要储备区”等区域定位,国家和自治区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资金投入层面均予以高度重视,新疆“资源基地”和“资源通道”建设已构成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重要一翼,在资源勘查人才培养方面不仅提出了数量需求,更在实践创新方面提出了质量要求。新疆地域广阔,具有得天独厚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但相对于内地省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距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实施尚有一定差距,有针对性地培养掌握高新技术的实践创新型人才,特别是能在特殊山地环境(如昆仑山、天山、阿尔金山)进行专业地质勘查工作的少数民族学生,既能解决内地学生水土不服的症结,又能提高边远地区矿产勘查程度;截至2016年1月,新疆共有探矿权4709个,采矿权3392个,其中绝大部分民营探矿权和采矿权均无地质工程师,这些矿权对掌握高效勘查技术的人才需求旺盛,特别是南疆西天山、昆仑、帕米尔、阿尔金等高海拔地区,供求严重失衡,亟待专业人才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才转换就业观念,以满足需求。

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特色;面向中国新疆和邻区各国;立足“国家-地方-企业”三级需求;突出“学科-专业”配套体系;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三个方面优化课程体系;构建“需求推动为核心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格局,大幅度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把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建成极具区域影响力的创新创业示范专业[3]。

基于“以需求分析为核心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定期细致深入分析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单位、相关企业人才需求数量及专业能力具体要求,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建设,必将使毕业生在“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三方面能力的系统性大幅度提升,对矿产勘查技术的应用将熟练掌握,对各类矿产勘查方法实际操作能力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对地质行业内最为重要的资源勘查工作流程完全把控,并具备较强的专业思维和专业视野,在人才需求中保持绝对竞争力。

新疆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经过持续性优化和建设,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以及学历结构三个层面优化队伍,已形成一支高效的师资团队,通过反复凝练,已形成三个相互支撑、紧密衔接、各具特色的学科方向:①中亚重要成矿带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②中亚地质矿产信息集成与成矿预测;③高效勘查技术集成与靶区评价。通过三个研究方向协同发展,促进师资团队一体化建设,将科研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和课程体系建设中,初步形成了“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格局,从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创新三个层次对课程体系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探究新疆地区资源勘查教育扶贫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依据改革目标,具体改革内容包括三个方面:①依据需求分析,优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优化以“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实践创新”结合度体现;②强化“学科-专业”配套,以各学科方向科研平台和科研活动为推手,结合行业需求,提升师资团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能力,同时构建校内外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形成“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格局;③同行业单位和相关企业密切结合,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团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依据专业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和实践创新能力要求,结合相关高校和行业专家、行业单位、企业意见,通过各层次用人单位用人现状和未来人才需求分析,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原有人才培养模式(方案)主要存在3方面问题:①课程门数过多、类别繁杂,学生忙于应付,难以专注于专业核心理论、技术及实践应用体系;②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课程体系的概念,各门专业课程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不清晰,仅为考试而学;③部分教师和相当数量的学生存在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根据各相关高校和行业专家意见对课程体系优化提出了5点要求:①一定不能增加学生负担;②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核心理论和技术;③一定要由实践推动理论和技术学习兴趣;④一定要加强“理论基础-技术方法-实践应用”体系化建设;⑤一定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留在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不同层次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4]。

近年来,随着充分发挥资源勘查专业科研优势,进一步完善“学科方向-师资团队-专业课程体系”配套机制,推动教师把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创业灵感。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破除“高分低能”积弊。

地质行业形势发生巨大变化,行业单位处于变革中,行业行为由国家计划逐渐转向自主服务,企业呼唤能解决实践问题的专业人才。基于上述形势,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也相应做了大量探索性变革,逐步将面向事业单位的传统固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化为“以需求推动为核心的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自身不足,借助学科科研优势,通过“实验室-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三个层次的实践环节系统建设,在课程体系中将“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实践应用”的体系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学生不仅具备实践创新能力,并且成为社会急需和必须,实现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自然衔接[5]。

高校精准扶贫依据需求分析及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團队,配套建立专业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基地,在此基础上依托行业企业进一步建立创业实验室,必将系统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对于保障高校贫困生的日常经济生活,培养高校贫困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有关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转变思想,激发贫困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全教育扶贫机制,建立实践平台,提高高校的服务功能,切实提高贫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博文,木合塔尔·扎日,陈川.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课程体系优化为例.

[2] 李期.以“精准培训”推进“精准扶贫”——高校在教育扶贫中应担当的责任[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0(4):119-123.

[3] 王翠平,谢少群,熊泳妍,等.精准扶贫理念下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6):100-102.

[4] 吴朝晖.努力构建以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3):1-6.

[5] 冯方.教育“精准扶贫”与高校共青团实践育人的协同思考[J].新西部(下旬刊),2018,(8):50,61.

作者简介:亚夏尔·亚力坤 (1988.01-),男,新疆乌鲁木齐人,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古地磁学。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