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述评
2020-05-28王蕾
王蕾
摘要: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界受到了长期关注。相关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小学英语文化意識的内涵分析、现状研究、培养策略、意义和原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合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现状,今后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应深化理论研究、探索新的学习样态和建立研究共同体。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综述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命题,也是外语教育者的时代责任[1]。随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时代新人”这一课程总目标的提出,文化意识研究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界持续升温,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新热点,也为教学观念与方式的变革带来新的机遇。
一、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概述
在我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总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文化意识”并“小学英语”为关键词,对2000-2019年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186条记录;以“小学英语文化意识”为主题,对2001-2020年2月间的文献进行检索,得到354条记录,合计540条。对540条记录进行辨别,去掉重复,删除无效文献,最终得到以主题“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文献为主体的有效文献249篇,其中:研究生学位论文41篇,占16.5%;期刊学术论文201篇,占80.7%;会议论文7篇,占2.8%。为了达到较高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本文检索方案采用以主题为主、关键词为辅的检索方案。因为主题词经过了规范化处理,它对文献中出现的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及同一概念的不同书写形式等进行了严格控制[2]。
(一)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
英语课程标准引领着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改革,也是教师教学实践的基本指南。比较不同版本的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意识的内涵意蕴逐步深化并渐次丰富。在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界定是: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3]。这种界定符合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的认知心理学规律:以知识为起点、理解为手段,最后达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建立和发展[4]。到《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进一步明确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5]通过对二级和五级的文化意识分级标准的梳理分析,主要体现出跨文化知识学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三大价值取向。《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基本理念基础上,及时吸收科研成果,对“文化意识”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调整。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6]。
纵观文献,除了课程标准中有关文化意识概念的界定阐述,我国几位专家、学者对于文化意识的内涵解析也值得关注。上海外国语大学梅德明教授认为,文化意识是对祖国文化的自信、中外文化的理解和优秀文化的认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应具有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7]。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夏谷鸣认为,文化意识可以理解为大脑对自然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反应,是对文化认识的认识。文化意识是基于文化知识,在文化理解和文化认同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具体表现在文化意识、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中[8]。北京师范大学程晓堂教授指出,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9]。
人们对文化意识的概念和内涵解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日趋完善,从关注跨文化知识学习、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再到现在从核心素养出发,进一步强化并一以贯之地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机对接。
(二)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现状
对于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现状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和课堂观察,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收集部分中上水平以上的城区小学教师和五、六年级学生的数据。通过对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分析发现:
从小学生文化学习内容来看,学生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文化意识二级标准中需要识记的知识性项目掌握度较高,对英语文化知识的理解度偏低;从小学生文化学习兴趣来看,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较感兴趣,特别是隐藏在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信息,比如文娱活动、交际用语、传统习俗等;从小学生文化学习方式来看,主要依靠教师的教学来获得文化知识,大部分学生没有参加过学校举办的英语活动;从小学生对文化教学的认识来看,他们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是故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法,他们认为影响自身文化意识提升的障碍是课业负担太重。
教师对文化意识的认识,不论是从访谈记录,还是课堂观察记录来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处于被忽视的境地;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掌握不足,对英语文化意识的理解度不够,教师对文化意识重视度不够、教学形式单一[10]。
虽然大家都已经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知识的习得,也离不开对语言所承载文化背后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分析与判断[11]。但文化意识在常态教学中要么是匆匆掠过,要么是本末倒置的现状让专家和学者意识到:一线教师对文化意识的概念认知缺失,是造成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以文化知识讲授为主,把文化意识教学等同于文化知识教学的主要原因。
(三)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与原则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与原则在文献中的论述颇丰,其中关于意义的论述非常明确,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突出强调个人修养,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直接涉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12],是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实现英语价值的关键。而且关于原则的观点也比较一致,主要集中在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语言与文化同步学习、关注表意与思维等三个方面。
1.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张伊娜等认为,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概念的界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鲜明的时代性和相当的科学性,广大一线教师应认真解读和领会其内在意义,在文化意识培养时做到四个“不”,即文化知识的获得不局限于教材中显性外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满足于对文化现象的了解,要引导学生探究文化现象的形成原因,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不盲目接受和模仿文化行为,要鼓励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和价值追问;不满足于对文化事物的简单表述,要注意理解其文化内涵,讲好中国故事[13]。
2.语言与文化同步学习。文化与语言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针对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师可以从主题、语篇和文化知识着手,先厘清语篇主题的价值取向和语篇承载的文化内涵,再将其融合在同一个语篇上,借助学习策略,通过语言技能,实现语言与文化的同步学习[14]。在具体课堂活动中,还应注意与学生已有的图式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心智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语言学习相结合。
3.关注表意与思维。曹晔、袁昌寰等认为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真实、实用原则,比较、融合原则和参与、体验原则[15],关注语言知识在真实语境中的表意功能和语言、文化、思维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紧密联系,把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上[16]。
(四)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方法和策略很多,涉及多个维度,笔者阅览文献发现主要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核心素养视角、英语学习活动观等方面入手。
1.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培养文化意识。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以单元为整体,深入解读文本,确定主题意义,是有效培养文化意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确定主题,在主题情境中挖掘文化信息;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在整体推进中加深文化理解;创设真实语言情境,在学习活动中增强文化意识[17]。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角,培养文化意识。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英语学科教育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端正学生的文化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内化学生的文化品格、优化学生的文化行为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内容[18]。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文本和生活中的文化元素,举办主题文化体验活动,拓宽文化教育渠道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3.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文化意识。教师应尽量创设真实情景,立足学情,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设计教学活动。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学习为中心,不以“标准答案”绑架学生思维,不脱离学生认知“无限拔高”,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参与,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在阅读教学读前、读后活动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具体实践中,学习理解类活动,要从感知到内化;应用实践类活动,要从鉴赏到运用;迁移创新类活动,要从理解到创造[19]。
二、研究进展评析
通过检索文献及对文献进行分析,笔者发现2000年至今广大研究者对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主要成果
1.研究范围不断拓展。从文献内容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范围不断延伸,集中于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现状,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意义和原则,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设计与评价等。这些方面的研究涵盖了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核心要素和主要内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现状和全貌。
2.研究视野不断扩展。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文献从开始的笼统涵盖到细化深入,关注了主要学习内容的具体设计,研究视角逐步扩大。如基于阅读的文化意识教学设计,这样的研究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研究教师对阅读文本中的知识内容和文化内涵进行合理的组织,并通過理解、凸显、感悟、积累、探寻、体验、延展等不同层面的学习活动开拓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在活动的设计以及素材的选择方面,还应充分考虑与语言学习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适切性与关联度。
3.研究内涵不断深化。关于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把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进一步引向纵深,注重理论引领进而深化、指导具体实践。一是丰富的培养策略。随着英语课程标准和研究成果的持续更新,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也在不断地充实,更多、更丰富的培养策略,可供不同学情、不同需求的教师自由地选择。二是完善培养策略“生态链”。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不是单纯地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策略,而是通过清晰解构“概念解读—价值诉求—现状研究—问题剖析—解决方法”这一螺旋上升型的策略研究“生态链”,让选择使用相关策略的教师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4.研究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不仅关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能使学生在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品格养成方面有所获益,并能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背景下增加学生的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并能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形中使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层次显著提高。
5.研究队伍不断优化。国外很早就开始关注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问题,我国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概念也是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从文献的先后顺序看,英语教学文化意识的起初研究者也是胡文仲、袁昌寰、张伊娜等一些高校的教授及博士生、硕士生。他们有一定的理论高度,经过学术研究的规范训练,有精益求精的研究精神、严谨求实的研究态度和磨砥刻厉的研究方法,属于学术派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研究者范围越来越广,向一线教师倾斜。从文献作者的构成来看,现在的研究主体主要是从事一线教育教学的教师,他们对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价值和现状都有切身的体会和实践的需求,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从实际出发,有一定的针对性,能够代表广大师生的心声,属于实践派研究。学术派和实践派的相互补充优化了研究者的队伍。
(二)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欠缺之处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深度不够,内容过于聚焦。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发展至今,研究的范围已经比较开阔,不仅有基础理论的探讨,还有实践层面的问题、原则、培养策略等研究成果,但是研究的深度还不够。
2.缺乏真实场景,评价有待加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态度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不是仅靠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就能完成的。然而,囿于小学英语课程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评价模式等存在的局限性,研究者尚未打破学科的界限,开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教学,也没有正视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生活环境和学习需求,是造成文化意识培养后续动力不足这一现实问题的主要原因。
此外,多年来我国小学英语教学的评价手段、内容单一。纸笔测试中选择题比重较大且主要涉及词汇和语法的检验;终结性评价所占比重太大,很难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文化情感、态度和行为取向。
三、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的趋势预测
纵观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价值和作用日趋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今后的研究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一)深化理论研究,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与文化意识的区别研究
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研究在后续研究中要实现更主动、更长足的发展,就需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其与文化意识的区别研究。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除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更多地强调其育人价值,即必备品格的形成和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忽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文化意识不可或缺的一个构成要素,与课程总目标直接相关。目前对文化意识的研究很多,但尚未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培养很好地区别开来,抑或没有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教学中顾此失彼。对于如何基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培养其跨文化交流的敏感性、有效性和适宜性,形成相应的能力等级和评价标准,更好地在英语教学中落实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意识培养,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研究。
(二)探索新的学习样态,构建文化交流的真实场景
文化意识来源于生活世界。我们应让文化意识回归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中学习,并通过真实生活中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来检验学生的文化意识。选修课是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开设的供学生选择的课程,目前在我国高校已较为普遍[20]。小学阶段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探索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学习新样态。通过合理利用学校已有的(如图书馆、英文读物、学生社团等)硬件和显性资源,积极引入公益性社会资源(如AFS国际交换生、“一带一路”学生等),构建跨文化交流的真实场景,帮助学生在主题阅读、戏剧表演、国际理解交流等有层次的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丰富文化体验,感悟优秀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三)建立研究共同体,抱团研究推进成果落地
在小學英语文化意识的研究群体中,广大一线教师有研究的热情和实践执行力,高校专家学者有理论的高度和精进的研究方法,学校行政管理者有成就学生、发展教师的教育愿景。如果能将各有所长的三方汇聚成“志同道合”的文化意识研究共同体,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围绕文化意识进行有主题、有侧重、有推进、有创新的持续研究,一线教师解决“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高校专家学者解决“做得如何”的问题,学校行政管理者负责共同体的建设和保障,积极探索研究共同体的运行和发展机制,用抱团研究推进研究的持续深入和成果落地,实现三方共赢,助力学生素养发展。
文化意识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价值导向。对本文相关的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推动一线英语教育者重视文化意识培养、探索文化意识新的学习样态和建立文化意识研究共同体具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助力,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7]梅德明.新时代外语教育应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N].文汇报, 2018-02-09(6).
[2]潘光友,李娅芳,许易琦.学术论文关键词的概念辨析和选词应注意问题[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A2):57-5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6.
[4]张伊娜.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意识目标解读[J].基础英语教育, 2005(1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23.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4.
[8][14]夏谷鸣.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文化意识内涵分析[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8(2):94-95.
[9]程晓堂,赵音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 2016(5):84.
[10]王琳琳.小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 2019:35-36.
[11]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六大变化之解析[J].中国外语教育, 2018(5):13.
[1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62.
[13]张伊娜.文化意识培养是实现英语学科价值的关键[J].江苏教育(中学教育), 2018(4):7.
[15]曹晔.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意识培养[J].现代阅读, 2013(2):193.
[16]袁昌寰.英语教学与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01(8):46.
[17]王伟.基于单元整体教学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J].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9(9):24-25.
[18]章策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实质内涵与实践路径[J].基础教育课程, 2019(2):49.
[19]吴雅敏.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研究[J].英语教师, 2019(22):127-128.
[20]金虹.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 2015(11):83.
责任编辑:赵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