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品质示范高中构建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的探讨

2020-05-28成锦平

江苏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要:江苏省南通中学作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学校,通过对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时代指向和教育哲学的整体思考,基于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教育教学特色,进行了顶层设计并构建出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和“全球领导力”的英才教育课程图谱和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的实施系统主要包括:以学科学术类课程、创新创造类课程和实践活动类课程为主体的实施方案,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五大课程学习中心。

关键词:高品质示范高中;英才教育;三力合一;课程体系

江苏省南通中学作为江苏省高品质示范高中首批建设立项的20所学校之一,在开发与构建高品质校本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既关注资优生群体的共性发展,又满足学生个性特长和能力成长的不同需求,将课程体系与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育相匹配,从而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卓越人才做好准备。本文将结合江苏省南通中学“三力合一”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展开探讨。

一、高品质示范高中构建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的整体思考

1.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时代指向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提出所有青年都要具备“基础素养、可转移素养和职业素养”,其中的可转移素养指“可以转移和适应不同工作需求及环境的素养,包括具有创造力,体现出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以及展示出创业能力。”[1]全民创造力、领导力和责任心的引导和培育,是我们成功应对当今知识经济、信息社会和全球化时代的应然举措,而实现优质及全纳的终身学习是充分发挥人类创造性潜能、提升领导能力和责任感的主要途径。它为我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思路。

近十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后,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对推进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总体设计和系统部署。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和规范,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尤其是作为教育改革实质载体的课程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江苏省顺应高中教育改革趋势,启动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旨在促进普通高中多样特色发展,从而形成可资借鉴和推广的高品质高中建设的丰富样本。

2.学校课程体系建构的教育哲学

所谓学校教育哲学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实践而逐渐形成的核心教育理念,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理想支撑和精神动力,决定着整个学校的运行模式、办学方向、教育方法及课程设置。”[2]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学校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应当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要求,响应国家和地方课程改革精神,顺应并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成果的同时,意识到本校的学生在知识获取、能力习得的深度和广度上的不同要求,考虑学生所具有的不同的知识结构、优势智能、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从而基于学校特定的传统与场景,依托学校已有的优质的教育教学和教师资源,进一步丰富和凝练学校教育哲学。从推进创新拔尖人才早期培育的站位思考,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开发建设并有效实施具有学校特点、国家导向和国际趋势的高品质课程体系。

江苏省南通中学在高品质课程体系建设中,以学校百余年历史发展为契机,全面梳理和深入明晰南通中学文化传统和教育特色,凝练彰显了学校教育哲学的内蕴。110年来,学校以“诚恒”立校,以“正道直行,积健为雄”為传统,即遵循社会和自然规律,建设雄起的学校,培育雄杰的人才。作为南通教育史上首所新式学堂,通中建校伊始,就以“养成国民普通知识俾毕业后不仕者从事实业、进取者升入高等专门学堂均有根据”为办学宗旨。此后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始终以英才培育作为办学目标与育人要求,百年相继、代代坚守。这些均赋予了南通中学“英才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现实基础。与此同时,也集聚为南通中学学校教育哲学的系统性表征和观念体系,有效引领和保障学校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发展性。

二、高品质示范高中构建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的实施系统

高品质示范高中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共同焦距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整体的卓越发展,又要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和历史传统,助力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育,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从而提供多样态的高品质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成为新课程方案创新实践的典范。

1.明晰课程建构的育才愿景

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必然要符合国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学校课程体系的建构应该是校本的,内生性,必然具有学校的辨识度。由此,在育才愿景上,应以英才教育为视域,明晰学校所培养学生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理想的人才目标,以此引领课程体系建构的价值导向,创生出独具特色的课程模式。南通中学在建构英才教育课程体系时,以“爱国、求真、包容、卓越”为价值导向,着力培养学生具有“诚实、持恒、责任、自信”的必备品质和“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全球领导力”的关键能力。

(1)终身学习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教育应扩展到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教育不仅是大家可以得到的,而且是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应把社会的发展和人的潜力的实现作为它的目的。”[3]终身学习力是伴随着人一生发展的学习的动力、毅力和能力的同时体现,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尺度。而“伴随一个人一生的对待学习的态度,正是在家庭中,广而言之也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形成的。”[4]由此,终身学习力的培育和养成理应是普通高中教育的要义。培育学生终身学习力既要依赖各学科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运用该学科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普适性的基本要求,同时要针对资优生培育跨学科的素养,是学生学习后生成的结构化的素养,从而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石。

(2)实践创造力

“培育全民创造力与责任心”的“价值取向”已是全球的教育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八一学校考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造力应在实践中生成,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旨在以创意知识为基础,以发展多元技能为辅助,以营造创意环境为支撑,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创造力的培育中,我们不可忽视信息通迅技术及人工智能对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人工智能+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它改变着教育的生态、教育的环境、教育的方式、教育管理的模式、师生关系等[5]。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业已成为促进终身学习以培育学习者创造力与责任心的重要媒介。2019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中的人工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从课程重构和能力培育两个方面发力,培育适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人才[6]。由此,对于高品质高中而言要将数字化建模、人工智能教育融入课程体系的建构中,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掌握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据此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与此同时,加强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实施STEM教育,培养人工智能时代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全球领导力

全球领导力的分析框架,包括全球领导力的核心、领导者所需要的心理特征、行为层面的领导力三个方面。其中,全球领导力的核心包括自我意识、个人转变能力和好奇心;全球领导者所需要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乐观、自律、社会判断能力、同理心、国际环境下工作的积极性、认知能力、接受复杂性及其矛盾;行为层面的全球领导力体现为社交技能、网络技能和知识技能[7]。教育始终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未来教育的发展应具备全球视野,着眼于“全人类”的命运,最终实现人类经济增长、环境管理和社会正义等共同福祉[8]。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以人为本,培育具有跨文化思维和全球化沟通、协作和影响力的全球化人才是我们的育才愿景与最终目标,同时要更多地着眼于领导力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育。

终身学习力、实践创造力、全球领导力三者是有机统一体,终身学习力素养的具备与提升是基础和前提,全球領导力是英才教育的人才培育的高层次目标,学习力的孕育和领导力的培养都扎根于实践创造中,三者最终指向完整的人的培养。

2.建构“三力”引领的内容体系

“课程图谱”不只是着眼于现在,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9]。“谱”指向系统,“图”则指向特色课程,二者合一就要源于学校的状态数据分析,进而建构具有学校特色、分类科学、学习共享、可供选择的生态系统,并能担负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任。

南通中学在课程图谱的设计与建构中,梳理学校的文化传统、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生源结构特征、国家课程改革要求以及世界发展趋势,构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和选择性的“英才教育”课程图谱,设计出“旨在提升终身学习力的跨时空的学科学术类课程图谱,旨在激发实践创造力的跨学科的创新创造类课程图谱,旨在培养全球领导力的跨形态的实践活动类课程图谱”三大板块,全景式展示学校“人品与学问同步卓越”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见图1)。

(1)学科学术类课程

重在“聚焦志趣”,强调夯实通识性知识,通过“研究型学习”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确保学生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理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学科学术类课程构建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课程形态分为核心课程和一般课程两大类,核心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编程与算法,一般课程包括理化生、政史地、艺体技;涉及七个学习领域,并具有共同必修、选择性必修和任意选修等多个可供选择的课程。

在学科课程的层次结构中,基础性、拓展性和专业性三个层次分别对应共同基础、升学倾向和学科特长的不同需求。其中,基础性层次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以合格层级学业水平质量要求为依据,确保全体学生顺利达到高中毕业的要求;拓展性层次是国家课程中的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以较高层级学业水平质量和高考要求为依据,确保学生达到期望进入有关高校的要求;专业性层次是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课程,其要求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以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育为导向,满足学生参与学科竞赛、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大学先修或国外高校选拔测试等需要,也为有学科志向及相关专业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的平台。

(2)创新创造类课程

重在“跨学科整合”,强调解决真实情境中发生的问题,通过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应用,以“项目式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目标达成过程中充分融入学生创意,指向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构建丰富多彩的创新创造类课程体系。具体分为三类:一是通识性创新课程,如研究方法、创意方法、工程方法等通识类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识创新,运用创新思维与技法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层面的创新实践,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初步创新能力。二是研究性创新课程,是将高中研究性学习在开放性、实践性、研究性、综合性基础上加入创新性,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与方法进行项目与课题研究,搜集、整合信息,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培养他们综合创新、解决复杂课题的能力。三是实践性创新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设计思维”,经历构思、设计、建造、探究和协作的设计过程,掌握工程教育的核心概念和准则,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等高阶思维的发展[10]。

在多样化的创新创造类课程中,无论是研究性学习、创意式学习还是项目式学习,都具有跨学科综合的特点。其中,研究性创新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研究性学习”的再创新;实践性创新课程既是对国家学科课程的拓展与融合,也是学习方式上的重要创新,实现了书本学习与实践性学习的结合。总之,多样化的创新创造类课程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促进学生优秀人格与关键能力的全面提升。

(3)实践活动类课程。作为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性课程,重在“立德树人”,通过“活动”开发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引领学生获得多元发展,进一步丰富学校办学内涵。南通中学社会实践类课程呈现出“层层递进系列化,块块相连一体化”的良好形态,具体包括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职业体验、社团活动、主题教育等多个类型,这些都是每个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可以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自己的需求修习和体验的课程,以培育通中学生“诚实、持恒、责任、自信”的必备品格为主要目的。

实践活动类课程的每一形态都有着各自的课程体系。以我校的社团活动为例,其既是体现难忘教育内涵和魅力的育人课程,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党团活动、领导力课程、公共演讲和特色社团,覆盖了科技、人文、艺体、生活等方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会让学生打破文化地域的界限,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才华,培育和历练在团队中的合作能力和領导力。

南通中学三类课程体系板块的构建,以“三力”培育为导向,旨在实现跨学科、跨形态融合,按照一定路径与策略将学校教育哲学和现实要求融入到课程内容与实施评价之中,落实到学校课程的整体规划之中,推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高品质内涵发展。同时,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跨时空、跨地域融合的特质,丰富学习经历,培育核心素养。

3.优化课程实施场域

学校的课程图谱构建了课程体系的基本蓝图和育才愿景,而课程体系的落实必须给予物化的时空场域,在高品质高中建设规划中必然需要新建部分场馆或对现有场馆进行必要的改造、融合。南通中学结合“英才教育”课程图谱所构建的课程体系,初步建成与之相对应的科学、技术、人文、艺术、体育五大课程学习中心。

科学研究中心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实验室和生物标本室,此外还配置数字传感器实验室、数字地理实验室、电子显微镜实验室、AR/VR数字体验室、科学创新实验室、3D仿真实验室和大学先修实验室等,为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合作提供研究型学习的场所。

技术创新中心包含通用技术设计室、虚拟智造室,同时配置材料加工、模型制作、电子装配、智能机器人、数学建模、3D打印、物联网、无线电、创客空间等专业实验室,为学生的技术创新和项目化学习提供动手实践的场地。

人文体验中心以学校“E学习语文拓展课程基地”数字体验馆和专项、综合图书馆等为基础,添加通中人文历史馆、古籍典藏馆、中国文学体验馆、国学体验馆、数字历史教室、经济学实验室、主题讨论教室、大型电子阅读探究室、数字分级阅读与E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个人线上线下阅读、集体体验学习和小组合作讨论的空间资源。

艺术表演中心包括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还有戏剧(歌舞)表演大厅、数字书法教室、中国画创作教室、写生室(素描、色彩)、合唱教室、管乐教室、电子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琴房、名家校友作品展览馆等,以满足学校的艺术教育和师生创作的需要。

体育活动中心以学校体育馆内的篮、排球场以及已有足球场、航空体能专项训练综合器械场地为基础,建设好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排球、篮球、足球以及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围棋等场馆和学生体能训练器械馆,为学生进行体育项目的学习和俱乐部活动提供充足的、特色的场馆。

高品质示范高中英才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有诸如政策导向、实践观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难题需要解决,但我们相信,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必将在促进学生综合而有个性发展中彰显高中学校多样特色发展的样态,也必将为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育成以及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育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32.

[2]樊亚峤.学校教育哲学:校本课程发展的灵魂[J].现代教育管理, 2009(7):20-23.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77.

[5]顾明远.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挑战[J].创新人才教育, 2019(12):5.

[6]任友群,万昆,冯仰存.促进人工智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9(31):3-10.

[7]蒂娜·乔金.全球领导力研究的回顾与讨论[J].王启超,译.中国领导科学, 2019(60):45-47.

[8]袁利平,师嘉欣.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教育之维[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10):26-34.

[9]唐盛昌.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构建学校课程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10(5):8-12.

[10]成锦平.基于难忘教育的学校特色发展路径[J].江苏教育, 2018(8):55-56.

责任编辑:赵赟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型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体系重构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多元教学模式在环境工程课程体系的应用
1+x证书下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重构探析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数字化融入飞行器制造技术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与行业标准相衔接的高职食品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构建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基于马斯洛动机理论的高职软件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