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域下“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
2020-05-28陈仕俊李长亮
陈仕俊 李长亮
摘 要:从供给侧改革视域出发,深度挖掘“红船精神”核心内涵和现实价值,研究其在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供给侧问题,并从供给主体、课程思政、第二课堂等方面创新“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红船精神”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引领作用,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供给侧;红船精神;思政教育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前期经济发展政策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需求,自2007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放缓,在此背景下,2015年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习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供给侧改革是因解决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问题而产生,但是其并不局限于经济领域,作为一种改革理念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目前我国在校大学生已经基本是“98后”,伴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这一阶段的大学生个性鲜明,观念多元,追求多样,导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也表现出普泛化与个性化并存的“需求”状态。而“供给侧”没能够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和方式方法,这都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侧”的需求,因此,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利用供给侧改革理念来进行创新与变革。
伟大的革命精神造就于伟大的革命实践。“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立过程中造就的伟大气概。“红船精神”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恰恰是当前大学生所要具备的重要品质。引用供给侧改革思维,将“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既能传承和发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又能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一、“红船精神”科学内涵
随着人们对“红色文化”研究的重视,继研究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之后又提出了“红船精神”这一概念。围绕“红船精神”的表述,曾在不同层面组织、展开过几次讨论,进行了一定概括和诠释。2005年6月21日,当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发表的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中第一次公开提出“红船精神”概念,并将其内涵进行精准提炼和科学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开创者革命实践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产物。
二、“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红船精神”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
自改革开放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随之带来金钱至上、追求个性以及道德行为和认识等负面因素。这些思想随着信息时代发展,逐步深入到大学生群体中,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局势,深入探究、挖掘“红船精神”的新时代思政教育价值,运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和模式中,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坚定大学生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引领他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二)“红船精神”为大学生思政教育拓宽了教育维度
(1)拓展了思政教育空间。教育空间主要由教育的运行空间、教育的制度空间、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和其沟通交往空间等。传统的思政教育空间主要局限在教室、图书馆等场所,但对于目前追求个性与自由的95后大学生来说,仅仅利用这些空间不足以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应该将思政教育阵地进一步拓展到宿舍,延伸到家庭和社会。通过以宣传和弘扬“红船精神”为依托,利用多种不同空间来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思政教育。
(2)丰富思政教育内容。“红船精神”来源于中国革命,更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我中国共产党,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船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中所蕴含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确保大学生思政教育正确的方向性,更重要是提供了红色教育素材体系。
(3)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红船精神”中一个重要精神内涵是首创精神。创新精神是当今社会需要的精神品质之一。这也就要求现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与时俱进,根据98后大学生特点和高等院校改革发展,创新教育方法,提高吸引力,满足教育对象成才需要。
(三)“红船精神”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造了动力源泉
动力是调动一个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对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革命前辈们在“红船精神”的鼓舞和指引下,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解放,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领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奠定了基础。“红船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为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提供红色教育素材,为思政教育创造途径,充当重要载体。因此,“红船精神”能够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创造动力源泉。
三、“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供给侧问题
(一)供给与需求不对称
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供给并没有很好的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受到传统的思政教育“滿堂灌”模式的影响,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虽然做了很多改进,但是仍然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依然是教师单向的输出,忽略了师生沟通的双向性。其次,由于高校软硬件条件的限制,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难以组织和很好的开展,实践课没有真正达到思政实践教育的目标,同时也不能够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实践需求。
(二)供给主体协调不足
协同“是指系统中各子系统的相互协调、合作或同步的联合作用及集体行为,结果是产生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现阶段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各高校学工部(处)或者党委宣传部来主导开展,其次是思政系列课程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存在供给主体协调不足的状况。由于供给主体分别属于不同部门,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存在“各自为政、自主开展”的局面,无法形成一套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合作机制,教育效果与优势难以呈现。导致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造成视觉疲劳和选择困难。
(三)供给方式老化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处于理论“供给”的状态,实践参与性教学方式供给明显不足。换句话说就是“理论多,实践少”。其次,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大多停留在集中时间参观红色景点、暑期社会实践和短期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等,缺少常态化、系统性的思政教育供给方式。并且,此类集中的实践性思政教学方式,常常会被误认为是一种“应付”性教学。
四、供给侧改革下“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选择
(一)寻求多元化主体的共同需求,建立“红船精神”教育队伍
人具有社会属性,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大学生思政教育供给侧存在多个主体,各个主体需要找到合作契合点,有利于更好的开展思政教育,产生协同效应。“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突破校内学科、部门的壁垒,探索出多元主体的共同需求,寻求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实现思政教育目标。首先,部门之间合作的契合点是“服务学生,培养学生,促进部门发展”,共同目标即将学生培养成为被社会所需要,对国家有用之才。在这里,高校需要从校级层面,整合校内资源,制定系统方案,明确分工,责任落实、资源共享。同时,学科教育需打破传统思维,推动课程思政,高校思政教育在课程和教师方面不仅仅是思政系列课程和思政系列教师的任务,更需要全学科思政、全员思政。可以依托“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为切入点,建立一支包涵多学科教师的“红船精神”教育队伍。
(二)创新第一课堂教学,利用课程思政将“红船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
首先,在高校思政课程第一课堂中融入“红船精神”,从教材、课堂、教法等方面推进“红船精神”教育,不但能够提高高校思政课程第一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能够丰富思政课程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综合各种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料,将“红船精神”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提高大学生对“红船精神”认同感。其次,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编写“红船精神”校本教材等思政教育辅助教材,将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船精神”教育紧密结合。最后,可以通过开设与“红船精神”相关选修课,组织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专题讲座等多種形式将“红船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理论课中。
(三)开拓第二课堂,将“红船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
“红船精神”是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创造出来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具有永恒价值,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丧失其魅力。作为当代高校思政教育有义务有责任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泉,并将“红船精神”教育元素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融入到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引进到第二课堂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红船精神”教育,建立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设立“红船精神”相关元素雕塑,教室、寝室等场所粘贴、悬挂中共早期革命家画像和事迹介绍,通过这些载体,使“红船精神”进入到每位师生的心中。在校园官方宣传平台设置以宣传“红船精神”为主要内容的专栏,定期推送相关视频、电子书、图片等,强化红船文化宣传效果和力度,使“红船精神”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实现随时可学、随处可见状态,增强“红船精神”影响力。在校园活动中,团委等各级组织要积极开展以“红船精神”为主题的团学活动,例如,举办主题团日活动、红歌合唱比赛、征文比赛、红船文化知识竞赛等,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活动的“红船精神”文化氛围。
“红船精神”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宝贵精神财富,应当充分利用其所包含的精神内涵,将它的感召力、吸引力、震撼力和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独特性发挥出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新的动力,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
参考文献
[1] 祝念峰,王雪凌.2015年思想理论领域的热点问题[J].红旗文稿,2016(03).
[2] 王鹏.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7(04).
[3]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N].光明日报,2005-06-21(10).
[4] 孙立军.论习近平廉政文化建设思想[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05):34-40.
[5] 唐黎.“红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路径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3).
基金项目:文章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8GXSZ035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