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述情·宣传:粉丝使用偶像表情包的动因研究
2020-05-28许思远
许思远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肇兴,表情包作为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步入人们的视野,深刻地荡涤着传统的交流方式,形成了生动活泼的人际传播图景。通过网络民族志和对8位粉丝的深度访谈,认为偶像表情包具有以下特点:内容具象化,易读性较强;形象趣味化,易增进情感;风格迥异化,特殊群体性强。分析得出粉丝使用偶像表情包具有亚文化兴起后粉丝群体的温和抵抗、交际需求下的群体模仿与认同获取、技术赋权下的盗猎狂欢与身体述情和媒介场域中的形象宣传与情感交换四点主要成因,并对偶像表情包的使用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 偶像表情包;使用动因;粉丝
正如马塞尔·达内斯所言:“互联网催生了新的阅读及书写形式。”在网络社交日渐兴盛的背景下,偶像表情包作为表情包发展的最新形式,是一种以偶像静图、动图等形式在网络社交中进行情感交流,并且拥有鲜明网络亚文化特征的新的语言表达形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符号意义,更是一种全新的情感表达,在粉丝群体的日常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所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为此,本文通过对偶像表情包特征的初探,并试图分析粉丝使用偶像表情包的心理行为动因和带来的影响展开思考,为人们看待粉丝使用文本行为和其他类似的衍生文化提供一些小小的参考价值。
1 偶像表情包的特征初探
1.1 内容具象化,易读性较强
抽象的事物往往不易被表述抑或呈现,非面对面的网络交流方式让抽象的情感等变得更加模糊,而偶像表情包尤为擅长以具体人物动作代替抽象的非语言元素,且配有相应的文字,易读性较强,容易被受众所理解。比如周杰伦“哎呦不错哦”的表情包,配以大拇指肯定的手势和简洁文字,所想表达的意思一目了然。
1.2 形象趣味化,易增进情感
偶像表情包中的偶像形象多会经过粉丝的二次加工,他们会截取偶像怪异或者夸张的表情,配上和原有情境不大相关的文字,对相关内容进行拼接、戏仿和恶搞,使其注入更有趣的意义,达到一种啼笑皆非的效果。与此同时,粉丝间会通过类似的表情包确认对方的身份,拉近彼此的距离,增强身份认同,增进彼此间的情感。
1.3 风格迥异化,特殊群体性强
偶像表情包可分为日常搞笑类、影视截图类、精致唯美类和可爱卖萌等多种迥异的风格,同时最使用偶像表情包频率较高的大多是喜欢该偶像的粉丝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群体性。虽有部分偶像表情包因为较为生动传神契合相关语境被圈外人所熟知使用,但大量的偶像表情包主要是粉丝进行“自产自销”,他们借助表情包寻找归属感。
2 粉丝使用偶像表情包的动因分析
2.1 亚文化兴起后粉丝群体的温和抵抗
随着亚文化的日渐兴起,小众社群内形成了强劲的亚文化生产能力。偶像表情包作为亚文化范畴的一种表现形态,逐渐将外显的仪式性抵抗转化为隐性的解构式反抗。具体表现为粉丝们会截取自己偶像自拍、演出抑或影視剧中的图像,并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拼贴和重组,以幽默搞怪的方式赋予表情包新的意义并进行大范围的传播使用。即便这种拼贴风格会对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形象和主流价值观进行一定的解构,无形间化作一种较为温和的抵抗。比如粉丝会使用综艺里偶像瘫在沙发上的表情包并带有“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的文字,赋予其颓废丧气的意味。故此,偶像表情包的使用从表层来看是青年群体表露情感的一种方式,实际上也是粉丝群体无意识下主体精神的追寻,彰显粉丝的文化独立意识。
2.2 交际需求下的群体模仿与认同获取
圈内偶像表情包的流行为粉丝融入特定社群,得到群体认同感提供契机。根据卢因的群体动力理论,个体周围的环境外力作用和个体内在的需要,共同促进了个体的行为。具体到粉丝群体中,每个个体具有和圈内其他成员交流,渴望融入群体并被认同的内在需求,加上整个群体环境的交流中偶像的表情包常常出现。为了让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沟通氛围更融洽和获得认同感,个体便会进行模仿不由自主地使用偶像表情包。当被问及偶像表情包的使用原因时,四位受访者都有提到会因为粉丝群里的成员都在使用,自己想融入这个群体和成员更好地交流而进行使用。她们甚至会与群内成员互通有无积极保存群中有意思的偶像表情包。那些拥有更多偶像表情包的粉丝,会成为群内的“意见领袖”,收到更多的赞美和认同。
2.3 技术赋权下的盗猎狂欢与身体述情
得益于技术的勃兴,粉丝们获得了传播的渠道和权利,不仅表现为延伸了粉丝的表达空间,而且大大增加了对形形色色信息的包容和扩散能力。一方面,粉丝们能够化身为詹金斯笔下的“文本盗猎者”,将原有的图像从语境中取出,再按自己的想法重新组合混制,让许多偶像表情包的意义更加丰富有趣,通过大量传播使用一些搞怪的偶像表情包形成粉丝圈内部的集体狂欢。另一方面,粉丝们通过发送偶像表情包的方式实现身体述情。即突破地理和时空的限制,用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等与身体有关的行为抒发表述内心的情感。也正如受访者所提及的发送双方都喜欢的偶像表情包,依托其视觉性特征,在网络人际交流中实现身体在场,弥补网络交际中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线索消除,以此营造良好的聊天氛围,生动形象地表达此刻的内心情感。
2.4 媒介场域中的形象宣传与情感交换
布尔迪厄认为场域是客观世界的结构关系,每个场域都有自己的“性情倾向系统”——惯习,惯习作为一种生成性结构塑造并组织着实践。在媒介场域中,多样的传播渠道使得粉丝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接收和传播图像和信息,同时也可以成为图像和信息的创造者,这也就赋予了微博微信等媒介场域中粉丝惯习的主动性特点。他们置身于媒介场域中具有对偶像形象宣传的主观性情倾向,试图通过偶像表情包的传播像人们展现自己偶像活泼可爱抑或演技精湛的一面,为偶像赢得更多的好感,并相互进行情感交换,实现心绪转换。如易烊千玺的一些粉丝会在有关《少年的你》的微博下带图进行评论,其中的表情包多是易烊千玺饰演角色小北的动图,便是在相应场域中以惯习组织实践,达到软宣传效果。
3 粉丝使用偶像表情包的影响思考
3.1 提升个人自我效能与忽视伦理道德边界共存
粉丝会赋予偶像表情包一些特殊的寓意并进行使用,以纾解生活中的焦虑,并试图与自己心中的沮丧达成和解,重获勇气和对自我能力的肯定,提升自我效能感。比如一些粉丝会使用杨超越的锦鲤表情包,意为“转发这个杨超越就可好运满满心想事成”,以此带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但偶像表情包本身存在的一些祛魅与恶搞因素也会在网络环境下转化成集體性暴力,催生如用恶意丑化公众人物形象的表情包刷屏等不理性行为。甚至突破了原本的伦理道德边界,生产出侮辱谩骂等不良内容,引发侵犯个人隐私权与名誉权等社会问题。比如蔡徐坤“黑粉”在微博大量传播蔡徐坤打篮球的表情包动图,该表情包经过恶意丑化,将篮球后期处理成偶像的头,具有一定的侮辱嘲讽意味,不仅对偶像形成了精神上的伤害,也侵犯了偶像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3.2 丰富网络情感交流与代际传播沟通隔阂共生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以往粉丝之间沟通的藩篱,粉丝通过偶像表情包的使用日益频繁地在网络空间中的粉丝社群增强情感联系,带动群内气氛。甚至化身为“情感共同体”,通过对偶像的表情包宣传偶像美好抑或搞笑的形象,更好地抒发内心对偶像的喜爱之情。但正如麦克卢汉所言“媒介即延伸”“延伸即截除”,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情绪表达让渡于表情包等网络传播符号,有时也会习惯性地向父母发一些自己喜爱偶像的表情包进行交流,这些表情包常带有调侃意味,而其疏于耐心向父母解释该表情包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难免产生一些误解和沟通的隔阂。有受访者提到当自己向父母发带有“人间不值得”字样的偶像表情包时,会受到父母语重心长的劝告,解释缘由会花费很多时间,便形成了传播障碍。
3.3 拓宽意义生产内容与主流价值稀释消解同在
在交往方式和文化形态发生重大变化的网络时代,偶像表情包极大地激发了粉丝的创造活力和传播使用的积极性,表情包中的意义创作自由赋予了粉丝们改写社会文化与表达方式选择的力量。具体表现为偶像的综艺、演唱会、影视截图等各种内容都被粉丝收编进行意义再生产活动并广泛传播使用,拓宽了意义生产的版图。但也不乏一些带有消极和低俗色彩的偶像表情包,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积极上进等主流价值观的稀释和消解。比如一些粉丝会将偶像在影视剧中饰演人物的一句台词截图,制作成表情包进行使用,而图片带有一些显而易见的暴力抑或辱骂的含义,这种低俗混乱的表达一定程度上使传统主流价值失序,社会共享的价值体系发生了从稳固到流动的转向。
4 结语
总而言之,表情包日渐成为当前人际交往和群体传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偶像表情包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兴起和使用是媒介技术与粉丝心理行为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我效能、丰富网络情感交流和拓展意义生产内容,但与此同时,偶像表情包过频和过滥地使用,也会使得人们被娱乐化和戏谑化的藩篱所桎梏,甚至有违伦理道德边界、形成代际传播隔阂和稀释消解主流价值。偶像表情包过频过滥使用所织就了一幅喧闹繁荣的传播景象,是否会积聚赫胥黎笔下“精神枯萎”的隐忧,依旧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
参考文献
[1]马塞尔·达内斯.占领世界的表情包:一种风靡全球的新型表达方式[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
[2]社会心理学家参与美国传播学建设的历程[J].新闻爱好者,2014(9):29.
[3]柯泽.刘汉波.表情包文化:权力转换下的身体述情和身份建构[J].云南社会科学,2017(1):180-185,188.
[4]毕天云.布迪厄的“场域-惯习”论[J].学术探索,2004(1):32-35.
[5]梁波.融合、延伸与自我截除——麦克卢汉的新媒体思想探析[J].传媒观察,2015(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