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课适时引入思想教育的五个时机

2020-05-28任红艳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五角星一题数学课

任红艳

数学课上处处有思想火花的闪耀,也有品德形成的机遇.这就要求细心的数学教师,要善于捕捉不同的课形,不同的环节,采取相應的德育措施,从而让学生达到“德”与“才”的双丰收.下面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引入新课时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用富于创新精神的故事或课程中所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来激励学生对数学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通过介绍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产生学好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意愿.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相似性”一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思考本章开头的长城图片,观察国旗上的五角星等.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不但直观了“相似性”的概念,而且也记住了长城,了解了国旗的涵义——四个小五角星拱卫着一个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简单的几句话的介绍,爱国主义教育和对称美的教育,便跃然课堂.

二、学习概念时

在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时,可通过揭示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寻找矛盾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方法来引入.例如,在引入零指数与负指数的概念时,可通过正整数指数幂的除法法则中,被除数的指数不大于除数的指数,产生矛盾,然后引入解决矛盾的新办法.于是规定了零指数、负整数的指数幂的意义,但又产生了底数范围由原来为任意实数变为非零实数的矛盾,这种从一种形式到另一种相反形式之间的转变,并不是百无聊赖的游戏,而是数学科学最有力的杠杆之一.这些概念的推导,告诉学生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是可以利用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或者矛盾形成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把握矛盾,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变困难为推理,变不利为有利.

三、进行推理时

定理、公式的引入,及其指导论证,不仅重在结论,更在于推理过程的本身.这就要求教师在推导过程中,善于捕捉时机,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来解决矛盾.如可能使用到的正难反易、特殊探路、执果朔因、数形给合、化归变换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例如,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可以采用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归纳法.而学生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等思想方法,理性得到锻炼,逻辑得以培养.

从一般到个别,从简单到复杂,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主要的方法.这就要求学生要带着这样的思想方法和思维精神去认识事物,进而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四、上习题课时

习题课上,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理解性困难(不会理解意思)、构造性困难(不会画图、列式)、叙述性困难(不会表达意义)、运算性困难(计算错误、速度慢)、判断性困难(不会检验),以及怕多、怕烦、怕难的心理,通过解题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一题多图”“多图一题”“一题多用”等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要鼓励学生应以坚忍不拔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毅力去克服困难,不畏辛苦努力攀登,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要鼓励学生勇于进取,一丝不苟地完成.

一丝不苟,锲而不舍,这样的精神不正是现在学生所缺乏的吗?当然我们还可以结合一部分学生苦练成才的事例,加深学生的认识.

五、上复习课时

在复习课教学中,要注意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充分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阐释教材、纵观全局,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与运动变化的观点构建知识网络,以利于知识的巩固发展和掌握,同时善于引导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引伸、推广、加深,开拓串联变换,争取做到举一反三和举三反一.

举一反三,就是将所学到的知识,广泛运用于所有的领域.而举三反一就是让学生具有总结、思考、归纳、提升的能力,从更高的层面,高屋建瓴地面对所认识的问题、现象、领域.

数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几乎每一节课都有它规定的教学内容.思想品德教育,要依靠潜移默化来实现.教师应坚持寓思想教育于专业知识教育之中,不可勉强为之.更不能喧宾夺主,贴“政治标签”,标“政治尾巴”,把数学课上成了道德与法治课.那样不仅达不到理想效果,还会让学生反感.当然,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要素和捕捉德育传授的时机,难免有交叉重复之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全盘研究,精心安排进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五角星一题数学课
巧摆五角星
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在于活
有趣的数学课
“好玩”的五角星
让学生爱上数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