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活动,让化学教学更精彩
2020-05-28李黎雷
李黎雷
课堂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主阵地,大部分的教学目标都依赖课堂落实.但是,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的制约,很多内容很难在课堂上解决,需要通过课外活动实现.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能让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增强学习的自信.化学课外活动能通过有趣的实验、活动引发学生的求知热情.然而,课外活动开展的频率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化学实验仪器、药品的准备非常琐碎,且部分教师认为课外活动无益于学生考試分数的提升.事实上,丰富活动形式、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能让学生学习化学知识,还能使其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
一、初中化学课外活动的类型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即学生围绕与化学知识密切相关的现象,从问题出发,发挥自己的智慧,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如在学完溶液的酸碱性的内容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看看自己刷牙的杯子是否有一些固体物质的残留.如果有,让学生思考清除的方法.针对这些固体物质,当学生用工具也无法清除干净时,就会想到通过化学反应去除这些残留物,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这些物质的性质,找到与之进行反应的物质(白醋),从而将残留物质清除干净.
2.手工制作.
化学实验的改进通常只靠教师的个人实践,学生没有参与到这一过程,不能感受到探索的乐趣.初中生喜欢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将自主制作的权利“下放”,让学生运用替代品进行化学实验,使其在制作中动脑思考、动手实验,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影视作品、书本、网络上获得制作的灵感,从而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动,让他们感受到制作的乐趣.
3.文化艺术.
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精心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表演化学魔术、背诵化学知识记忆口诀、绘制课外活动小报等.如在《水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情景剧的形式表现出氢分子与氧分子结合的过程.情景剧的表演,能让学生对微观的过程产生清晰的认识.
二、化学课外活动的斟酌环节
1.明确目标,设计任务.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向,教师要分析目标,将教学贴近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水的组成》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从微观的角度难以理解水的组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氢原子、氧原子,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水的组成,从而让学生把握化学知识的本质.
2.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提出问题远远比解决问题来得重要,学生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意味着他们获得了一个技能,而提出问题则意味着想象能力的开启.问题的难度要把握合理,如果难度过大,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如果难度过小,就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从时事热点、新闻事件中选取素材创设情境,引领学生从生活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如在教学《一氧化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呈现燃烧的煤炉,并提出问题:煤炭在不同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两种氧化物CO和CO2,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有什么差异?新闻报告中煤气中毒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教师也可以通过直观的视频给学生带来强烈的真实感.如从《火星救援》种植土豆的片断中提出问题:主人公通过什么方法得到了水?为什么第一次会失败?在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用什么方法证明氢气燃烧产生的是水?
3.分析任务,明确任务.
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分组展开讨论.大家互相表达见解,倾听他人的思路,然后按计划完成问题的解答.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进行分析,可以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修改,以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使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教师要指导组长根据组员的特长,科学地安排任务,如果觉得任务不合适,可以申请调换.教师和组长都要做好协调工作,让组员有序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之间的彼此交流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产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再遇到障碍时,会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的习惯.
4.展示任务,评价总结.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并将实验结果呈现出来,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升,其求知欲与创造性也能得以有效激发.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丰富的课外活动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开启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