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问题链促思,构建魅力课堂

2020-05-28陈菊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化学情境设计

陈菊

问题源于知识,好的问题是一剂良药,既能保证课堂教学秩序,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链,驱使学生产生好奇,促进他们深入思考,从而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化学知识的探究中.

一、化学问题链设计的原则

1.情境性.

借助情境引领学生从已有的认知结构向新知识、新领域跨越.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计的问题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能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2.适度性.

问题链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试跳中摘果”,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化学的热情.问题链的设计要适度,不宜过易、过难.过难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难以体验成功的愉悦,过易会使学生产生思维惰性.问题链的设计要顾及全体学生,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思考问题的机会.

3.循序渐进性.

化学知识的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问题链的设计要以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为目标,要由适中的问题向有难度的问题过渡,要以一定的顺序将知识衔接起来.前面的问题是后面问题的基础,后面的问题是前面问题的延续,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构建,让他们通过思维的发展内化知识并解决问题.

二、问题链的设计过程

1.精心准备.

教师要把握全局,分析知识间的联系,从所学内容中整理出核心问题.问题链的设计要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让他们积极地用化学的思维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教师也要分析学情,以学为本,以问题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

2.因生而问.

教师要根据问题的难度选择合适的学生来回答问题.问题要有坡度,先让学困生、中等生来回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再让学优生来回答有难度、综合性强的问题.这样既可以照顾所有人的感受,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3.恰当留时.

教师要善于让学,为学生留有充足思考的时间,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理解得更深刻.部分教师不愿给学生的思考留时间,不愿“以讲替思”,而是不停地讲,尽可能地扩充课堂容量.这样的课堂看似“效率”很高,但学生真正掌握的情况并不很好.

4.及时追问.

教师提出问题后,可能会出现无人回答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通过降低难点、重述问题、强调重点等方式诱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学生回答得不准确、不全面,教师要适时指引,鼓励学生拓展视野,并引入正确的思路,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

三、初中化学问题链设计教学的有效策略

1.认真准备,构建联系.

在问题链教学中,教师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备问题,还要结合核心问题设计出有效的子问题;既要结合知识的特点,建立多个问题的联系,还要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已有能力与潜在发展能力之间设计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一课教学中,我首先创设情境:将一枚鸡蛋放入盛有半杯食醋的玻璃杯内,鸡蛋就在醋中上下浮动.我以有效的实验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现象,并说出其中的原因.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后我又提出“结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学习,如果我们要从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应该从哪些方面展开研究?”“我们学过的或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都有哪些?”“实验室是用什么制取二氧化碳的?”等一系列问题,构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

2.优化组织,有效实施.

问题链的设计能促进师生的互动,教师要以有效的问题链吸引学生,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在问题生成后,如果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困难,教师要及时调整,对问题进行重组,或变换角度,引导学生重新分析,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回答.

3.有效促进,强化反思.

教师对学生的认可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建立奖励的机制来吸引学生的参与.可以每个月都进行总结,对进步大的学生发奖品.当然,教师也要不断反思,优化问题链的设计,以促进不同阶段的学生获得较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巧妙设计问题链,激疑生趣,发掘学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还要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思考,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思維的发展.

猜你喜欢

化学情境设计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