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琴键母子行(一)

2020-05-28文/程

钢琴艺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八度琴童学琴

文/程 莉

以你为豪

一转眼,我的孩子Ducati学琴快四年了。Ducati琴弹得中规中矩,学习进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但有一点让我很是引以为豪:在这学琴的一千多天里,Ducati每天都是自觉练琴、快乐练琴,从来不需要我催促,更不存在勉强、强迫。钢琴给Ducati带来了快乐和自信,也给我们全家带来了欢乐和幸福。

起先,我并没有觉得有何奇怪,我以为琴童愿意弹琴自然就会高高兴兴地弹琴。可是,当我开始浏览一些和学琴有关的网站时,发现很多琴童妈妈咨询的问题都和“琴童不愿弹琴”有关。而我每每和亲戚、同事、朋友、其他琴童妈妈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听到最多的抱怨都是“每天能弹半个小时就不错了”“每天都要叫几次才会弹琴”“弹琴的时候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就是不会认真练琴”“每天都不肯好好练琴,随便弹一会儿就不肯弹了”“坐在琴凳上,几分钟就坐不住了”……

而当朋友们问我关于Ducati学琴的状况时,我实事求是地回答道:Ducati每天都是自觉练琴一小时左右,从来不需要我提醒,甚至在外出旅游、回老家省亲的过程中,还会要求我帮他寻找琴行练琴。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Ducati路过琴行总是投去关注的一瞥,忍不住要进去摸一摸钢琴,弹上一两首。对于此,其他的琴童妈妈都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琴童能够这么自觉地练琴呢?

以前,我不太关注琴童这个群体,可是当Ducati开始学琴以来,我越来越关注和琴童有关的话题和事情了。

我一个朋友的女儿非常乖巧,三年级就考过了钢琴十级,而且学习成绩很好,被当地最好的初中提前录取,是大家公认的“牛娃”。一次闲聊,我便向其取经,问她如何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女儿,没想到朋友却很苦恼地向我倾诉她的后悔之心,说她女儿小时候还是喜欢弹琴的,但在小学阶段,为了赶进度要在三年级时考完十级,每天逼迫孩子练习考级的曲子,几乎不再按照正常进度学习其他乐曲,考六级、八级、十级都是如此,并且周末还不停歇地找陪练老师来陪练考级的几首曲子。可是,在大家的羡慕声中,女儿声称她痛恨钢琴,从此再也不愿意打开琴盖了。到了四年级,功课也忙了,家长也不再催着女儿练琴,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即使空闲的时候,家里也不再有音乐声。

另一位朋友,女儿学了两年钢琴,进展还算比较顺利,妈妈看别的琴童考了六级,于是也想让女儿考级。虽然实际琴艺还没达到一定水准,但其所在的琴行大概觉得有益于声誉,便配合着家长一起给琴童拔高水平准备考试。于是从考级前一年的年底开始,每周的学习内容就是考级曲目的一小段,花了大半年的时间练熟了考级的三首曲子,次年夏天考级成功了。可经过这一年多的考级磨炼,琴童除了考级的曲子,其他什么也不会弹,失去了继续学习的兴趣,而家长经过大半年的“磨难”,对于孩子继续学琴也失去了原有的坚定,于是琴童六级考完后便再也不弹了。

曾经有个朋友的儿子5岁,妈妈想让儿子学钢琴,便兴冲冲地给儿子找了老师、买了钢琴,可儿子却一点儿也坐不住,对练琴也没有一丁点儿兴趣,每天都在妈妈的哄骗、威逼中不情愿地坐在琴凳上应付着敲几下,学琴的进度很慢。过了几个月,家长便放弃了,家里新买的钢琴便成了摆设,再也不打开了。

还有一位朋友,从小便把女儿培养得多才多艺,幼儿园时就报了很多的兴趣班,钢琴、舞蹈、围棋、乐高、英语,等等。每天在幼儿园放学后便送孩子到各个兴趣班去,女儿倒也玩得开心,可是除了上课时间,其他再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多加练习这些项目了。于是等上了小学,功课忙了以后,妈妈便自然地帮她停了钢琴、舞蹈等这些与学习无关的兴趣班,改为主攻英语、奥数。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我记得曾看过一篇报道,中国的琴童超过5000万,参加考级、艺考的人数逐年增长。我想,如果钢琴考级达到十级才能算作“钢琴学习小学毕业”的话,不知道这5000万琴童里有多少能“小学毕业”,其中又有多少琴童能快快乐乐地“小学毕业”呢?即使“小学毕业”了,又有多少琴童能继续热爱并深造?又有多少人能终身快快乐乐地弹琴、享受音乐呢?

在我看了一些论坛,研读了一些钢琴教育者的文章后,发现大部分的钢琴教育者、琴童妈妈们都普遍认可一个观点:学琴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琴童家长的坚持。比如,琴童不愿意弹琴的时候、练琴时长不足的时候、弹琴不愿意唱谱的时候、不愿意上钢琴课的时候,琴童家长都应该有所坚持,表明态度。

那么,琴童家长的坚持有多大作用呢?大家最津津乐道的是郎朗、李云迪的成功故事,也许他们的成功的的确确和家长的坚持有着很大的关系。可是,大部分的这些家长们一定有科学的办法、详尽的规划、专业的指导。

然而,我不是音乐工作者,我不懂音乐,更不懂钢琴。我无法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儿子太多的帮助。我想我能做的仅仅是帮助儿子爱上钢琴,让他在练琴中找到快乐、幸福和自信,让他自己去选择是否要继续学习,让他自己专注、快乐地练琴。我想,也许大部分的琴童家长和我一样,不懂音乐、不懂钢琴,没有音乐的遗传细胞,也不认识权威的钢琴教育家。我们让孩子学琴,从短期来说,只是希望拓宽孩子的兴趣面、提高孩子的艺术审美;从长期来看,是希望孩子能懂一些音乐,在他成年之后,无论是困惑时、孤单时、疲惫时、怀恋时,还是兴奋时,都有音乐相伴,可以用音乐来抚慰心灵。

我们从未想过让孩子成为钢琴家,我们的目的单纯,可是,如果为了达到这个单纯的目的,却每天自己纠结、对着孩子咆哮、威逼利诱孩子去做一件不开心的事情,那练琴本身便失去了意义。打个比喻,我们带着孩子去采摘美味的果子,却逼迫孩子经过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试问有哪个孩子会为了那个美味的果子,心甘情愿地经过那条荆棘之路呢?

琴童妈妈们应该做的,是领着孩子找到一条充满欢声笑语、满地鲜花香草的小路,即使偶尔在路上被花茎上的小刺扎了手,偶尔被香草的根茎跘摔了一跤,可这小路的种种美好,还有前方甜美果子的吸引,再加上妈妈的安慰、陪伴和鼓励,我想,孩子才会心甘情愿、开开心心地继续前进,采摘到那美味的果实吧。

回想陪着Ducati学琴的这三年多时间,偶尔也有争执、偶尔也有罢弹,但每天我回到家时,琴盖都是开着的,琴谱都是翻开的。有时刚好赶上Ducati练琴的时间,我放好自行车,踏着台阶疾步登上三楼的时候,楼道里传来动听的音乐声,如同缓缓流淌着的清泉一般,带给我满满的幸福和快乐。

我,只是简单地希望,每天繁忙的工作之后,与儿子短暂的相处时间能充满笑声,充满快乐。

我,也感谢儿子这三年多带给我的幸福,让我踏着美好的乐符工作,伴着快乐的乐符生活。

谁都适合弹琴

记得不久前我在微信上看过一段视频,是一个大概四五岁的小朋友在键盘上手指如飞,尽情演奏一段高难度的乐章,真是令人叹为观止、佩服不已!不过,这样的天才是极少的,绝大多数的钢琴家即使天赋异禀,还是要更多地依赖勤学苦练才能获得成功。

既然我们都不是天才,可以说大家基本都是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有些琴童妈妈会纠结于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弹琴而犹豫不决。在我看来,很多琴童半途而废,和家长的犹豫不决有着很大的关系。学琴如此,琴棋书画等学习也都如此。家长们常常在英语、奥数等学习上毫不迟疑,几乎家家都在送孩子学习奥数,却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学奥数。而我却不以为然,我认为只有少数的孩子是适合学习奥数的,但是大多数的孩子却一定都是适合学习音乐的。

如果琴童妈妈在琴童是否适合学琴这个问题上不够坚定,那么在和老师沟通、和琴童交流时,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这样的担心,琴童受到妈妈的影响,渐渐也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可能不适合弹琴,当遇到困难的时候,自然就会以此为理由和借口,不肯再坚持下去了。

孩子的手小、手指短,适合学琴吗?

琴童的手软软的、小小的,琴童妈妈有时会握着琴童的小手发愁“手这么小、这么软,难怪弹琴的时候那么费力,总是弹得轻轻地呢!音程也弹不下去,跑手指也那么费力”,如此说了几次,琴童便也相信了自己的手小,不适合弹琴,于是在遇到困难时,就会很自然地以手太小作为理由和借口,对于跨度较大的音程、琶音练习有了畏惧,不肯下功夫练习,而琴童妈妈见此,更加相信琴童手小影响了练琴。于是,琴童妈妈的这一个小小的纠结,造成了她和孩子的互相影响,阻碍了琴童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在我看来,手的大小和手指的长、短、粗、细,对于琴弹得好与不好固然有影响,可如果坚持勤学苦练,其实差别是不大的。记得Ducati八岁的时候,我突然发现他的小指和四指居然可以张开成一个直角,手在琴键上一张开,大指和小指几乎成了一条直线。因此,虽然他的手比我小很多、软很多,手指也比我短不少,却可以和我同样够到八度的距离。我想,小指和四指的角度拉大一定是和日积月累的练习有关的。

Ducati学琴到三年左右时,已经可以不费力气地弹出八度音了,可是如果连着弹奏几个八度音程,只有第一个有声音,后面几个便不出声了。我帮Ducati分析原因:一是力气太小;二是手指紧张;三是不会发力。那时,Ducati在乐曲中遇到一连串的八度音时都心生畏惧,直接以“够不着”为理由改成了弹单音。为了不影响Ducati练习整首乐曲的成就感,我默认了Ducati这种“偷懒”的做法,但在乐曲之外,我不断地鼓励Ducati多多练习八度音程,半年后,Ducati便可以不费力气地弹奏一连串的八度了。

大部分成人把手伸开都是八度的距离,换句话说,成人的手无论大小,在琴键上够到八度都是不成问题的。而对于琴童来说,有些琴童八岁就能够到八度,有些可能要十岁才能够到八度。对此,需要老师因材施教,挑选适合的乐曲来练习,不能超出琴童所能驾驭的范围。同时,琴童妈妈也不要因琴童手小、手指短而灰心,手的韧性可以依靠后天练习而拉长,短小的手指也可以通过韧带的拉长来弥补,只要坚持练习,小手一样可以伸张得很大,一样可以练得张弛有力。

动作不协调,适合学琴吗?

学琴中,动作的协调性也是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小时候常常玩左右手的配合游戏,比如一只手在腿上拍击,另一只手在腿上前后摩擦,然后再双手交换动作。游戏看似简单,很多人常常是要么左手跟着右手走了,要么右手跟着左手走了。学琴可比这个游戏复杂多了,练琴时需看上下两行谱,大脑支配左右两只手,两只手的动作不同、方向不同、强弱不同。练琴的后期还需用到踏板,音后踏板要求的手脚不同步,等等。

因为突发状况,当年我是提早近一个月剖宫产生下了Ducati。作为剖宫产的早产儿,Ducati从小明显动作不协调。幼儿园时,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各种手工,比如捏橡皮泥、剪纸、折纸,等等,Ducati总是学得比别人慢;老师带着孩子们学各种运动,比如跳绳、跳远、拍皮球,等等,Ducati也总是学不会。我那时很着急,在网上寻找答案,后来得知剖宫产的孩子常有所谓“感统失调”的问题。知道Ducati在动作方面比同龄的孩子要慢一两拍后,我便只能提醒自己再多一些耐心、多想一些巧妙的办法来帮助Ducati克服挫折、摆脱沮丧。比如捏橡皮泥,Ducati捏得不好,我便带着他一次又一次地捏,把一个动作分解开来,分成几个动作讲解给Ducati听,示范给Ducati看,然后再不断地重复。

有了以上经验,在Ducati刚开始学琴的时候,我也早早有了同样的心理准备,也同样多了一分耐心。我会帮助他在练琴时分析如何架起正确的手形、如何正确地弹奏、如何准确地辨音……渐渐地,我突然发现原来Ducati也可以灵活自由地分别支配两只手同时弹奏,双手的灵巧不但不输于其他的同龄琴童,甚至更为灵巧。

所以,我想,琴童的动作协调性不好,本是琴童的一个劣势,可如果琴童妈妈不是因此纠结、犹豫、怀疑,而是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变得更加耐心,想出更多巧妙的办法来帮助琴童克服动作的不协调,那么劣势就能转化成优势,动作的不协调也不再是学琴道路上的障碍。正因为有了“持久战”的心理准备,琴童一丝一毫的进步,琴童妈妈都会发自内心地赞许,琴童也会越来越有自信。学琴道路上的障碍变成了一种动力,一种勇气,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功的喜悦。(待续)

猜你喜欢

八度琴童学琴
八度法在钢琴演奏中的难度与训练措施分析
孔子学琴
刍议音乐表演与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试论音乐表演中如何进行钢琴演奏中的八度技巧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炀炀的“三心二意”学琴路
琴童风采
琴童风采
Elght Below《零下八度》